韋定民

為了幫助四川地震災區人民度過難關重建家園,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人民伸出援手,譜寫出一曲曲大愛無疆的樂章。為了檢查東陽市援建青川的項目,我們跟隨市委張仲燦書記踏上了地震重災區的青川之行。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的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完整地保存了汶川地震巨大的能量沖擊波沿汶川映秀經北川傳播至青川,在東河口集聚爆發,造成多處山體、整體崩塌或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陷等整個區域山河改觀這一破壞性最為嚴重、最為復雜的地震表現形式,是研究地震類型和科學考察的重要基地。
震前的東河口群山環繞,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這里原是一片平坦的河谷,青竹江和紅石河在村口相匯,數百戶村民沿河而居,世代相守,山林深處牛羊悠閑,片片農田春意盎然,奔走嬉戲的孩童和著雞犬之聲,縷縷炊煙中有偶爾過往的車輛行人……人們的生活寧靜而安詳。
然而,這一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瞬間改變。相當于無數核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穿越地殼呼嘯而至,東河口留下了一個永遠悲傷的記憶。
我們來到東河口地震的廢墟上,被眼前的慘狀深深震撼。地震形成的爆發點致使兩面山體崩塌,把東河口村莊和780多位村民、行人深埋至100多米深處,青竹江被攔腰截斷,形成18米深的堰塞湖。半腰上的東河口小學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梨樹。
“你們在下面,我們在上面,你們和我們永遠在一起。”從這幅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懸掛的橫幅下放眼望去,到處是堆積的砂石和土丘,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在災難的肆虐中被硬生生地一筆抹去。
在一塊重約150噸的飛來石后面的廣場上,三塊奇形怪狀的大石排列成一個大大的“川”字,中間石頭上刻著鮮紅的“5·12、14·28”,銘記著人們心中永遠的痛。廣場前方,在傷亡特別集中的土石山包上,插著一些穿斗式民居構架,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個靜默的十字架,上面懸掛著的白色挽帶隨風飄揚,仿佛在向人們述說著那悲慘的時刻。
我們和青川縣政協黨興谷主席一起登上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紀念臺,在刻著大地震遇難同胞姓名的黑色大理石下,張書記敬獻了寄托哀思的花籃,我們在痛苦的默哀中祈禱:“安息吧,死難的同胞。”
逝者已矣,思者永傷。
夜宿青川縣城
青川縣是浙江對口援建的地區,浙江省38個縣市指揮部在這里擔負著支援災后恢復重建的艱巨任務。
今年援建工作有四項重點:一是學校告別板房。這是繼去年10月浙江援建青川的“百日戰役”后,為確保青川所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都能在9月1日前建成,讓學生在新教室上課,浙江對口援建的38個指揮部拉開了重建39所學校的序幕。二是幫助災區農民工就業。今年,浙江省各級援建指揮部和各級勞動部門聯手愛心企業,將要求低、待遇好的6000個工作崗位提供給青川災區群眾。三是產業重建項目落地。幫助廣元經濟開發區建設的“川浙產業合作園”產業落成、企業落地,為這個產業合作園招商引資7.6億元。四是加大投資力度。今年,浙江省援建青川的投資要超過30億元,新開工200個項目,建成100個項目。

夜幕終于降臨了,我們趁著空閑漫步街頭,地震發生過后一年,在整個青川縣城,地震造成的損害依然隨處可見。一些倒塌的房屋還沒完全清理,許多街道的樓房已經騰空,只剩下底層的店面在照常營業,但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青川一片繁榮的景象:萬家燈火,游人如織,商鋪飯館客人爆滿。以“其水清美”聞名于世的青竹江穿城而過,在江畔的廣場上,麻辣火鍋讓游人流連忘返。一對對舞伴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青川人民在災難面前逐漸忘掉悲傷,正滿懷信心地走向新的生活。
青川縣城原址重建方案經過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已塵埃落定。
“吃菌子不忘疙瘩恩,永記全國人民情”。“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些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標語用樸素的語言展示著青川人民面對自然災害的精神面貌。地震災區的人民在這場空前的災難后,學會了堅強,更學會了感恩。災區正向全世界傳達著強烈的信息,災區人民正走出陰影,災區面貌日益更新,這里將天更藍,水更清……
援建觀音店鄉
觀音店鄉地處青川高寒山區,距縣城50公里,與騎馬、凋水、榮壩、廣元市中區接壤,平均海拔1400米,坡高路陡,峰高谷深,交通不暢,信息不靈,是典型的邊遠落后貧困鄉。全鄉現有6個村,1092戶,4900人,地震造成該鄉43人死亡,房屋基本倒塌,是東陽市援建災區的對口鄉鎮。青川通往觀音店鄉的道路泥濘不堪,道路兩旁一邊是懸崖絕壁,萬丈深淵,一邊是土石山體,隨處有崩塌的兇險。山路不通班車,摩托車成了鄉民唯一的運載工具。我們乘坐的越野車在艱難中行進,近三小時的行程使我們對古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驚嘆有了深刻的感受。
我們冒雨實地考察了東陽市援建的觀音店鄉場鎮建設、鄉衛生院工程建設、中心小學宿舍樓工程建設、觀音村太平窩全鋼木結構農房重建工程以及萬畝優質核桃種植示范基地,還向當地捐獻鄉村公路維護資金30萬元。

從去年8月東陽市援建指揮部進駐以來,為解決災區群眾所面臨的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和飲水難等困難,指揮部干部心系民生,主動謀事,投資30萬元的騎馬至通鄉公路保通整治工程、投資300余萬元的場鎮安全飲水項目、村道改造、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示范村(店)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正在抓緊設計,陸續開工;投資760萬元的學校、衛生院重建項目要確保在8月10日前竣工,投入使用。為保證災區群眾早日住進安全適居的新住宅,觀音村太平壩磚混結構、觀音村太平窩鋼木結構等五個受災農民永久性住房集中安置點全部統一規劃、統一風格、統一風貌重建,形成質量可靠、土地節約、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示范點。特別是通過多種渠道幫助指導產業恢復重建,有力增強了災區農民發展產業的信心。觀音店鄉的主導產業是核桃、黑木耳、中藥材、野山菌、茶葉等農產品。東陽市援建指揮部配合鄉黨委、政府用一個多月時間,帶領全鄉農民規范栽植以香玲為主要品種的核桃14000畝,建成了“一鄉一業”的“萬畝核桃基地”和與之配套的“農貿山珍市場”產業長廊。三至五年后,農民的人均收入將從目前的2216元提高到8000余元。對此,觀音店鄉干部群眾看在眼里,感恩在心,他們稱萬畝核桃基地為“親情樹,博愛林”。觀音店鄉受災群眾對恢復產業重建,增加收入,充滿了信心。
飛機在成都雙流機場騰空而起,在穿越云層的一剎那,望著舷窗外的藍天白云,我們心潮起伏,久久難以平靜。青川之行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我們經歷了很多,這里有災區人民的自信自強,有全國人民的無私大愛,還有我們青川之行的辛苦勞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