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強調:出口導向型企業不能坐等政府政策的扶持,要努力變壓力為動力,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從根本上增強抗風險的能力。
2008年,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了近幾年最嚴峻的重大挑戰和考驗,黨中央、國務院沉著應對,果斷決策,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了各種重大的挑戰,有效應對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嚴重的自然災害,保持了經濟平穩加快發展和國家金融市場的穩定。
未來,中國政府對于外經貿的政策導向將側重四點。
在困難中前行
在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方面,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8年前9個月,全球的進出口總值增長了25.2%,其中出口增長了22.5%,進口增長了29%。我國同期的出口額則達到67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船舶、汽車和工程機械等出口增長明顯加快。對新興國家的進出口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美歐市場增長的不足。
利用外資也保持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2008年前第三個季度,我們實際利用外資744億美元,增長了39.9%。通信設備、計算機等先進制造業利用外資增多,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有了較快的增長。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08年前三個季度對外投資總額超過350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的投資292億美元,比07年同比增長1.2倍。所以,總體上看,我們當前對外經貿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展望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國家對外經濟發展仍然具備不少有利的條件: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巨大,經濟增長的空間很大;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國內市場日益擴大等等。
警惕衰退的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通過參與國際合作,形成了一批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規模,分別名列世界第一,第三和第七位,產業配套能力也位居世界前列,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我們國家在繼續保持勞動力數量優勢的同時,勞動力的質量也在明顯提高,僅每年新增大學畢業生就超過了400萬名。
另外,我國外貿儲備充裕,財政金融體系穩定,企業開展國際經營的能力日益提高,世界各國與我國加快投資合作的意愿不斷增強,加強走出去的基礎環境日趨完善。這樣一些基本的條件,就決定了中國對外經貿長期內仍然會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貢獻也會越來越顯著。
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對外經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在明顯增多。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演變成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投資、生產、消費活動等都出現了萎縮,世界經濟明顯減速。不少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在09年年初將繼續下降,陷入衰落的可能性非常大。
新興經濟體受直接影響比較小,但是全球經濟下滑造成的間接影響不可低估。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市場價格走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全球,特別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通脹的壓力近期仍然存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出現的各種變化,既帶來諸多挑戰,也為加快轉變經濟方式提供了機遇。
未來的四個重點
總的來看,我國的對外經貿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穩定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擴大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繼續嚴格控制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大力實施市場多元化的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對于出口導向型企業來說,我們不能坐等政府政策的扶持,要努力變壓力為動力,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淘汰落后的產能,加快產業升級,從根本上增強我們抗風險的能力。
2積極擴大內需,擴大消費。中國有13億人口,擴大消費具有重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我們中國的優勢,也是我們抵御外部沖擊的重要基礎,要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立足點。從完善農村市場流動體系入手,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努力擴大農村消費。以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擴大服務消費為著力點,積極擴大城市居民的消費,加快市場信用信息和標準,大力規范市場秩序,為居民消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過去五年間,我們國家的消費平均增長13.1%。巨大的消費潛力是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為我們的企業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商機。
3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積極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嚴格限制外商投資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優化外資區域布局,鼓勵外商到中西部地區和東部老工業基地去投資。
4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完善有關的政策和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經營,培育國際經營品牌,建立海外營銷網絡,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水平。我們將推動自貿區的建設,開展自貿區對話,通過參與多邊雙邊談判等各種方式為我們國家走出去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