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清 湯曙光 江 河
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大別山腹地,有一片紅色土地——紅安。
紅安原名黃安,因春秋時屬古黃國,為求“地方寧謐,生民安妥”,故名黃安。紅安是全國著名的老蘇區(qū)縣之一,1927年“黃麻起義”發(fā)生于此,此后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1952年9月1日,為了褒獎黨領導下的黃安人民革命斗爭的巨大貢獻,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準,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
紅安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她,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大別山地區(qū)革命斗爭,開辟并堅守了一片厚實的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出了五支人民軍隊(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新四軍第四支隊)。是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鄂豫皖和其他地區(qū)的革命斗爭提供了寶貴經驗,特別是黃麻農民武裝起義的勝利,影響深遠。是她,組織了廣大群眾擁軍參軍,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縣參加紅軍的有65000人?!靶⌒↑S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首歌謠就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全縣人民萬眾一心跟黨走,齊心協力干革命的真實寫照。是她,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yǎng)、輸送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人才。他們中有兩人任過國家主席,3人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5人任過國務院副總理或國務委員,有1 2 位中共中央委員( 其中5 名中央政治局委員,4位中顧委委員,3位中紀委委員),還有10人任過中央或國家機關的正副部長,7人任過大軍區(qū)司令員或政委,17人任過大軍區(qū)和軍兵種的副司令或副政委,有24位兵團級干部,130多位省軍級干部。他們中有8位上將、10位中將、43位少將,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將軍縣。如此眾多的治黨治國治軍的高級干部出自一個縣,全國絕無僅有。還是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寶貴生命,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22551名。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p>
也正是這片圣潔的土地,在堅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中磨礪了共產黨員的本色,為中國人民貢獻了無比珍貴的精神遺產。革命先輩在戰(zhàn)爭年代“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的“一要三不要”精神、在波瀾壯闊的建設事業(yè)中“圖貢獻,不圖名、不圖利”的“一圖兩不圖”的品格,就是共產黨員本色的形象寫照。
讓我們放下浮躁,輕輕地走進紅安,靜靜地翻開歷史的檔案,循著先輩的足跡,重溫一下什么是共產黨員的本色,他們又是怎樣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吧!
一 舍生取義 立黨為公
立黨為公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剝削階級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唯一宗旨。正因為這樣,作為黨的每一個成員,自然而然地要以艱苦奮斗為政治本色,以無私奉獻為無上光榮,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畢生追求。
董必武是中國最后的一代秀才,也是中國最早的一代共產黨員。
1921年7月,董必武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 9 2 2年到1 9 2 3年間,董必武三次回到故鄉(xiāng)黃安,步行千余里,深入到縣城、七里、永河、高橋、八里等地,走村串戶,向農民、手工業(yè)者、青年學生宣講馬列主義的革命理論。1 9 2 3年冬,在董必武的親自指導下,共產黨黃安工作組在武漢中學成立。1925年10月,在黃安縣城成立了共產黨黃安特別支部。1927年4月,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黃安縣委。
一批又一批青年學生回到了故鄉(xiāng)紅安。一批又一批農民覺醒了。他們懷著滿腔熱血、立黨為公的理想信念、敢闖敢拼的創(chuàng)新精神,演繹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立黨為公人生的傳奇。
革命從我做起
趙賜吾1906年出生于黃安紫云區(qū)許家沖一個地主家庭,1924年考入董必武創(chuàng)辦的武漢中學,1925年加入共產黨,1926年奉黨的指示回到家鄉(xiāng)開展革命活動。他牢記老師的教導:點火人就要先火燒自己,首先在自己家里展開了一場革命。父親病逝后,他做通母親的工作,當眾把自家的大門貼上封條,鄭重地向群眾宣布:“我家的房屋、田地、財產全部交給農會,分給窮人,大家所欠的債務全部免除。”然后在家門口燒起一堆柴火,將家里所有的地契燒了個精光。全家老小搬到村里一間破柴房,和窮人一樣過上了自食其力的日子。
紅四方面軍成立時,趙賜吾任第十一團團長。1932年春,在一次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
吳煥先1 9 0 7年出生于黃安紫云區(qū)四角曹門村,1923年考入麻城職業(yè)學校,1925年入黨。他是黃麻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紅二十五軍軍長、軍政委,鄂豫陜省委代理書記等職。
1925年吳煥先畢業(yè)回家,父親吳維棣喜不自禁。兒子學的是蠶桑專業(yè),自可大有作為。吳家有一百多畝田地,還有一間店鋪。三叔吳維楨也說:“我早知道侄兒聰明能干,我們吳家很快就可以辦絲綢廠啦,不愁發(fā)不了家業(yè)?!眳菬ㄏ葏s沒有按父輩的希望去做,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先是跑到七里坪找到表哥戴克敏、戴繼倫,秘密加入了七里區(qū)黨組織。接著,脫下了長袍,解掉了圍巾,剪去了烏黑油亮的長發(fā),換上粗布衣衫,赤腳穿雙草鞋,深入到窮苦百姓中,組織農友成立了農會。
吳煥先多才多藝,為了宣傳革命,他時常把自己打扮成走村串戶的說書人,手里拿面三角形小旗,拎把胡琴。可他說唱的不是傳統(tǒng)的內容,而是自編的《反帝歌》、《國恥歌》、《農夫訴苦歌》。有一天他從自家店鋪前路過,被父親發(fā)現了。父親一把抓住他,搶過胡琴摔在地上,用腳踩得粉碎,破口大罵:“我看你的書讀到牛屁眼里去了,快2 0歲的人了,還整天不務正業(yè),瞎胡鬧。你整天唱的什么曲呀?真是丟人現眼啊!”父親罵著抓過一竹籃煙絲,栽到吳煥先的手里,“你有勁到處唱,就有勁到處給我賣煙,今天不把這幾斤煙賣了就莫想吃飯?!眳菬ㄏ葲]有和父親爭辯,而是將計就計以賣煙作掩護,繼續(xù)宣傳發(fā)動群眾。
