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紅
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是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也是素質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我們正面臨著新世紀創造性事業的挑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缺乏創造性思維的人將不能適應于社會。因此,作為中學思想品德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現就此談幾點粗淺看法。
(1)啟發學生多問,培養思維的主動性。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偉大的發現都應歸功于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這說明思維總是從提問題開始,敢于提出問題正是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為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思好問,提出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挑明認識上的矛盾,促使學生開動腦筋、闖開思路。如八年級《難報三春暉》這堂課中,教師可啟發學生提出以下問題:①我們應當怎樣孝敬父母?②在這一周我能為他做些什么?③怎樣落實孝敬長輩的計劃?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愛因斯坦說得好,“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弗來發明抗菌素,伽利略發現慣性,魯班發明鋸等無一不是想象的碩果。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開拓思維。如九年級《思想品德》中,教師在講人生理想時,可以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展開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從而進一步明確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共產主義理想的關系,解決理想同現實的矛盾問題。長期這樣下去,就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想問題,培養思維的多極性。創造性思維的角度不只是一個,而是幾個,幾十個。戰國時的孫臏用減灶的方法故意示弱,誘敵深入,最終打敗魏將龐涓;而東漢的虞詡則從另一角度考慮問題,用增灶計示強,嚇退了羌軍。上思想品德的教師可借鑒此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想問題。如對“的士司機為救生命垂危的病人連闖紅燈”的行為發表看法,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思考、討論。這樣變換角度可以促學生思維向多極發展,為社會培養開拓性人才。
(4)發展學生的否定精神,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創造性思維要求有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敢于不受前人的約束而發表獨立見解,甚至敢于否定權威結論。愛因斯坦敢于對奉若神明的牛頓經典力學理論提出懷疑,從而創立了自己的狹義相對論,奠定了現代自然科學重要的基礎。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嘗試發展學生的否定精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講授“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嘗試給生產力下一個更為科學的定義。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做到培養,發展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為社會培養中堅人才。
(5)開辟第二課堂,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只能限于狹義的課堂進行純理論的講授,把內容豐富,生動深刻的政治課變成“說教”課,嚴重壓抑了學生思維發展。為此,思想品德教師要讓學生走出去,深入第二課堂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如社會調查、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為培養其創造力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
總之,在知識急劇增長更新的今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要用有限的課堂空間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