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琳
中圖分類號:J61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60—01
摘要:歌唱中如何準確的分析作品、解讀作品?如何深入地挖掘作品的內在感情,使之恰當地體現主題、表達感情,這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歌唱;作品;表現
歌唱的藝術表現,是歌唱藝術中的較高層次,它是演唱者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實踐,運用自如的演唱技巧以及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達到聲情融合后對音樂作品具體而又準確的表現。因此,歌唱的藝術表現,必須做到聲情并茂,這樣才能準確地表現歌曲的意境;才能使演唱達到藝術的完美表現;才能體現出歌唱的藝術美感和魅力。
一、全面解析作品
全面地解析作品是歌唱藝術表現的前提。對于藝術歌曲的二度創作應注重案頭工作,先精讀,后深思,再入化。既要了解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又要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情感特色,然后把它們轉化到演唱者自己身上,激發演唱者的內心情感,形成心理情感的共振。
1熟讀作品,要反復朗誦歌詞和吟唱曲調,了解作者及創作意圖。歌唱者通過熟讀歌詞,根據其內容與情緒決定抑、揚、頓、挫的聲調和字的噴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歌唱語氣。
2對作品內容全面解析。全面解析歌曲包括曲式結構、表情術語、人物特色、情感體現等方面。要將歌曲中的樂匯、主題、樂句、段落起伏、情緒張弛等處理得有輕有重,濃淡相宜,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必須站在歌曲整體布局的高度上。
3正確把握歌曲的藝術風格。這是個關鍵的問題,掌握風格是取得演唱成功的重要一步。所謂藝術風格,是指藝術作品的風貌、格調。具體地說,是指藝術作品形成后所體現出來的特色和氣質等。藝術風格包括揭示藝術作品思想和主題、藝術語言的特征,以及對人物、景物的描寫和氣氛渲染與烘托等因素,由于這些因素的不同,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二、藝術的表演與表現
歌唱的技巧是歌唱藝術表現的基本條件。只有具備熟練、全面的演唱技巧,才能準確而生動地進行藝術表現。演唱技巧越豐富多彩,歌唱的藝術表現就越豐富,沒有良好的發聲技巧,藝術表現無疑是不完整和不成功的。演唱的技巧包括發聲、呼吸、咬字吐字、共鳴以及各種聲腔和裝飾音的表現等等,可以說,演唱技巧既是發聲中的技術,又是歌唱表現中的手段。
1聲情并茂,形神兼備。運用美的聲音去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達到歌唱的藝術美,是歌唱的首要任務。美的聲音內涵是豐富的,它包括音樂作品的內容,情感,意境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內容,只有把這些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后,才能產生美的聲音,創造出藝術美。“聲”是歌唱中的靈魂,而“情”則起到了主導作用。
2準確的合理地運用對比變化的手法。在一首作品中,肯定有所變化,例如音色,力度,速度等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使作品把感情體現得更加透徹。首先要注意音色,力度的變化,通常運用強弱、剛強、柔和、濃淡等對比來體現的。其次則是速度的變化。
3行腔的變化。行腔的“頓、挫、連、斷”蘊含作者人的心理思維。如何巧妙的運用頓挫,關乎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抒發。“連斷”,在歌唱中非常重要,氣息的連貫,使人聽起來像小溪流水的感覺。“斷”則突出重點,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到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可見,行腔的變化,對歌唱語言中情感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裝飾音的技巧。裝飾音對音樂上有特別的作用。特別是在民間音樂的演唱中,能推動歌曲變化和起伏,渲染風格和情緒。在歌唱中我們除了要準確地、恰如其分地演唱好原譜上的裝飾音外,還可以根據音樂作品的情緒和風格適當增加一些裝飾音突出情緒和風格。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里面的“百鳥齊飛翔”當中的“飛”字后面可以加上半拍裝飾音,進一步渲染內蒙古民歌的風格。這樣的演唱使欣賞者聽起來更委婉、動聽。聯想到那廣闊無邊的草原和那一個個的蒙古包。
5,咬字吐字的技巧。語言是歌唱中最基礎的,我在聲樂學習中發現咬字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硬咬,一種是軟咬。由于歌曲情感表達的不同,因此也要隨著歌曲的情緒和內容采取不同的咬字方法。例如:《黃水謠》中“丟掉的爹娘,回不了家鄉”一句的“鄉”字就適合于硬咬軟收;而《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中“帕米爾啊”一句中的“啊”字適合軟咬硬收。
綜上所述,我認為歌唱的藝術是用熟練的發聲技巧,生動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用優美的歌聲去感染聽眾,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樂”之情充分表現出來,一曲唱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只有用具有豐富色彩和特有風格的美好聲音去撥動聽眾的心弦,才能使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