1926年秋的一天,吳煥先趁父親不在家,把母親和兩個哥哥找到一起,細說革命道理,講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母親和兩個哥哥被他說得直點頭。吳煥先趁熱打鐵,立即把家里的幾戶佃戶和債主請到家里,拿出契約和借據,說:“各位父老鄉(xiāng)親,你們都是我家的佃戶和債主,這些年來我家刮了你們不少的血汗,我先向你們賠不是!從今以后,你們誰租我家的田地就歸誰所有,按共產黨的主張辦事。你們誰欠我家的租子、債款,再也不要還了,連本帶利一筆勾銷!空口無憑,今天就當著各位的面做個了斷?!闭f著舉起十幾張契約和借據,劃了一根火柴,一把火燒得干干凈凈。“相公,我給你磕頭謝恩??!”年逾花甲的佃戶吳行義撲通一聲跪在吳煥先的面前。吳煥先連忙扶起老人說:“老爹,今天立下的這些規(guī)矩都是共產黨的主張,要謝就謝共產黨吧。那二畝地從今以后就是你的,不用交租子,農忙時也不用來我家?guī)投坦ち?。我是共產黨,說話做事算數。”
勤扒苦做掙下的家業(yè)就這樣被兒子“毀”了,父親回家氣得大罵他大逆不道,敗家毀業(yè),
病倒在床。后來在吳煥先的耐心勸說下,他也漸漸理解兒子所做的事了。
這年秋旱嚴重,大部分田地顆粒無收。吳煥先一方面組織黨員幫助群眾渡難關,一方面組織群眾開展聲勢浩蕩的清算大地主大惡霸吳惠存、方曉亭的活動,勒令廢除對農民的一切租、債、捐、稅的剝削。
這年臘月的一天,吳惠存、方曉亭勾結當地土匪頭子袁英,組成以方家“紅槍會”為主的反動武裝勢力,殺氣騰騰地直撲吳家。吳煥先不在家,父親吳維棣見勢不妙,慌忙領著一家人向后山跑,卻被土匪迎頭截住了。吳煥先的大哥吳尚先、二哥吳奉先當場被亂槍打死。父親領著老四吳書先、老五吳濟先無路可逃,被迫跳入寒冰刺骨的水塘中。方曉亭命人將他們撈起來,剝光他們的衣服,用大刀長矛亂捅亂砍。三人血肉飛濺,尸骨無全。吳煥先的大嫂躲藏在樹林里,懷里抱著不滿周歲還在吃奶的嬰兒,目睹慘禍,肝腸寸斷,自知生存無望,抱著孩子一頭扎進水塘里,自溺而死。藏在夾墻中的母親幸免于難。
驚天動地、慘不忍睹的大血案,激憤了山村的農協會會員,誓死要與敵人拼個魚死網破。吳煥先強壓心中的怒火,說服大家不能蠻干,既然敵人用“紅槍會”對付我們,我們也要組織一個革命的“紅槍會”來對付敵人。很快在吳煥先的領導下,當地農協會成立了“三堂紅學會”。他們早上練武,白天生產,晚上進行革命活動。這是一支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武裝,有力地保障了農協活動的開展,保衛(wèi)了農民的生命安全。
是非分明 大義滅親
王秀松1902年出生于黃安桃花栗林嘴村一個地主家庭,1923年考入武漢中學,1925年入黨,1926年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回鄉(xiāng)領導農民運動。他參與發(fā)動了黃麻起義,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人之一。
1928年3月,根據革命斗爭的需要,黨組織決定王秀松留守黃安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為了打擊敵人的兇殘氣焰,樹立人民群眾的革命信心,王秀松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地工作,黨活動的根據地不斷堅固,也不斷擴大。但是,他的父親王建祿卻是一個仇視革命的反動民團的團總。王秀松一直對父親的反動立場和所作所為深惡痛絕,他也無數次勸阻,曉以大義,勸其改邪歸正,不要與人民為敵。但王建祿不思悔改。隨著農民運動的深入發(fā)展,他對共產黨更加痛恨,反動行為變本加厲。特別是敵十二軍入侵后,王建祿為敵軍通風報信,大肆捕殺共產黨和進步農民。這種兒子革命老子反動的狀況給黨的事業(yè)帶來了很大損失。王秀松考慮非解決不可了。
1929年4月13日深夜,王秀松帶領五名游擊隊員悄悄地回到家里,出于父子關系,他再次規(guī)勸父親,不要再與人民為敵。父親大罵:“我花那么多錢送你去讀書,指望你光宗耀祖,沒想到你翻這么大的花,去當共匪。”王秀松義正詞嚴地答道:“這個花還要翻天那大,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為了保護群眾的利益,為了維護黨的生死存亡,王秀松果斷地下達命令,立即處決了父親王建祿。
1 9 2 9年秋,剛剛從戰(zhàn)火中誕生的鄂東軍在柴山堡地區(qū)休整,有同志向黨代表戴克敏檢舉他在部隊任司務長的老表私自把部隊的錢借給親戚做生意。戴克敏聽到這個情況非常氣憤,立即令人押來老表,親自審問。老表承認借出了2 0塊大洋,表示親戚很快就可以還回來。戴克敏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吼道:“誰給你的權力?你知道這是什么錢?是我們軍隊用來革命用來打敵人的本錢!許多同志為革命犧牲了,你還有心思去救濟你的親戚做生意?活你一家,富你一族。拉下去,聽候軍法處理?!崩媳韲樀妹嫒缤辽珳喩戆l(fā)抖,慌忙跪地求饒。有同志見狀也求起情來。戴克敏嚴肅地說:“黨有黨規(guī),軍有軍紀。他這一次就足夠殺頭了。我要是饒了他,我就是在黨和人民面前犯了大罪??!”戴克敏在理智與情感、在法與情面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前者。他立即向徐向前請示,要求按軍法處置。當老表被執(zhí)行槍決時,他把自己關在房里,淚流滿面,深深地自責:不是我無情,是軍法無情啊!只怪我放松了對親戚的管理和教育?。?/p>
戴克敏1905年出生于黃安七里坪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25年入黨,參加并領導了黃麻起義,是鄂豫邊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全家14人相繼參加了革命,其中11人英勇獻身,2人病故,唯一幸存的是他的胞妹—— 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老戰(zhàn)士戴覺敏。
忠貞不渝的巾幗英雄
程訓宣1911年生于黃安七里坪程維德村,7歲入私塾。她聰明好學,相貌俊俏,大膽潑辣。1 9 2 5年在二哥程啟光(1 9 5 5年授銜少將)的影響下參加童子團,她是村里第一個放足的女子。黃麻起義前,她積極組織兒童團、救護隊和運輸隊,籌備起義的后勤保障工作。1 9 2 8年入黨。1929年參加紅軍,當年冬天與徐向前在程維德村結婚。
1932年6月,鄂豫皖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打響了。徐向前帶領部隊在霧仙山阻擊敵人,程訓宣卻被保衛(wèi)局抓去了。程訓宣被關押后,保衛(wèi)局的人對她用盡了酷刑,威逼她承認自己是“改組派”,并供認徐向前是“改組派”。程訓宣認為自己赤膽忠心鬧革命沒有錯,不是“改組派”,心愛的丈夫更不是。張國燾沒有得到她的口供,下令將程訓宣處死。1933年秋,徐向前尚在前方浴血奮戰(zhàn),程訓宣卻在后方被殺害。
晏春山是黃陂人,原在武漢紗廠做工。1927年隨丈夫回到黃安箭廠河的潘灣,擔任潘灣黨支部副書記。
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后,晏春山任村黨支部書記。按照上級指示,一方面保存實力,一方面組織群眾配合游擊隊堅持革命斗爭。當時她的丈夫潘家年已隨大部隊轉移,家中上有年過八旬的婆婆,下有三個年幼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難。晏春山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顧個人和家庭的安危,經?;b成賣油條、賣香煙的小販,往來奔走于七里坪一帶,散發(fā)傳單,搜集情報,購買藥品和糧食,幫助游擊隊照看傷員。
