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芷
今天何老師無意間撿到一個鳥窩,他興奮地給我們看,說是這中間蘊含著生命。我們很驚訝!老師從未小題大做過。(一個小鳥窩,又沒有鳥蛋或小鳥,里面怎么蘊含生命呢?設下一個懸念)
驚訝之余,我開始認真觀察這個鳥窩:(認真觀察,來解開前面設下的懸念)它是棕色的,仿佛古時候的碗,由雜草、枯樹葉、一小條包裝袋上的絲線,加上鳥媽媽用自己寶貴而又稀少的、黏乎乎的唾液組合而成。(原來這個鳥窩是由這么一些東西建成的,不仔細觀察還真不知道“寶貴而又稀少”照應下丈的“母愛”)在這別致的鳥窩里面,我可以想象得到鳥媽媽曾經付出過多少無微不至的關懷,曾經在這里對自己的寶貝們作過多少叮囑。哦,這當然是愛,本能的母愛!(小小鳥窩傳達著鳥媽媽對小鳥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在觀察的基礎上議論和抒情,才不會空洞)
這份愛不禁讓我想到許多……(聯想這是過渡段)
一天晚上,我在燈光下做作業,一只小飛蟲落在我的筆桿上。(從鳥窩寫到小飛蟲,想想這里面有什么內在的聯系?)我一伸手,抓住了它。它奮力地拍打著雙翅,幾條腿在空中亂蹬。我明白,它是為生命而掙扎,即使它逃脫的幾率為零。我深受感動,輕輕地松開了手。(螻蟻也知偷生,蟲子也有生存的權利,這個情節,意在表現“我”對小飛蟲生命的尊重)
有一次,我無意間看見一粒種子從小燕子的爪子縫隙中滑落到一個細小的磚縫里,一個月后,它在沒人呵護的惡劣環境下,頑強地長成一株小幼苗,即使,它僅僅只活了短暫的幾天。(種子的生命欲望,并不因環境的惡劣而改變)
就連一片小小的茶葉也有生命。它在茶樹上生長,成熟后被茶農采下,經過翻炒,烘焙,成為一粒小茶粒。當人們泡茶時,它在杯子里慢慢地舒展自己。以清香四溢來展示生命,以為人提神醒腦來升華生命。(茶葉的生命延續到它被開水泡出茶來。從對一個鳥窩的觀察,聯系到小蟲子為生命而掙扎,到種子不管環境多么惡劣也要發芽。再到茶葉在杯子里舒展,都是生命的現象,是生命力的表現。幾個事例看似毫不相關,但都是圍繞著“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頑強的生命值得贊美”這樣的主題來組織的,有著內在的聯系,因此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也擴展了思維寬度)
啊,生命!它確實短暫。如果我們白白地糟蹋它,它將是寂寞、悲慘的;可如果我們珍惜它,呵護它,它就是多姿多彩的。我熱愛這無處不在的生命!(寫了上面四種生命現象之后發出這樣的感慨,把單個的情節聯成了一個整體,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沒有具體的事例就議論抒情,將會空洞無物。“有感而發”就是要有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