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春
狍子,是東北山林中常見的一種野生動物。體長一米有余,耳朵和眼睛都很大,頸長,尾巴很短,不超過兩至三厘米。雄的有角,角小,分三又。后肢略比前肢長,冬季毛長呈棕褐色,夏季毛短呈栗紅色,臀部灰白色。常常棲息在小山坡、小樹林中,喜食漿果和野覃。
狍子是獸中的弱者,但它卻是動物王國的“跳遠健將”,只要它后腿一縱,就能跳出丈把遠。每當它們遇到天敵時,幾個縱跳便逃之夭夭。
狍子不但不避人,而且品性好奇。它在什么地方受驚后,總放心不下,還要回到原地去看個究竟。所以,有經驗的獵人在遇到狍子逃跑時,一般不去追趕,而是在原地埋伏,有點像“守株待兔”。等狍子再回到原地,還沒弄清楚怎么回事時,便被獵人一槍擊中。因此,北大荒的老百姓們叫它“傻狍子”。平時說誰反應遲鈍,也習慣送他“傻狍子”這個綽號。
狍子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常常跑到人類住宅區。有時,人們在路上就會看到狍子。它像箭一樣從草叢里橫穿過來,跑到公路邊,在人們面前停住,支起兩只長耳朵,小黃眼睛一眨一眨地瞧著你。有時狍子媽媽帶著小狍子,那小“乖乖”更是旁若無人,一頭鉆到狍子媽媽身下,小腦袋往媽媽乳頭上拱幾下,張開嫩嫩的小嘴,當著前來觀看的眾人,貪婪地吃起奶來,根本看不出來是野生動物。這時,如果有人突然喊一聲,狍子媽媽像是突然醒悟過來,領著狍兒子撒腿就跑,直到消失在草叢中。
狍子是獸中的弱小者,過去獵人常常把它當作誘餌來誘捕其他動物。獵手出去狩獵時,喜歡戴一種“狍頭帽”,埋伏在野獸出沒的道上?!搬箢^帽”是獵手們把獵來的狍子剝下皮來,不破壞狍子的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晾干后制成的。獵手把“狍子帽”戴在頭上,靜臥在草地上,微露一點,遠遠看上去很像狍子潛伏在這里休息。東北虎、熊瞎子等猛獸經過這里,見到此情此景,垂涎三尺,毫不客氣地猛撲過去,正好中了獵人們的計。
現在,保護野生動物,這種誘獵用的“狍子帽”也就從獵人頭上消失了,成了旅游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