1933年5月,晏春山不幸被捕。敵人對她嚴刑拷打,威逼她說出黨的組織和游擊隊的藏身之地。這位堅強的女性忍受著極度的痛苦,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兩天后,敵人逼她帶路去找游擊隊。她把敵人帶到了遠離游擊隊駐地的雞公寨大花臺的巖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的口號,縱身跳下萬丈懸崖,壯烈犧牲。
戴醒群是戴克敏的胞妹,生于1917年,幼年讀私塾,冰雪聰明。15歲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參加紅軍,任鄂豫皖紅軍總醫(yī)院醫(yī)務主任。1935年入黨。1938年與鄂東抗日游擊挺進隊隊長張體學結婚。
1939年9月,戴醒群在夏家山突圍中不幸被捕。敵人知道她是張體學的妻子,先是利誘她發(fā)表與張體學脫離關系的聲明。她根本不吃敵人的這一套,痛罵敵人:“你們這些賣國賊,不打日寇,專門殘害抗日的新四軍!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還是中國人嗎?”敵人見軟的不行,又用酷刑。戴醒群始終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兇殘的敵人對她
使用了最野蠻、最無恥的分尸酷刑。敵人把她綁在大崎山賈廟的一棵大樹上,當著所有被俘戰(zhàn)友的面,剝光了她的衣服,先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割下她的兩個乳房,然后用大刀剁去她的四肢,最后才砍下她的首級。
人民軍隊的鐵紀軍魂
吳光浩是黃陂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三期。他是黃麻起義的副總指揮。黃安縣城失守后,他率領鄂東軍主力轉移到黃陂木蘭山,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第七軍屬黃安縣委領導,吳光浩任軍長,戴克敏任黨代表。
第七軍制定了嚴明的軍紀。木蘭山是佛教名山,進香朝佛的香客絡繹不絕。軍部要求全體官兵未經和尚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佛殿,不準違反廟堂規(guī)矩,不得毀壞神像。規(guī)定與老百姓打交道時,一定要公賣公買,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償。派一桌飯要付一塊大洋,借一床被子要給三個銅錢。吳光浩始終牢記對官兵的思想教育,他常說:我們這支軍隊是人民的軍隊,人民軍隊是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關心人民疾苦的軍隊,必須做到公廉愛民,絲粟不取。不管是誰,違反規(guī)定必須軍法處置。
1928年10月,第七軍被敵人圍困在王家大灣沖里的一座山上,一連三天戰(zhàn)士們水米未沾,饑餓和干渴使一部分戰(zhàn)士昏倒。這時有戰(zhàn)士發(fā)現山腰有塊紅苕地,土埂上有的紅苕露出了頭,卻沒有一個人伸手去扒紅苕吃,都舔著干烈的嘴唇,望梅止渴。這是老百姓的度命糧,不能動,也不敢違反軍紀。第四天晚上,吳光浩決定突圍。為了突圍的勝利,不可能讓戰(zhàn)士們拖著饑渴交加的身體去打仗,他允許每名戰(zhàn)士扒兩個紅苕充饑。戰(zhàn)士們都愣住了,不相信軍長下這樣的命令,都以為軍長是在考驗他們。吳軍長自己先動手扒了兩個紅苕,邊吃邊說:現在是特殊時期,大家立即行動,吃完準備突圍。吃了老百姓的糧食,軍部自有處理辦法。當戰(zhàn)士們都去扒紅苕吃時,吳軍長用一塊小布包了五塊銀元,還找來張紙寫了首順口溜:“夜戰(zhàn)高山餓斷腸,紅軍錯占百姓糧;五塊銀元表歉意,勝利之日來補償?!彼堰@些包好,埋在苕埂里。然后,他帶領戰(zhàn)士們勝利地突圍下山。
二 艱苦奮斗 廉潔奉公
艱苦奮斗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升華。上古時期就有“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的格言,漢唐以來又有“后世賢,師吾儉”和“歷覽前圣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感嘆。中國共產黨倡導的艱苦奮斗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把它與共產黨人的遠大抱負和政治信念結合起來,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
楷模董必武
董必武1 8 8 6年3月5日出生在黃安縣城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唯以清貧自守、樸誠相傳”家風的教育和影響,在幾十年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恪守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身體力行。他的辦公室里掛著親筆題寫橫幅:“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性習于儉,儉以養(yǎng)廉?!睒闼卣\實、勇敢剛毅,是他自幼養(yǎng)成的美德;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他終生不渝的追求;熱愛人民、為人民謀利益,是他一生的情懷。
1914年1月,董必武赴日本求學,母親要他把家里唯一的毛毯帶去。董必武看到體弱多病的兩位老人,執(zhí)意不要毛毯。母親又執(zhí)意要他帶走。沒有辦法,他只好剪下半塊帶在身邊。從此,這半塊毛毯伴隨他東渡日本,留學蘇聯,從長征到陜北,在國統(tǒng)區(qū)工作到全國解放。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董必武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湖北省黨部常委、湖北省農工廳長,也是國民革命中心共產黨的核心人物。國民黨的右派代表人物蔣介石想控制武漢,他卻十分懼怕這位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又是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內都極具人格威望的秀才先生。他極力拉攏董必武,親自登門拜訪,送大洋一千元。董必武早就識破蔣介石的不良居心,毅然回絕賄銀。蔣介石并不死心,趁年關巡視武漢之機,他再次派人帶著他的親筆信、相片、高檔衣服和一大筆錢去拜訪董必武。董必武只收下信件和相片,其他一概退回,嚴正地說:“你回去報告蔣總司令,只要總司令革命,我董必武是會擁護他的。我們?yōu)榈氖歉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名利地位?!?/p>
1 9 3 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董必武在武漢、重慶進行統(tǒng)戰(zhàn)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并且經常出席各種會議或與國民黨高層人士會晤,沒有手表很難掌握時間,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勸他買塊手表。董必武堅持不買。最后在秘書的一再勸說下,董必武才同意買塊最便宜的懷表。這種懷表走時不準,而且噪音大,人們戲稱“火車表”。董必武卻很滿足地說:“有一塊表已經很不錯了。有約會,表快了,我晚點去;表慢了,我就早點去。這樣不就準時了??!”
