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角
有個十歲的小姑娘,很聰明,很漂亮,可大家都不喜歡她,因為她說話總是很橫(讀四聲),無論對誰。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她的父母,就會發現這是失敗教育的必然結果。
小姑娘很小的時候,她爸爸一直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媽媽覺得女兒從小缺少父愛,很可憐,因此對女兒非常溺愛,只要女兒一哭,任何要求都會滿足,也放任女兒對她偶爾蠻橫的態度,時間久了,女兒變得肆無忌憚。即使在學校里,女兒也能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就把老師哭的六神無主舉手投降,最后她媽媽說,這孩子就是氣性大,天生的,也沒少打,沒用,算了,別惹她了,長大就好了。可是她媽媽從來沒有想過,即便是打過罵過拒絕過,女兒最終還是能靠哭得到一切她想要的,哭便成了她最有效的武器。
后來她爸爸工作調回來,看到女兒的現狀很生氣,下決心要解決。于是,小姑娘身邊突然出現一個嚴厲的爸爸,稍有差池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小姑娘很惶恐,她的媽媽更生氣,常因此與丈夫發生激烈沖突,小姑娘就想,我有一個壞爸爸。
受到妻子的多次指責,丈夫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于是心情好的時候對小姑娘也很放縱,慢慢的小姑娘也不再把爸爸放在眼里,甚至比對別人更沒禮貌。不過當爸爸心情不好時,小姑娘會自覺乖巧,她對爸爸的態度,依爸爸對她的態度而定,他好她就壞,他壞她就好。
做爸爸的,不是依據事情的對錯決定對女兒的態度,而是依據自己的心情,這樣下來,孩子又知道什么是對什么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