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木
1
我歷來很少為人寫詩序,蓋因自己水平有限之故,時間較緊也是一個因素。戊子冬臘月之際,北風呼嘯敲窗,寒氣咄咄逼人。納雍詩友丁君垂賦來電囑我為他將要出版的專著《藤窗吟稿》作序,并隨后寄來了詩稿清樣和個人簡歷。雖然再忙,但鑒于其情真摯,于是冒昧地樂而應之。其實,從本世紀初,丁君之詩詞雅作,則已列入我的詩評視野。因近年來,我對《貴州詩詞》情有獨鐘,常常為該刊撰稿。直至戊子春末,省詩詞學會召開理事(擴大)會議,經省詩詞學會吳曉先生介紹,我倆于筑才相識,通過交談,雙方均有相見恨晚之感,這也許就是緣分吧。會后,我們二人以《卜算子》相互表達了各自的思念與情愫。
丁君給我的印象很深,中等個子,不胖不瘦,身康體健,微笑待人,瀟灑大方,英姿灼灼,談吐不俗,謙虛樸厚,極重感情,才50來歲,尤為熟悉“三農”生活,并深有體察和感悟,乃有自家個性的風雅之士也。讀其詩詞之作,詩齡至少有10多年。后閱其簡歷,果然如此。其早在初中時期就熱愛詩詞,后對國畫亦很鐘愛。其悉心攻詩詞曲聯畫,加之善于穎悟,在學歷不高的前提下自學成材,于各方面均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他一身數任,主編《納雍詩詞》,勿須我在此饒舌。
就我而言,評詩論詞之宗旨,以作品論,不涉私交,且愛挑剔詩中瑕疵,并以此自律。因寫詩填詞之道,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稍不留神,就會犯忌。我認為,“詩才”二字,頗具一定份量和內涵。作品如無清新自然之才氣、靈氣和情氣,則很難勝任此稱謂,即非高手豈能稱之?但于丁君則可稱之。僅舉一例,從1998年至2003年,《中華詩詞》就刊發其詩詞五、六首,此事殊為不易。就我省而言,能在該刊上刊發詩詞者,亦是屈指可數的。管中窺豹,由此可見一斑。
2
《藤窗吟稿》中題材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三農”氣象、山水風情、憫農情懷、志趣抒發、鞭笞丑惡、詩友酬唱、詠物寄情、世相素描、歷史人物,等等,有感而發,不作無病呻吟之語,屬難能可貴之列。其獨抒性靈、另辟詩境,令人刮目相看。尤為貴者,其能自覺“求新求美”,此乃《中華詩詞》的辦刊方針之一,是建筑在“切入生活、兼收并蓄、雅俗并賞”的基礎上的。四者并重,缺一不可。
縱觀我國兩千多年的詩歌美學史,雖有多種理論,如漢代王充的“真實”論、陸機的“緣情”說、齊梁之際劉勰的《文心雕龍》、南朝梁代鐘嶸的“直尋”、“滋味”說、西晉稽康的“聲無哀樂論”、中唐白居易的“諷喻”論、詩僧皎然的“意境”說、唐末司空圖的“味外之旨”說、北宋蘇東坡的系列詩美論、南宋李清照的“詞論”、嚴羽的《滄浪詩話》、明后期的李贄“童心說”、公安“三袁”的“性靈”說、清中期袁枚的“性靈”說、清末王國維的“意境”說,等等,各有所長,給后人留下了可資參酌的論述。但竊以為“性靈”、“意境”說二者以為重點。
近20年來,丁君于詩畫二道的確下了不少工夫,其詩詞之佳妙,內含稟賦慧根,焉能不令人感佩?其詩詞曲之作,有四個特點:
一是熱愛家鄉、關注“三農”、抒發自家感受最深的題材,運用意象整合手法,情氣貫通,清新自然,饒具美感和韻味。
二是因其善畫,將畫道揉于詩中,詩中有畫,意境優美,有著自家的性靈色彩。
三是愛憎分明,美刺兼備。愛之情深,憎之情烈,將一腔激情融入作品之中,有的作品含蓄蘊藉發前人之所未發。
四是想象力馳騁飛騰,將虛實、動靜之美等貫匯其中,顯示出自家的個性風格,其審美視覺、審美靜觀、審美感受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亦是才氣、靈氣、情氣高華所至。一些作者于情氣方面并不缺乏,但欠缺才氣和靈氣。為了印證上述特點,茲舉例如下。
沐露荷鋤半嶺腰,堪憐曉日未升高。
一雙彩蝶隨身繞,喜把茶花系辮梢。
——《村姑》
田中稻谷笑彎腰,一片金光透碧霄。
忽見夜來新月好,問天肯否借鐮刀。
——《豐收樂》
以上二詩意境構思頗精美,每首三四句之錘煉尤佳,是絕句的脊梁。一二句之鋪墊亦著力。
寫家鄉山水之美,同樣耐讀:
半掩半遮緣半羞,不思遠嫁愿長留。
