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02日]
由于全球變暖,南極一個名為沃迪的冰架已經消失。研究人員通過衛星圖像和最新勘探技術發現,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解體的南極沃迪冰架現已完全消失,而另一個名為拉森的冰架的北半部分也不見了,自1986年以來,拉森冰架消失的面積超過8500平方千米。
[2009年4月03日]
科學家首次精確征實土衛六的外形并不是一個球形,而是扁平的蛋形結構,該結構暗示著其表面之下可能蘊藏著大量的液態甲烷。美國斯坦福大學霍華德·澤布克說:“我們首次實際測量顯示土衛六并不是一個精確球體結構,用‘扭曲的雞蛋形狀來形容是非常恰當的。”與完美的球體進行對比,土衛六的兩極被壓扁,極地區域表面要比赤道低700米。
[2009年4月04日]
智利亞伊馬火山大范圍噴發,亞伊馬火山3日晚些時候開始噴出熔巖和火山灰,當地孔吉利奧國家公園已于4日關閉。附近另有5處地區現處于紅色警戒級別。亞伊馬火山海拔3125米,距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大約700千米,西側距阿根廷邊境僅數千米,是智利500座活火山中最活躍的火山之一。
[2009年4月05日]
最近太陽異常安靜,太陽黑子的數量幾乎比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黑子數量都少,而且磁場更加微弱。與太陽活動正常周期中經常出現的很多奇異現象相比,這屬于正常現象。目前科學家不清楚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但是美國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首席太陽物理學家大衛·哈薩維說:“對人類來說這或許是件好事情。”
[2009年4月06日]
經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相關組織批準,中國國家天文臺近日決定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塔什庫爾干星”。這顆小行星發現于1997年10月8目,永久編號為48799號。“塔什庫爾干星”是中國國家天文臺迄今為止僅有的幾顆以縣級行政區劃命名的小行星,也是以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地名命名的第一顆小行星。
[2009年4月07日]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大型星系,形狀呈螺旋橢圓形。這個不尋常的大型星系是位于南部印第安星座的NGC 7049,是星座內最明亮的一個星系團,因此也被稱之為“最明亮星系團”。典型的最明亮星系團是一些歷史最為悠久同時質量也最大的星系,它們為天文學家研究“潛伏”在內部難以捉摸的球狀星團提供了極好機會。
[2009年4月08日]
一粒早在約20年前發現的微隕石雖含有玄武巖成分,但卻并非來自已知的玄武巖“專有”星球。研究人員介紹說,這一被命名為“MM40”的微隕石于1991年在南極洲被發現,質量只有幾微克,直徑不過150微米。經對其化學成分分析研究,他們發現它雖含有玄武巖成分,但卻既非來自月球,也非來自火星或灶神星。
[2009年4月09日]
人類與外星人可能有著一樣的基因結構,這一模式是在隕星、深海熱水孔以及對地球早期情況進行模擬實驗時形成的氨基酸中發現的。天體物理學家表示,“這可能顯示宇宙中的首個遺傳密碼的結構是一樣的。”確切地說,就是都有20種氨基酸,這正是組合形成蛋白質的復雜分子,而蛋白質又再能組成核酸,從中完成最簡單的自我復制過程。
[2009年4月10日]
最近加拿大的一個科研組通過研究,指出在27億年前地球上出現單細胞生物的時候,早期大氣里的氧氣為什么會突然增多。他們認為那時“大氧化”事件已經開始,破壞氧氣的微生物統統死光,這為產生氧氣的微生物生存提供更大優勢。被稱作鎳的一種微量金屬數量下降,導致“大氧化”事件發生,這促使地球上的氧氣迅速增多,生命慢慢形成。鎳在大氣氧氣積聚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個新發現。
[2009年4月11日]
研究人員將玩具炮、存錢罐等10件物品放在一家商店柜臺上,在消費者離開商店時詢問他們所見商晶種類。研究團人員說,在寒冷、大風和雨天并播放古典音樂的環境下,接受測試消費者記住的商品數量是晴朗天氣時的3倍。我們發現,糟糕天氣帶來的消極情緒能提高記憶準確性,心情不好的消費者不僅記憶力更好,分辨力也更高。
[2009年4月12日]
人類學家聲稱,人類進化伴隨現代快節奏生活壓力引發的基因突變呈現加速之勢。近5000年來,人類進化相比以前加速了100倍,其中最關鍵因素是人口的倍增,這使人類基因庫的“庫存”呈幾何增加,從而使各種基因突變的發生提供了可能。對人類來說,進化最終體現為基因突變,一旦人類DNA受損或發生基因隨意突變,進化就隨之出現。
[2009年4月13日]
一旦冰川大規模消融,一些國家的邊界線將面臨調整。瑞士與意大利之間的邊界線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由于阿爾卑斯山脈高海拔地域大量冰雪的迅速消融,兩國邊界因而需要做出調整。雖然需重新界定的邊界僅占兩國間邊境總長度的1/10,但對它的重新劃定不只涉及到對近150年前所確定兩國國界的修訂,更是氣候變暖與冰川位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