1945年4月,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 聯合國制憲大會”。在美國期間,董必武積極從事統(tǒng)戰(zhàn)工作,在愛國華僑中宣傳國內形勢,介紹我黨的抗日主張,贏得了世界人民和愛國華僑的支持,并接受了五萬多元美金的捐贈。董必武對每一項開支都精打細算,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從不亂花一分錢?;貒鴷r,董必武沒有為自己和親人買一件禮物,他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為《新華日報》社購買了一套印刷設備,還向《華僑日報》捐款一萬美金。他親筆在兩張毛邊紙上記下了在美國的每一筆收入和開支,哪怕是一分錢。這兩張記賬單現珍藏在董必武紀念館。
從南湖的木船一直走到北京天安門城樓的,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兩人。董必武身居高位,卻從不居功自傲,對自己和親屬要求更加嚴格。進入北京不久,有親戚來信要求安排工作,有的人請求批供物資,有的侄女要求進京讀書,有的請求調動工作等等。董必武都耐心說服教育,十分明確告訴這些親戚:“我們共產黨人所領導的革命,和過去的改朝換代不同啊。”鑒于這類要求太多,董必武干脆寫了一封通函,打印出來,分別寄給家人和親友,教育他們自力更生,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
董必武的夫人何蓮芝是1933年參加工作的老革命,在最高法院工作期間,組織上按政策要給她加工資,名單送到院長董必武那里審批。董必武卻拿筆劃掉了何蓮芝的名字,說:“現在國家困難,有點兒利益應該先讓群眾受益。”董必武的女兒大學畢業(yè)時,學校征求他的意見。董必武說:“一切由學校負責決定,不要想到是我的女兒就特殊照顧。我沒有任何要求,按一般平民學生一樣分工?!倍匚涞男鹤映錾恚郎蕚淇即髮W時,趕上了知青上山下鄉(xiāng)。董必武沒有像有的人那樣把兒子送到部隊,而是送到河北的一個貧困縣的農村去鍛煉。
1 9 6 2年,董必武回故鄉(xiāng)紅安視察。午飯是按董必武的要求安排的,稀飯、青菜豆腐和綠豆粑,非常簡單。董必武十分高興地吃著家鄉(xiāng)的綠豆粑,喝著稀飯。他很愛吃這種綠豆粑,工作人員提醒他只能吃一個,不好消化,他卻想吃兩個。第二個只吃了一半時吃不下了,他對秘書說:“這半塊吃不完,你給我包好,晚飯時熱給我吃?!笨h里的陪同人員說:“董老愛吃綠豆
粑,晚上再做點,不要吃剩下的了?!倍匚鋱詻Q地說:“不行!我吃剩的我自己吃,別人吃不衛(wèi)生,扔掉可惜。你們都是基層領導,知道農民種田艱辛,一粒糧食一滴汗嘛?!背酝盹垥r,他一定要廚師把他中午吃剩的半塊粑熱給他吃。
董必武經常教育家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我們要從節(jié)約一分錢、一厘錢著手,去為中國苦難人民的事業(yè)作貢獻。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我黨我軍是靠艱苦奮斗干起來的。”他對家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約法三章:不許向地方要東西;不許以他的名義在任何部門搞特殊化;不許接受禮物。
以史為鏡 以人為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紅安前輩們的一個個感人故事,就是一面面鏡子,值得后人拿來對照自身,見賢思齊。
鏡頭一:偉大的女性
紅2 5軍重組后,吳煥先任軍長。面對敵人的封鎖和圍剿,部隊生存十分艱難。以乞討為生的母親聽說了部隊的情況, 把乞討來的一袋大米背到了軍部。大家都極力勸說軍長留下老母,好贍養(yǎng)老人。在兩難之下,吳煥先才說留母親住幾天。深明大義的母親怕影響兒子,半夜悄然無聲地走了。幾天后,他的妻子曹干仙聽婆婆說部隊又斷糧好幾天了,趕緊把自己乞討積存下來的十幾斤大米和幾個雞蛋送到了部隊。曹干仙還悄悄告訴吳煥先,她已經懷有四個月的身孕啦。吳煥先又驚又喜,可他同樣不能把妻子留在部隊。他只能安慰她幾句,鼓勵她堅強地生活。曹干仙含淚離開了部隊,她心里想著趕緊去為部隊討糧。吳軍長把母親和妻子送來的糧食都分給了大家,可他哪里會想到半月后,母親餓死在家中的夾墻里,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餓死在乞討的路上。
鏡頭二:淡泊名利
陳錫聯1915年1月出生于黃安高橋區(qū)陡山彭家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8歲開始給地主放牛耕地。1 9 2 9年參加革命,1 9 3 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沈陽軍區(qū)司令員、北京軍區(qū)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是九屆、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作為一代功勛卓著的戰(zhàn)將,陳錫聯從不居功自傲,他視名利淡如水。戰(zhàn)爭年代,他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劉伯承、徐向前稱他為紅四方面軍最優(yōu)秀的干部。但他從不宣揚自己,總是把自己的進步和成績歸功于黨和人民,歸功于革命烈士。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很多單位請他寫回憶文章,介紹個人的歷史功績,都被他婉言謝絕。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紅安縣委決定為紅安籍老將軍立傳,派縣委黨史辦的同志采訪他,他說:不要寫我了,要寫就寫紅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斗爭的光榮事跡,寫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寫董老和先念同志,我個人又有什么呢,只不過是帶著部隊打了十幾年的仗。
鏡頭三:近水樓臺不得月
上將周純全大部分時間工作在后勤戰(zhàn)線,管錢管物,有職有權,可謂近水樓臺。但他一貫艱苦樸素,克己奉公,不謀私利,不搞特權,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姑涝瘧?zhàn)爭時期,祖國人民向朝鮮前線捐贈了大量物資,其中有不少是全國各地的名優(yōu)特產,有人暗示或是直接向他開口要,他都嚴詞拒絕。他自己從不利用職務之便截留自享軍需物資,更不會拿軍需物資送人情。戰(zhàn)爭時期,他的衣食住行,和其他官兵沒有兩樣。和平建設年代,他也總是一身粗布衣服、舊布鞋,每餐一兩個菜,從不攀比講究。機關干部、工作人員都說:周部長為我們樹立了艱苦樸素的榜樣。
鏡頭四:我只是普通一兵
郭天民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1927年入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是紅安將軍中唯一的正規(guī)科班出身。
幾十年的艱苦生活和黨性鍛煉,他養(yǎng)成了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yōu)秀品質。他不爭名利,不計待遇,吃苦在前,不講享受。下部隊不講排場,不要特殊招待,同大家一起住帳篷、吃大灶。有次拉肚子,吃的也是和戰(zhàn)士一樣的病號飯。他總是說:“我的官當得再大,在革命隊伍里也只是普通的一兵,憑什么搞特殊化呢?”朱德贊揚郭天民將軍是一個“有功不居的人”。
鏡頭五:三不準
王建安上將南征北戰(zhàn), 是人民的有功之臣,他卻始終保持著廉潔奉公的本色。他不僅嚴格自律,對家人、親戚也是從嚴管教。他要求夫人牛玉清不要乘坐自己的車,說那是辦公用的。經常教育子女不要有“父貴子榮”的思想。在他任中央軍委顧問時,兒子請求調回北京,他斷然拒絕說:“我沒有這個權力?!蓖踅ò伯敃r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按理說可以留一個孩子在身邊照顧自己, 可他的孩子天各一方,沒有一個在身邊。他還總是堅持把孩子送到最基層去鍛煉。他常對子女說:“艱苦一些不是壞事,玉不琢不成器?!?/p>
王建安帶過的部隊都知道將軍的“ 三不準”:不準前呼后擁;不準層層迎送;不準在生活上搞特殊。檢查工作他從不事先通知部隊,吃飯也總是到大食堂與戰(zhàn)士們同桌。
鏡頭六:克己厚人
詹才芳1924年到武漢中學做校工,在董必武的引導下投身革命。李先念、陳錫聯、王近山都是在他的帶領下參加革命。
1955年部隊授銜時,詹才芳被授予中將軍銜,軍中很多人為他鳴不平。一次一個老下級來看他,說:“老政委,這次授銜你太虧啦!像你這樣老資格全軍有幾個?你紅軍時期就是正軍級,至少也應授個上將??!”詹才芳聽后仰面而笑,說:“大家都想評得高一點,這很自然,但總得有個限制吧!如果說我的評得低,還有很多同志評得比我還低,他們該怎么辦?難道不革命了?不要眼睛只看到評得高的嘛!我很滿足了。革命戰(zhàn)爭中死了多少人?比起革命烈士來,我們這些人真是太幸運了。按你的說法,他們不更虧了嗎?為了革命,個人吃點虧沒什么!現在還有不少老紅軍在鄉(xiāng)村當農民,不少西路軍官兵還流落在大西北!與他們相比,我們應該很滿足才是!”
