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麗等
西華縣:計生協搭橋鋪路 計生戶發家致富
近期,西華縣清河驛鄉計生協會針對部分外出務工的計生戶返鄉待業的嚴峻現狀,站在“涵養水源,關注民生,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的高度,切實關心返鄉計生戶,千方百計促就業,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為計生戶發家致富搭橋鋪路,確保計生戶增收。
西華縣清河驛鄉計生協會副會長、副鄉長于東紅帶領計生辦全體人員深入到大李村計生戶李東家中,了解其大棚養雞生產情況,并帶去了500元慰問金和鄉計生協對他的關懷和支持。李東激動地說:“感謝計生協會對我的幫助,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我還待業在家,養雞棚也不會建起來!”李東是去年金融危機期間返回的計生戶,他有一股強烈的創業致富愿望,但因缺乏資金和致富信息,年前養雞場一直沒能辦起來。鄉計生協會了解情況后積極主動地與李東聯系,并為他協調擔保了2萬元小額支農貸款,還把養雞致富信息傳授給他。(宋 麗 徐其杰 劉發慶)
臺前縣:協會架“金橋”烏雞孵“金蛋”
“都是烏雞給俺帶來的新變化。原來靠給人家打工,一年忙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如今,上級鼓勵村民養殖致富,鄉計生協會還幫俺引進了烏雞種雞,俺就養起了烏雞。不瞞你說,俺不用出門,錢就到手。客戶們都叫我老板啦!”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后方鄉玉皇嶺村烏雞養殖大戶杜長闊高興地對筆者說。如今他靠飼養烏雞,成了村里出類拔萃的“能人”。
杜長闊原先從事運輸業,專門為山東、河北等地的烏雞養殖場拉運烏雞,銷往北京、大連一帶。看到養烏雞很賺錢,他有了上這個項目的念頭。平時,他留心烏雞養殖技術,并虛心向養殖場里的技術人員請教。等手頭有了點資金,就著手上這個項目。剛開始,他抱著試試的想法,引進了1000只烏雞,在自家院子里飼養。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飼養規模擴大到5000余只。玉皇嶺村計生協會理事梁兆錄還幫他申請到了10多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建設了小型烏雞養殖場。“要想富,學技術。學到技術,心里就有底了。俺這里的烏雞全是種雞,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繁育種蛋,周邊市縣及煙臺、濰坊等地烏雞孵化場都主動和咱聯系。”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杜長闊不無炫耀地說。
“烏雞渾身都是寶,種雞蛋能賣好價錢不說,處理的烏雞比普通雞價錢高出一倍還多,連雞糞都能換錢,黃河灘上種西瓜、種蔬菜的,都搶著來拉,足夠交電費、買雞藥的。說來說去,還是黨的政策好,要不是鄉計生協會的支持,要沒有村協會幫助辦理小額貼息貸款,俺哪有今天的好日子。”面對今非昔比的新生活,杜長闊的愛人心里更是有說不盡的喜悅。
此時,養殖場里,群雞鳴唱,聲聲劃破鄉間的寧靜,是在歡迎我們這些遠來的客人,還是在啼唱新生活?(孟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