深深眷戀這方土,喜把云霞作蓋頭。
——《晨起望納雍姑娘山》
曾登山頂賞山花,遠望茫茫霧似紗。
可惜巖前千尺練,難裁一尺帶回家。
——《憶游納雍鬃嶺吊水巖》
以上二詩均佳妙。每首三、四句之意境,連畫師也難以表達。詩比畫高,乃作者想象力高妙之處。以實生虛,妙不可言。如寫姑娘山,其三、四句之美好意境,于畫師而言總不能將山畫成楚楚動人的美女吧?其詩境的升華是多么可貴、多么美妙!這并非貶畫而揚詩,而是各具其長。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誠然,畫師的高妙之處,詩愛者無疑亦應認真學習借鑒之。兼收并蓄,將大有裨益。由此可見,豐沛的想象力于詩作者來說其意義非同一般。
于律詩方面,作者亦自有其長,略舉二例以饗讀者:
云中霧里有奇觀,欲賞方知步履艱。
莫道深沖連碧野,只疑高處入藍天。
太多曲曲彎彎路,不斷重重疊疊山。
風景原由心境造,何妨隨地一開顏。
——《憶游納雍大坪箐有感》
此詩別開一境。其山勢之高,境界之闊,哲思之厚,有壯美之感。中二聯對仗之工,融以疊聲則別有情趣,加之首、尾聯的前后照應,均顯示出作者不同凡響的功力。律詩以中二聯為重軸,然首、尾聯亦至關緊要。有句有篇,方稱作手。
其《云海遐思》一詩,亮點可鑒:
茫茫一片接天涯,雨后晴空襯彩霞。
萬里平原堪縱馬,無邊大??筛¢丁?/p>
銀棉好作貧民被,玉毯休鋪富宦家。
更擬切成磚塊用,瓊樓廣庇讀書娃。
由天上多姿多彩的云海浮想開去,可見作者豐饒的想象力,并運用比興手法,以表達自家情懷。其中二聯對偶之工、生動形象自不待言,可貴之處在于為民、為讀書娃著想之思想境界,體現了作者以民為本、愛民至善的人文素質。類似的詩例尚有一些,誠望讀者諸君細品之。
作者乃性情中人,該歌頌的,縱情歌唱;該鞭笞的,如腐敗現象、偽善不良的,則痛加諷刺,毫不留情。集子中有不少同情弱勢群體之作,體現了作者悲天憫人的慈善情懷,讀之令人難忘。其愛憎分明的態度,給人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作者拿起諷刺詩這個武器,刺惡揚善,正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當下社會雖然光明是主導面,然而難免存在一些灰暗面,這是客觀事實。詩歌所肩負的社會道義在于美、刺兼備。作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作者,應該做到美刺雙收,為民立命,寫出有著自家個性的諷刺詩章。茲舉二例以凸現丁君的生命本色:
無題
歌舞餐廳龍一條,經營老板有奇招。
菜肴多數他幫點,小姐三陪你任挑。
雅座客人常擠滿,包廂收費暗抬高。
既來瀟灑誰嫌貴?據說大都能報銷。
聞某貪官下獄有感
誰料今成階下囚,獄中獨自淚雙流。
傭人保姆都離去,美妾嬌妻不肯留。
罪孽過多終有報,威風擺盡豈無憂。
若知權柄難長握,應悔貪心未早收。
以上二詩通俗易懂,但句句著力,諷刺性較強,活畫出經營老板和貪官的丑惡嘴臉,既是對這些人的撻伐,亦是對類似者敲的警鐘。警鐘長鳴,揭露丑惡,讓社會更加和諧,更加光明,這是人民群眾的期盼。詩人寫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
丁君不僅是寫詩高手,而且是填詞高手。雖然其詞作大多數是令詞,然語言凝練而內斂,頗有寄托,詞境優美,尤具性靈和韻味,同樣顯示其清新不俗之才氣、靈氣和情氣。茲遴選幾闕以簡析之:
[長相思]山野戀歌(新聲韻)
荊棘多,茅草多,妹在深沖哥在坡;幾時得會合?唱山歌,對山歌,歌子搓成繩一棵;攀繩去會哥。
寫一對山村青年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相互以山歌抒發感情,其“歌子搓成繩一棵,攀繩去會哥”之比興尤為新穎感人,味在言外。
[卜算子]冬梅(新聲韻)
春夏未開花,秋日仍如故。蓓蕾其實早孕成,等待真辛苦。自蓄醒魂香,輕易焉能吐?偏在冰天雪地時,笑對寒風舞。
此闕內涵頗深。“冬梅”是一種暗喻和象征,是作者深情之寄托,可理解為對詩畫藝術的執著的追求。句句詠冬梅,不即不離,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有情真意切之感?!氨煅┑亍薄ⅰ昂L”二意象可理解為在艱苦環境中磨練。詠梅之風格,喻人之奮斗。詞中三昧,已得大半矣。因其詞境有“意在象外”之感。