鏡頭七:身正為范
劉飛中將戰(zhàn)功顯赫,京劇《沙家浜》是根據他的故事改編的,他就是郭建光的原型。
1955年,軍隊實行軍銜制、薪金制和義務兵制,并實行精簡整編。軍區(qū)的工作難度很大,劉飛首先拿妻子朱一“開刀”。時任安徽省委書記兼軍區(qū)第一政委的曾希圣認為朱一有文化、有才干、工作出色,根據文件精神完全可以留部隊或轉業(yè)到地方工作,但劉飛堅決讓朱一復員回家。革命20多年的朱一從此失去了工作,在以后的幾十年里,連黨費都是劉飛替她交的。她帶頭復員,產生了十分明顯的效應,軍區(qū)許多女同志正確地解決了各自的去留問題。
鏡頭八:責任和義務
1 9 7 8年,秦基偉親自把兒子秦衛(wèi)江送回故鄉(xiāng)紅安,語重心長地說:“你應該在這里扎根鍛煉,家鄉(xiāng)雖然解放這么多年,可是仍然還很貧困。這里是我們的根,我們不能忘本!要有幫助這里的鄉(xiāng)親脫貧致富的決心,還要有幫助全國的鄉(xiāng)親脫貧致富的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秦衛(wèi)江毅然扎根在山鄉(xiāng),和老百姓一起摸
爬滾打,修路建校,勞動生產。秦羅莊有兩戶孤寡老人,他們每年都會收到兩代將軍寄出的生活費,連續(xù)10年,直到兩位老人安詳離世。
鏡頭九:公私分明
劉昌毅中將戎馬一生,13次負傷,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戰(zhàn)功卓著。組織上多次安排他到后方療養(yǎng),他都謝絕了。
新中國成立后,劉昌毅工作的幾個地方大多是旅游勝地,經常有一些老戰(zhàn)友、老同事和親戚朋友來度假。因此,他家里接待成了一筆不小的開支。艦隊和軍區(qū)后勤部的同志按內部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接待部分客人,對他說:“你的工資不高,家里人還要生活,以后來了客給我們說一聲,由我們來安排吧?!眲⒉懵牶鬂M臉的不高興,嚴肅地說:“公是公,私是私,我私人請客要公家出錢,那成了什么體統(tǒng)???”
三 執(zhí)政為民 廉政勤政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奠定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進步的政治基礎,開創(chuàng)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中國共產黨人經歷過槍林彈雨也好,經歷過雪山草地也好,經歷九死一生也好,他們能生存下來就是一種奇跡。鄭位三將軍一首詩說得好:“勝利勿忘烈士功,請將遺志記心中,終極目標共產制,大家努力莫放松?!毙蜗蟮乇磉_了他們的終身追求和崇高獻身精神,永遠被后人景仰。
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黃安高橋李家大屋。黃麻起義時,他是高橋義勇隊的隊長。在起義的籌備階段,他聽說區(qū)農會領導號召大家聚錢積力擴大武裝,立即把木匠師傅給他結婚的錢送去。負責人說:“不能要你的錢,聽說這錢是你師傅給你辦喜事用的,你快回去交給家里。”李先念笑著說:“娶個媳婦可以簡單辦,不花錢媳婦也是要到家里來的。打仗沒有武器可能死人啦??焓障?,算是我交的黨費吧?!?/p>
紅四方面軍戰(zhàn)略轉移后,李先念率部突破黃河天險,血戰(zhàn)河西走廊。當西路軍慘遭失敗時,李先念受命于危難之際,率領余部翻越祁連山,在冰天雪地中行軍20多天。這一路彈盡糧絕,可他不以領導人自居,找到一口水,先讓戰(zhàn)士喝,弄到一點兒糧食先讓戰(zhàn)士充饑。經歷九死一生,他終于帶出了4 2 0 名西路軍戰(zhàn)士。當時有人問他:你打算去蘇聯還是回延安?他堅定地選擇了回延安。
李先念回到延安后,被安排去學習??蓪W習結束后,卻安排他去任營教導員。這一下連降了六級。西路軍的干部戰(zhàn)士都為他鳴不平,他風趣地說:“管他呢,就是叫我去當伙夫、當馬夫,也要在我們黨和部隊里干下去。我不在乎當什么,而在乎干什么?!辈痪?,毛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安排他回中原組建新五師。他和鄭位三領導的中原突圍拉開了解放戰(zhàn)爭的序幕。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李先念主持湖北黨、政、軍全面工作。新解放的湖北百孔千瘡,萬事待興。李先念日理萬機,一方面剿匪反霸,一方面發(fā)展生產,開展減租減息和土改運動。大興水利建設,建設了新中國第一座最大的防洪工程——荊江分洪工程。
1954年,中央調李先念進京工作,毛主席找他談話,要他當財政部長。他沒有思想準備,說:“我是外行,干不了,還是請別人來干吧?!泵飨L趣地說:“你干不了,不想干,我只好把國民黨的財政部長宋子文從臺灣請回來,讓他干好了。”李先念笑著說:“那還了得!主席還是別請宋子文吧,一定要我干我就試試看!”這樣,李先念當上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他到任后,刻苦學習,虛心求教,積極研究在貫徹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財政、金融、貿易等方面的情況,奮力在經濟領域里探索前進。他的工作得到了“師傅”陳云的高度評價。
“文革”時期,李先念遭到沉重的打擊和批判,他不顧個人的得失,極力抵制極“左”思潮,千方百計地保護各部門的干部。在全國各地黨政部門的工作陷于癱瘓的情況下,他全力協助周恩來總理保持全國鐵路暢通,維持工業(yè)生產,特別是煤炭和石油的生產,使全國的經濟生活不致中斷。當“四人幫”陰謀篡黨奪權,面臨亡黨、亡國的危難關頭,李先念不顧個人的安危,和華國鋒、葉劍英等同志一起,堅決地粉碎了“四人幫”的陰謀。他力舉鄧小平“官復原職”,撥亂反正,加快發(fā)展,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上世紀7 0年代初,李先念的侄兒去北京找他,想給隊里要臺拖拉機。李先念笑著說:“拖拉機我有,但不能給!我是國家的副總理,不是紅安的副總理嘛。”他的侄兒碰了釘子,又去找秘書幫忙。秘書知道總理的原則,沒有總理批示,他也毫無辦法。侄兒只得再去找他叔。李先念這次沉下了臉,說:“全國有多少生產隊?每一個隊給一臺要多少臺?。俊辈还苤秲喝绾慰嗲?,他堅決不給。他還嚴厲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誰要是給了他,我開除誰的黨籍!”他又讓侄兒帶信給大隊小隊的干部,今后不準任何人找他要東西,否則一律不見。表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為大多數人民謀福利的堅強黨性和高度政治覺悟。
1 9 8 3 年6 月, 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李先念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出任國家主席不久,他的小老鄉(xiāng)、老戰(zhàn)友胡奇才中將從故鄉(xiāng)回京,專程去看望他。胡奇才向李主席匯報了家鄉(xiāng)人民生活的艱苦現狀,請他給予一些照顧。李主席聽后婉轉地拒絕了,說:“中央不是撥了一些???,專門救濟貧困縣嗎?”胡奇才試探著進一步求情說:“可是那點兒錢不夠啊!”李先念說:“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怎么能對紅安搞特殊照顧呢?”
