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文 林佳蕙
各種形式的閱讀,讓臺灣名主持蔡康永在生活中吸取養分,也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他閱讀電影、書籍,甚至是人;有足夠的放假時間,他會去半熟不熟、語言可以溝通的城市旅行,因為在臺北,他無法任性地看人、觀察和發呆。
蔡康永歸結他的閱讀心得,其實就是逃脫自己現實的生活,他說“很多人認為閱讀是很用功的行為,對我而言只是逃離這個世界躲到書中去,所以沒有那么高尚說是為了進修或是獲取知識,有時只是逃離而已。”他所鐘情的金庸武俠小說和《哈利波特》系列,都是從角色人物“用力活過”的生命刻劃中得到力量?!敖鹩剐≌f中很多角色最后沒有得到幸福,可是如果用力活過的話,我就會覺得生命有燃燒過。我到現在看《哈利波特》,都還是覺得里面的人物會打動我,就像很多大人覺得我不應該還會沉溺在《哈利波特》里面,對我而言,是‘用力地活著,這個東西打動了我?!?/p>
蔡康永說他從小生長在一個冷淡、一切皆是昨日黃花的家庭中,我想這是他觀察事物總流露著冷靜凝視的一個很深刻的背景,以至于他回想生命中所遭遇的挫折。不忘加注當時的細節瑣事,從這些細節產生的樂趣,稍稍撫平挫折帶來的不快?!拔掖髮W聯考第一年沒考上,當時覺得很慘。因為有一整年要在南陽街補習班度過,那一年很愁云慘霧。我還記得中午常常逃學跑去玩攻擊性的電玩發泄,也會逃學跑去西門町和電影資料館看電影。當時把一堆艱澀的歐洲老電影看遍,像費里尼、博格曼,都是那段時間逃學看的。那時的生活陰暗歸陰暗,但也很好玩,所以第二次也沒有考很好,考到東海去?!?/p>
大量的閱讀電影,陪伴他走過慘綠青春的重考時光,他說:“我躲避到武俠小說里面,從書中的生活方式吸取很多能量,電影也是一樣,當時最喜歡的是特呂弗的《四百下》和費里尼的《卡比利亞之夜》,都是非常明確的劇中人物給了我很多力量,讓我相信人生沒有什么過不去的事情。”
(責任編輯/胡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