[卜算子]憶進山偶題
初進大山中,未曉山中路。不問深山幾許深,執意深山去。小徑野花開,笑我蹣跚步,欲化山禽振羽飛,穿越山中霧。
此闕亦佳。大山同樣是一種暗喻,是一種象征,象征某種所要追求之目標,可理解為對詩畫的執著追求。因象征的多義性,亦可從其他方面理解。目標既定,則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于虛實中體現其堅定不移的信念。斷章二句,想象力尤新奇,寫活了作者進一步努力鉆研之心境,余韻不絕,引人浮想翩翩。
[西江月]記夢
往昔風流瀟灑,如今瀟灑風流。雖然不是少年頭,可是壯心依舊。看慣銀河風浪,常乘夢里仙舟。長庚聞訊又來留,同把星星下酒。
想象力的豐饒與否,是衡量一位詩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之一。寫詩填詞不是新聞報道,更不是經驗介紹和標語口號,而是作者表達情懷的一種高級、高雅的語言藝術門類。此闕純系想象之作,但饒有寄托和內涵,是其性靈之抒發。“壯心依舊”為實,其他內容為虛,虛實相生,妙境自出,尤以斷章二句耐人咀嚼其味。
[滿江紅]重讀岳飛詞有感
報國精忠,遵母訓,殷殷赤血。豪氣壯,橫戈躍馬,險關飛越。坦蕩胸襟無畏懼,英雄肝膽常溫熱。誓驅除強虜復河山,情尤烈。平胡志,堅如鐵;功與過,隨評說。笑冰霜難掩,柏松高潔。三字奇冤天亦怨,千秋美譽誰能滅?論奸賢自古看言行,人皆察!
此闕大氣豪壯,高歌民族英雄岳飛抗金之史跡,同時有力抨擊殺害英烈之劊子手,可謂一舉兩得。其發端、歇拍、過片、斷章諸關要處均見功力。尤以斷章二句有著深刻的見解,讓讀者品味良久。
制曲方面,作品不少。我認為詩詞有詩詞的特點,曲有曲的特點。在保持元散曲的風味前提下,關鍵在于曲體的現代化、民族化、大眾化和意象化、性靈化的有機建構,寫出自家的風格特色。對這些方面,作者亦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其例如后:
[越調/天凈沙]曉耕
野花荒徑飛瀑,曉耕人在誰邊?鞭響犢鳴霧散。欲尋不見,白云綠樹青山。
雖屬小令,但意境優美。靜中有聲,動中有靜,設色多彩,尤以首、中、末三句均以列錦手法,形成句中對和務頭,呈相互襯應、生動形象之美,及對農人辛勤勞作之贊嘆。
[越調/小桃紅]山寨初春
藍天鴿翅閃銀輝,林鳥歌聲脆;嫩柳方蘇小桃醉。把春追,農家耕種何言累?坡前嶺頭,犢鳴人沸,笑逐彩云飛。
將山寨初春的生活氣息寫得如此生動,的確需要一定的功力,猶如一幅“農家樂”畫圖,可見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熟悉和體察之深。詩人和作家一樣,都必須深入生活,感受生活,需要一定的審美視角,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春夜喜雨
今宵雨似麻,飄灑房檐下。庭中綻玉花,檐下珠簾掛。仙女弄琵琶,仙樂動窗紗。謝汝殷勤意,妙音傳萬家??翱?好雨千金價;有它,枯枝也發芽。
農諺云:“春雨貴如油”。作者將這場春雨寫得如此美好動人,比喻為“仙女弄琵琶,仙樂動窗紗”之妙對,怎不動人心弦?可謂農人知音。讀此曲令人浮想翩飛。也只有好的作品,才會產生好的審美效果,才會引發讀者的共鳴。
3
靈山秀水育詩情,納雍是詩人的故鄉,我們從詩集中讀出了作者深厚的家鄉情結。納雍有著豐富的自家特色的旅游資源,是我省又一張優美動人的旅游名片。這方熱土神秘而美麗,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縣,人口達80多萬。山水如畫,景點不少,充滿了靈氣和魅力。作者生于斯、長于斯,其詩作之靈氣,雖源于自家的勤勉和稟賦才智,但筆者認為,也與該縣峻秀靈奇的山水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有關。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其重要性。只有熱愛家鄉,才會熱愛祖國。一個連家鄉都不熱愛的人,又何談熱愛祖國?