“旋風”將軍的“怒吼”
韓先楚1913年1月30日出生于黃安二程區(qū)吳易中一個貧苦農民家庭,3歲喪母。1927年參加農民運動,1 9 2 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戰(zhàn)爭年代,韓先楚以驍勇善戰(zhàn)而著稱。他所指揮的部隊,從東北戰(zhàn)場一直打到海南島,一路無堅不摧,攻無不克,有“旋風”將軍的美名。
1 9 3 5 年7 月, 紅二十五軍離開鄂豫陜根據地,繼續(xù)長征,出秦嶺,過渭河,翻越六盤山,馳騁于隴南、隴東,打亂了敵西北軍堵截紅一方面軍的部署。擔任軍后衛(wèi)的二二五團的三營在合水縣板橋鎮(zhèn)遭到敵騎兵團的突然襲擊,副軍長徐海東從前衛(wèi)趕到后衛(wèi),指揮二營投入戰(zhàn)斗,掩護三營突圍。但由于敵眾我寡,二營也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在這危險時刻,擔任二二五團一營營長的韓先楚手槍一揮,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領全營迅速搶占了臨近的一座山頭,以猛烈的火力頑強地阻擊敵騎兵的沖擊,掩護徐海東副軍長和二營、三營沖出了重圍。
1 9 5 0 年3 月5 日, 解放海南島的戰(zhàn)役打響了。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大規(guī)模渡海作戰(zhàn),韓先楚克服重重困難,發(fā)揚我軍的光榮傳統(tǒng),堅信用木船也能解放海南島。他親自到燈樓角起渡點為第一支偷渡部隊送行,把一面繡有“ 渡海先鋒營” 的紅旗授予首批渡海的8 0 0勇士。他厲聲問道:“同志們有沒有信心?”
“有!”勇士的吼聲如雷。韓先楚站立岸邊,
昂首舉目,注視著船隊起航出征。先后兩批四次的偷渡成功。島上接應兵力約一個師,韓先楚決定主力渡海作戰(zhàn)。4月16日晚,韓先楚親自登上指揮船,率領四十軍主力起航渡海。先頭部隊尚未完全控制灘頭陣地,指揮船接近岸邊時,韓先楚大吼一聲就跳下了船,率領戰(zhàn)士們趟著齊胸的海水,直撲灘頭地。只用半個小時就突破了敵人的立體防御體系,主力部隊成功登陸。四十軍和四十三軍分東西兩線,雷霆萬鈞,以疾風掃秋葉之勢,于4月26日基本解放了全島。
1 9 8 1 年隆冬的一天, 迎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將軍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將軍是滿懷喜悅地回家,可看到家鄉(xiāng)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房子還是那樣破舊,村里也沒有多少生氣,心情漸漸沉重起來。他想起戰(zhàn)爭年代為了解決部隊的糧食,自己經手借了鄉(xiāng)親吳海洲四斗谷,還打有欠條。這幾十年的往事久懷于心,人民支援了革命,共產黨的軍人不應該忘記,他決定先去看望這位鄉(xiāng)親。吳海洲家的房子更是破亂,屋里也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更叫將軍吃驚的是鄉(xiāng)親們衣衫單薄,在這寒冬里大部分人連棉襖都沒有的穿。將軍問吳海洲:“解放這么多年了, 為么事還是這個窮樣子啊? ” 吳海洲回答說: “ 這個話應當是我問你們這些當官的呀?!睂④姛釡I盈眶,他緊緊地握著吳海洲的手。他心里有愧,愧對家鄉(xiāng)父老。
韓先楚將軍立即轉身去鎮(zhèn)上,要通了蘭州軍區(qū)的電話,命令立即向紅安調撥5萬件舊軍大衣。當秘書詢問司令員這筆錢從哪里支出時,將軍激動地把拐杖一揮,吼道:“從我的工資里扣,我死了再扣我兒子我孫子的!”
“旋風”將軍的怒吼,吼出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忠誠,吼出了將軍無私無畏的精神,吼出了一個革命者執(zhí)政為民的情懷。心情沉重的將軍要走了,鄉(xiāng)親們冒雪送行,把他的車子圍得嚴嚴實實,搶著去和他握手。從蘭州調運的舊軍大衣正在路上,鄉(xiāng)親們仿佛已經穿到了身上,心里暖融融的。
韓先楚這次還走訪五個老區(qū)縣,召開座談會、實地參觀、走訪紅軍老戰(zhàn)士和烈軍屬。他不僅向湖北省的主要領導匯報了考察情況,回京后還向中央呈送了一份萬余字的調查報告,并且在政治局會議上作了詳細匯報。他說:關心老區(qū)群眾生活,支持老區(qū)建設不僅是個感情問題,而且還是個政治問題。
拓荒者
程悅長少將出生在黃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31年入黨,1949年率部進入新疆,從此在新疆扎根。
面對廣闊而荒蕪的土地, 程悅長的心里就有了目標。他一家人擠住一間房,家具只有最簡單的桌椅和床。棉被破亂不堪,供給部多次要換新的都被他拒絕。他的專用吉普車很少坐,常和士兵同坐大卡車。在那樣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帶領部隊踏冰臥雪,追剿土匪,屯墾開荒,興修水利,興建農場,安定市場,發(fā)展經濟。
他白天和戰(zhàn)士們一樣勞動,晚上又要開會研討發(fā)展大計。他日夜操勞,終于積勞成疾,病倒了。人在病床上,心里卻還是想著新疆的生產和建設,建設一個美麗、富裕、民族大團結的新疆是他的目標。他的病越來越重,新疆的醫(yī)療條件有限,很多人勸他出疆治療,他卻不走。后來在上級部門的安排下,他才進京治病。在北京,毛澤東、羅榮桓、王震等親自到醫(yī)院看望他,贊揚他的革命精神,叮囑他安心養(yǎng)病。他卻總是那句話:“我的革命工作還沒有完成??!”
將軍樹
在紅安豐富的山林里,生長著一種火松,可紅安人都親切地叫它“將軍樹”。
1 9 5 7年冬,少將級別、湖北省水利廳副廳長曾昭科帶著400多名省直機關下放干部,來到故鄉(xiāng)紅安,計劃開辟建設新林場。臨行前,他的老旅長、省長張體學親自為他送行,同時下達任務:“當年,我們在那里打仗,被敵人搞了三光?,F在,我們要還上這個債啦。紅安的山不綠,你就莫回來!”
