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勤
中圖分類號:J64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62—01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也水漲船高,尤其是在聲音方面。今天,我們針對如何訓練合唱隊來談談。
首先,在視唱方面訓練,很多老師只是教唱歌,而忽略視唱訓練,其實視唱的作用非常大。在訓練前,要告訴學生唱好每一個音,唱準每一個音,這就要求老師認真細致地講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識譜、讀譜。不會因為識譜發愁。
在訓練中,部分學生會唱不準,容易跑調,這就需要老師先要指導學生唱音階,用全音符唱,訓練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唱準,然后才能夠去聽辨。
訓練開始時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字、聲、氣的磨合工作,使這三方面能熟練配合。
鞏固中聲區的正確發音。在初級歌曲的演唱中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準確表達歌曲內容,注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包括詞曲作者、時代、社會背景以及作品的風格、思想及情感。有些演唱者在演唱時常常不注意作品的時代或風格,演唱的情感或音色不符合作品的思想表達。
在解決這幾個問題后,要讓學生知道合唱表現的內容的重要性。合唱中要像一個人在演唱一樣,聲音要統一、協調。遇到多聲部時,根據每個人的聲音條件分成高低聲部,分頭練,練好了,再進行合練。如果實在練不好,可以進行下一組發聲練習。如:在訓練時,這雖然只有幾小節,但因指揮不同,唱的感覺就不同,不需地按照死節拍唱。這里談到指揮,我們指揮每一個手勢都要讓學生看明白,這樣才能達到聲音統一。因此我們一定要練好指揮,以至于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除了無伴奏合唱外,最普遍的是和樂器伴奏合作。所以,指導學生正確熟練地進行多聲部合作也是聲樂教學的任務之一。
鋼琴彈奏的主旋律就是歌唱聲部中上一句的旋律,因此鋼琴的音樂反倒成為主要的。右手聲部彈主旋律時。主要是明朗,情緒高昂的音樂,左手彈主旋律時,音樂的抒情性很強,雙手彈奏主旋律時,往往是主旋律再現的時候,是情緒高度強的段落。主旋律完全在伴奏中而唱的反倒是副旋律或宣敘調時,往往強調內心描寫,主旋律代表歌唱者內心的聲音。
伴奏時都有過門,過門有五種類型:1背景型;2歌唱旋律綜合型,即在過門中將全曲或全段旋律縮減綜合在一起,成為前奏的音樂主題;3引導型,即通過和弦連接;4主題型,即有時在過門出現歌唱主旋律;5混合型。除了以上基本類型外,還有四種常用手法。第一種是填充法,在歌唱部分延長音時,伴奏以旋律填充來表現延長音時情緒的發展。第二種伴奏手法是在伴奏音樂中形成一個和歌唱旋律比較直接的動機。第三。在歌唱旋律中,并不演唱主題,在伴奏中卻完整的演奏歌唱主題。第四種就是利用伴奏的休止。
是不是我們具備了以上幾點就能訓練出一個好的合唱隊呢?其實不然,除了具備以上幾點,還要看指導老師如何要求歌唱與伴奏。在伴奏中,伴奏者還需要特別注意聲樂作品前奏、間奏、尾奏的關系。伴奏者的感情往往都比歌唱的聲音先現又比歌唱的聲音晚收,常常起到作品情感的引導、烘托和補充作用。在實際的聲樂作品演唱中,有的演唱者在聲樂作品前奏時常常因心理等因素。造成失誤。一是沒有進入作品的思想內涵或存在技術壓力;二是伴奏者的引導情感不符合要求或隨意性較大。在間奏中,首先要明確間奏音樂往往是歌曲段落間音樂情緒轉換的關鍵,它起著前后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音樂情緒在這里得以延伸和先現。此時伴奏者起著速度及角色轉換的引導和擔任著烘托、引領作品的主要角色作用,演唱者與伴奏者同步表現。在尾奏中,有的演唱者往往在伴奏音樂還沒有結束就過早退出音樂情緒或行禮乃至離臺,直接影響到伴奏者對作品思想、感情的延續和補充,從而破壞了音樂形象表達的完整性。作為老師,有責任要求伴奏者在和聲樂演員合作中注意以下幾點:1音色問題;2音量的問題;3呼吸問題;4層次問題;5還有要重視伴奏單獨演奏部分。
另外,1合唱中,各聲部要互相傾聽,彼此都能聽到時就會出現很協和的聲音。2在合唱中的聲音配合的類型大體相同。在背景中會有突出主旋律、襯托主旋律的問題。在其他聲部的與主旋律配合時,主旋律在一個音延長而其它聲部填充的情況。教師應要求在復調的多聲配合中主題進入的那個聲部要突出。主調音樂中填充型地旋律要突出。填充過去仍突出主旋律。多聲部在唱旋律交替的時候要注意聲部音量的平衡。
只有讓學生了解這樣的合作概念,才能使聲音統一,協調。而學生才懂得去理解、去配合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