納雍縣城依山傍水,澄凈的旮旯河繞城東去。夜幕降臨,各色燈光一片璀璨,頗為壯美。如夢如幻,恍如步入仙境,怎不引人入勝?其下游常年有著壯美的瀑布群,飛珠濺玉,響聲入耳,奔流不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靈氣孕一方人。旅游景點有木空河大橋、大坪箐風光,崇山峻嶺,彼此起伏連綿,氣象萬千,生機盎然,一派風光,多姿多彩的山花燦爛鮮艷,與一片片生態茶園散發出陣陣清香相互呼應;高大的香樟夫妻樹,隨時向游人招手致意;五光十色的白龍洞奇觀顯示出她那美妙的景觀,尤為吸引游客;千姿百態的癩疙寶觀音石、與眾不同的丘壑深谷,身著綠裝、靜謐而深幽;在別有情趣的總溪河漂流,讓人領略那興奮刺激的情懷;下木空之景致,令人流連忘返;銀練飛舞的鬃嶺吊水巖,使你著迷,誘人睱思不已;還有那姑娘山,使游客久久不愿離她而去……
你聽,山野中傳來陣陣少數民族的歌舞聲,和陣陣鑼鼓樂器聲,那是身著盛裝的彝族和白苗、黑苗、箐苗、小花苗等青年男女在表演各種豐富多彩的特色節目,令人如癡如醉。美麗的山水、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各種社會文化活動,無不在作者和游人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怎不令人神往?還有許多內容,這里就不一一敘述了。
4
貴州以山名世,以水馳名。納雍亦然。丁君垂賦是我省為數不多的詩才之一。筆者為他能出這本具有階段性成果之集子感到由衷的高興。其詩作風格以中和之美為主體。這是區別于豪放與婉約型風格的與清新相伴的又一種詩美。中和之美是我國三千多年的詩歌史中一道靚麗的主脈。尤其在和平建設時期,這道主脈將大放異彩。在戰爭不斷時期,豪放、雄渾、悲壯類風格是主流。由于環境不同,故詩風各異;每個作者個性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風格。詩詞曲之風格,不能一概而論。丁君正值壯年時期,精力充沛,相信會進一步努力探索進取,必將取得更佳的成績,回報家鄉、回報社會、回報人生。
作者是我省頗有成效的前沿詩人之一,他于詩畫之道孜孜不倦的勤奮鉆研的執著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
寒冬臘月雖冷,但我心中卻感到有一股暖流在涌動,也許是與品讀丁君集子有關乎?宋嚴羽《滄浪詩話》云:“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前者指要深入體察生活、感悟生活;后者之“別趣”,主指情趣。詩歌本質是抒情。從更高層面上看,詩思、詩藝的追求永無止境。為此,特建議有四:一是集子中有少許作品尚需再打磨;二是寫詩填詞需要“行萬里路”,進一步開闊視野和胸襟、陶冶情操、拓寬題材,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走出去看看;三是填詞方面,短調居多,可否向中長調拓展;四是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問題,可否向人性方面進一步開掘。上述淺見,僅供作者參考之。
廉價的吹捧于作者而言,只能是有害無益。但以丁君而言,我是從嚴下筆,毫無遮攔的。作品是作者生命質量的自然流露,是作者的精神生命線。我愿向廣大讀者和詩友鄭重推薦這本集子。我一向認為作品數量不在多,而在精粹。寫詩難,寫好詩更難。時代需要好詩。偉大的時代一定能出好詩。廣大讀者,需要好詩。“有志者事竟成?!弊屛覀冎y而上,寫出更新更美的詩來。天行健,君子將自強不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行筆至此,時至深夜。天上無月,但詩月在心中照耀;云空無星,然詩星在心中閃爍。靈感油然奔流,謅詩作為煞尾:
讀《藤窗吟稿》有感
情飛紅雨任君裁,笑與東風結伴來。
誰道納雍無作手?大山深處有詩才。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貴州省詩詞學會常務理事,著名詩詞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