十年樹木。一棵樹苗種下去到長大成材,需要長期的管理,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曾昭科了解到火松是速生樹種,5年能長到10米高,而紅安本地的松樹長這么高要4 0 年。他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托人從前蘇聯買回1 0箱火松種子。他高興地計劃著下種育苗,種子還沒下地,他就被打成了“右派”,領隊的職也被撤了,連育苗種樹的權力也沒有了。他整天不是關在小屋里反省檢討,就是被拉出去批斗。那1 0箱火松種子,和他的軍功章一起,藏在小屋的床下。
在后來漫長的14年中,曾昭科就守著這10箱火松種子艱難度日?;鹚傻姆N子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甜美。曾昭科靠稀粥菜湯果腹時,也沒有吃過一粒種子。1961年的春節(jié),他的小兒子偷偷地打開箱子,裝了一帽子火松種子,下山去換麥芽糖吃。曾昭科發(fā)現后追下山,一把搶回種子。他生氣地揚起粗糙的大手,當看到兒子瘦黃的小臉時,卻打不下去。他一手抱著種子,一手牽著兒子,快步走到小攤子前,脫下身上的毛衣,換了半斤麥芽糖給兒子吃。
這10箱種子是曾昭科的理想和希望?。?/p>
1 9 7 5年夏天,曾昭科同志去世了。他什么遺產也沒有留下,卻給故鄉(xiāng)留下了一份豐厚的禮物。那經過漫長等待的10箱火松種子,終于發(fā)芽,扎根了,成樹,成林,成為一片風景。
四 心如蓮花 風清氣正
常言道:言廉是虛,行廉是實,身廉是標,心廉才是本。只有心如蓮花般純潔高尚的人才能做到心廉。只有心廉才能做到身廉,只有身廉才能做到行廉。
一粒糧食一顆心
1947年10月,劉鄧大軍揮師南下,在黃安北部山區(qū)休整,并指示地方黨組織,千方百計為大軍籌糧。
當時糧食十分珍貴,老百姓度日如年。黃安地方黨組織一方面發(fā)動群眾捐糧賣糧,一方面向糧行買糧借糧。黃安的老百姓聽說大軍要打過長江,紛紛把最后的一把米,僅剩的一抔麥,都捐獻了出來。短短的幾天時間,黃安為大軍籌糧125302斤。
1 9 6 0年,全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湖北省省長張體學來到紅安,走了幾個鄉(xiāng)村,看到饑餓的人民,他流下了眼淚。他回武漢立即要通了李先念副總理的專線電話:“李副總理,我剛從紅安回來,老百姓沒法活了,已經餓死了人。你就是砍我的腦殼,也要給我兩億斤糧食!”
李先念沉默不語,好半天才說:“老張啊,全國都是一個樣。你就是砍了我的腦殼,我也拿不出兩億斤糧食給你??!”
紅安人民很快聽說了這件事,他們感謝張省長的關心,也沒抱怨家鄉(xiāng)人李副總理。相反,紅安縣委莊重地作出決議:上交1000萬斤大米,支援重災區(qū)。這批大米是當時42萬紅安人留給自己的口糧,此舉紅安人民將陷入更加深重的饑荒之中。當這個決議在紅安縣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時,300多位紅安人民代表一起投了贊成票。
一粒糧食一顆心??!
蘭桂珍大媽
蘭桂珍1 9 0 4年出生于黃安箭廠河鄉(xiāng)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5歲時到枟樹崗鄉(xiāng)程維德灣當童養(yǎng)媳。1921年與程啟忠結婚,后生育兩個兒子。蘭桂珍言語不多,做起事來卻雷厲風行。1 9 3 0
年,蘭桂珍積極投身根據地的蘇維埃運動,任鄉(xiāng)婦救會宣傳委員。她四鄉(xiāng)八里地組織動員婦女籌軍糧、做軍鞋、護理傷病員,到前線慰問紅軍戰(zhàn)士,被縣蘇維埃政府譽為“支前模范”。在“擴紅”運動中,她動員丈夫參加紅軍,親自把丈夫送到紅軍招募處。
1933年秋的一天,蘭桂珍帶著大兒子剛收割完田里的稻谷,突然來了一群民團的人。他們二話不說,動手去搶稻谷。母子倆上前阻攔,慘遭毒打,大兒子金林被活活打死。蘭桂珍被迫領著婆婆和小兒子四處乞討流浪,途中小兒子也餓死了。
1935年,丈夫程啟忠在龍王山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谷諔?zhàn)爭期間,她動員程家六弟程啟遠參加了抗日部隊。1947年劉鄧大軍南下,她又動員五弟程啟家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
在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蘭桂珍全家11口人,先后失去了10人。有的是被敵人活活打死的,其中有三位革命烈士。她沒有一個骨肉親人了,但她早已把自己與革命融為一體,共產黨、紅軍就是她的親人。在革命最艱難的時候,為了支持紅軍作戰(zhàn),她把家里僅有的兩畝地換了20斗大米送給紅軍,自己卻以乞討為生。
新中國成立后,蘭桂珍帶頭參加農業(yè)合作化,參加集體生產。她雖是孤寡老人,卻謝絕組織的照顧,把政府給的救濟錢、糧都送給了別的困難戶。人們都親切地叫她“蘭大媽”。1973年至1977年,她連續(xù)五年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范。1988年8月,蘭桂珍大媽因病逝世。
道是無情卻有情
那時少將謝正榮任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當他聽到侄子貪污了2 0元黨費的消息時,非常生氣,立即給剛上任不久的紅安縣委副書記林惠基打電話。
“我是謝正榮?!?/p>
“您好,謝副司令?!绷只莼R上意識到這位大軍區(qū)的副司令將要談的事了。在他身后的檔案柜里,放著他的侄兒貪污20元黨費的卷宗。
果然不出所料,謝正榮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談談對我侄兒的處理意見?!绷只莼€沒有摸清他的真實意圖,是要為侄兒求情,還是有別的指示?沒等他開口,謝正榮又問,“請問你們準備如何處理他?”
林惠基試探性地說:“如果我們給他一個嚴重警告處分,首長有什么意見嗎?”
“我有意見!”謝正榮大聲說,“應該開除他的黨籍。”
林惠基震驚了。他訥訥地說:“首長,畢竟只是20元錢,開除黨籍太重了吧?”
“還重?在戰(zhàn)爭年代搞這種名堂,老子就要殺他的頭!為了20塊錢就可以出賣自己黨的人,也就可以像在菜場賣雞一樣把戰(zhàn)友賣了??!”
放下電話,這位縣領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將軍的告誡使他意識到:在紀檢這個特殊戰(zhàn)線上的工作,捍衛(wèi)的不僅是當代,而且還有老一代的事業(yè)。
大海一樣的胸懷
劉福勝將軍是紅安華河劉方沖村人,離休后經常往家鄉(xiāng)跑,成了村里的編外干部。村前有條小河,一直沒有橋,村里進出都是趟水而過,他帶頭捐資1 5 0 0元,領頭修建了一座水泥橋??吹酱謇锍运懿环奖悖謳ь^出資,引山泉鋪水管,讓鄉(xiāng)親們用上了自來水。他還為村里拉來了電線,讓大家用上了電。他發(fā)現村小學是危房,不僅拿出自己的離休金,還四處籌集資金,建起了新學校。1 9 9 4年1 2月2 0日,劉福勝將軍來到新建的學校,看到寬敞明亮的教室,看到興高采烈的孩子,他十分高興,心臟病突發(fā),倒在校園里。
家鄉(xiāng)人送別他的挽聯是:為國征戰(zhàn)為育英才嘔心血將軍星輝萬古存,不求功名不求富貴廉潔奉公一代國殤垂青史。劉方沖小學后來改名為福勝小學。
1 9 5 3 年, 秦光遠得知村里籌建小學的消息,自己掏錢親自派車送去了木材、水泥等材料,連開學用的吊鐘、口哨、粉筆也送去了。
當年與他一道參加紅軍的5 0名鄉(xiāng)親都先后犧牲了,只留下秦光遠一個人。他的生存不只是為個人, 他還代表著那5 0 個鄉(xiāng)親。他和夫人商量, 今后每年從工資里拿出2 0 0 元錢, 資助村辦小學。1 9 6 4年,秦光遠晉升為少將,工資長了,他每年的捐助也增加到了500元?!拔母铩逼陂g,他被下放到一個偏遠的農場勞動,還是沒有忘記每年的捐助。上世紀8 0年代,他每年向村小學捐贈1 0 0 0元。9 0年代,將軍每年的捐贈了又長到了2 0 0 0元。學校開展普九驗收時,他一次就捐贈5000元。
自從1985年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jié)開始,村小學的老師每到這一天,都會收到將軍送給他們的100元的節(jié)日禮金。
村小學學生畢業(yè)了一批又一批,校長、老師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將軍對學校深深的情和愛卻始終沒有改變,他先后拿出了10余萬元支持建校辦學。可他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將軍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一對從50年代開始用的沙發(fā)是補了又補。將軍家住在有火爐之稱的武漢,家里卻沒有空調。
秦光遠常說:“為老區(qū)教育盡點兒義務,我心里愉快!”
做個好人
1 9 5 5年,軍隊授銜時,楊錦華被任命為某軍副軍長。楊錦華給朱德總司令當了多年的馬夫和警衛(wèi)員,為保護朱老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接到命令后,心里卻有點犯難:軍長是指揮千軍萬馬的,要挑這么重的擔子恐怕不行啊。于是,他直接去找朱老總,說:“老總,副軍長的命令還是收回去吧。我文化不高,只能做些實事,怕干不了副軍長。再說,現在農村建設需要人,我本來就是泥腿子出身,還是放我回紅安當農民吧?!敝炖峡偯鎸@位心愛的部下提出的問題,也有些猶豫不決,說:“這是個大事情,你要想好??!”
“我想好了,老總放心,我不會后悔的!”
朱老總見楊錦華去意已定,就同意了他的要求。老總還是有點兒不放心,叮囑道:“你回鄉(xiāng)也是軍長,名譽軍長吧!你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有什么事,都可以來找我?!?/p>
楊錦華回到了紅安,謝絕一切職務安排,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農民。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做個好人!
他回鄉(xiāng)的短短幾年,中國風云突變,紅安和全國一樣陷入天災人禍,饑餓和愁悶的日子不得不使他想到朱老總。他心事重重,直接上北京找朱老總。
見到老首長,他一吐為快:“老總,我給中央提點意見,大食堂不能辦了,再辦下去要餓死人的。農村也不要大煉鋼鐵,這是蠻干,農民都能大煉鋼鐵還要工人干什么?”
朱德一臉陰云,他認真地聽著老部下的訴說,他知道楊錦華在對他掏心窩子話。可他能向部下解釋清楚嗎?他只能安慰他:“困難是暫時的,很快就會好轉?!崩峡偱呐乃募缃又f,“錦華,你這些年也吃了不少的苦,看你穿得破衣爛衫的,我心痛!你去換身衣服,順便帶點吃的回去吧?!?/p>
一個工作人員把他帶到了一間倉庫,里面堆積如山,大部分都是軍需品。工作人員對他說:“老總交代了,你需要的就拿,一定滿足你的要求?!彼趥}庫里轉了半天,最后只拿了一件舊軍大衣。
楊錦華住了幾天就回紅安了。半路上鄉(xiāng)親們把他團團圍住,問這問那。饑餓的孩子們盯著他的包,面對一雙雙企盼的眼神,他把包打開。一
個包裝的是那件舊軍大衣,孩子們不感興趣。一個包里裝的是白面饅頭,孩子們蜂擁而上。
一天晚上,楊錦華穿著北京帶回的舊軍大衣在野外護場,無意中摸到衣袋里有東西。拿出來一看,竟是5 0 0元錢和2 0 0斤糧票。楊錦華的眼睛濕潤了,心里喊著“老總”。他把這些錢和糧票都交給了生產隊,安排大家度饑荒。
楊錦華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給了生養(yǎng)他的土地。楊錦華去世后,骨灰安放在紅軍骨灰堂里,骨灰盒上刻著他常說的那句話:做個好人!
解甲歸田的紅軍團長
新中國成立后,方和明謝絕了去延安療養(yǎng)的組織安排,解甲歸田,回到了故鄉(xiāng)紅安。他拿著全部的復員費——500斤大米的條子,到縣民政局兌換了大米,賣了200斤大米的錢買了些生活用品和農具。
1950年,國家第一次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時,他省吃儉用,擠出5元錢買了公債。
1951年全家還是吃糠咽菜時,他不僅帶頭主動上交公糧,還多交了280斤??姑涝跗?,全國開展捐獻飛機大炮的群眾運動,方和明跑出去打了三天短工,掙了2角4分,全部送到了鄉(xiāng)政府。這年縣民政局辦理復員軍人登記,問他在部隊任何職時,他說紅軍戰(zhàn)士。1953年,他帶領4戶貧農組成了全鄉(xiāng)第一個互助組。后來又帶頭組建了初級合作社,他被選為社長。
1 9 5 7 年, 他出席湖北省烈軍屬模范代表大會。武漢軍區(qū)司令員陳再道將軍看到了他,握著他的手說:“你過去當團長,在戰(zhàn)場上是英雄?,F在回鄉(xiāng)當農民又是模范,保持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榮傳統(tǒng)?!比藗冞@才知道他原來是紅軍團長。
1959年秋,方和明帶領鄉(xiāng)親在李家洼修建蓄水30萬立方米的水庫,使村里一半以上的農田得到了自流灌溉。過去了半個世紀,這個水庫還在為鄉(xiāng)親們造福。
1 9 6 0年,他出席全國民兵先進分子代表大會,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民兵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后來,他的事跡寫進了中學課本,全國性地開展向紅軍團長方和明學習的活動。
他經常對人說:“有職務不當官做老爺,沒有職務不卸革命重擔。官職是別人安的,事情還得自己做。我只不過是一個紅軍戰(zhàn)士,做著我應該做的事。不能把為國家為人民作了點貢獻當功勞去換取享受。”
方和明就是這樣的人,在樸素的農民形象里,卻閃耀著偉大的光輝。
1 9 5 7年,紅安縣委大力轉變干部作風,在各級干部中提倡種“ 試驗田” 。1 9 5 8 年2 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通知,向全國推廣紅安縣的做法。2 月1 5 日, 《人民日報》就此發(fā)表了社論。12月7日,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接見了紅安縣委領導,毛主席說:“要繼續(xù)努力,保持紅安永遠紅?!?/p>
樸誠勇毅,不勝不休。歲月也許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廉潔和創(chuàng)新,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時間也許會沖淡記憶,但人民不會忘記,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的理想、信念、人格和情操,將超越時空永遠激勵著人民……
責任編輯/伍獻軍
供 圖/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