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貌特征。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垂向前下方,頭面有清晰皺紋、嘴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小,后軀豐滿,身體各部位發育良好,具有明顯的瘦肉型豬特征。
二、優良特點。(1)肥瘦適度,有56%的瘦肉,肉質鮮嫩、味道美。(2)食性廣、耐粗飼,是一個節糧型的豬種,以糠麩、糖渣、樹葉、瓜藤等喂養即可。投入小、成本低、回報高,適合農村千家萬戶養殖。(3)生長快,育商品豬階段日增重720克左右,料重比為2.98:1。(4)繁殖率高,母豬平均產崽11.6頭,經產母豬15頭左右,有一胎產24頭的紀錄。(5)雜種優勢明顯,以蘇太豬為母本與大約克或長白公豬交配產生的蘇太雜優豬,瘦肉率可達60%,日增重720克以上。(6)抗病性能強,很少生病。
三、飼養管理。(1)防疫:仔豬出生后3天要注射鐵劑、亞硒酸鈉針劑;5日齡開始誘食,在乳豬料上投放少許抗菌素,預防仔豬消化道疾病。(2)開食:5日齡后要進行誘食或強制吃食,開食最好選用有香味、甜味的飼料;7日齡后可以用311或511等仔豬料。開食是培育仔豬早期生長發育的關鍵,凡開食早、采食量大的仔豬,其斷奶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3)斷奶:20日齡以后,母豬要逐漸減少喂料,以減少母豬泌乳,迫使仔豬吃料。仔豬料要保持清潔,做到量少勤添,保證仔豬吃好、吃飽。一般30日齡左右即可斷奶,用去母留仔法,在原圈再養7天,轉入育肥舍。母豬在斷奶前1周,要加大減料,3天前減少一半,斷奶前1天可以給少量飼料或不喂,為斷奶做好過渡準備。
四、斷奶后育商品豬的飼養管理。斷奶后1周的仔豬進入育成期,由于斷奶對仔豬的影響較大,加上轉舍等應激,易發生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特別小心。育成期前10天喂311或511等仔豬料,自由采食,但不能喂得太飽,宜少量勤添。育成豬過25公斤,可選留種豬或商品豬,分別轉入后備豬舍或商品豬舍進行飼養。(1)合組分群:來源、體重、體質、性格、吃食等方面相近的豬,可以合組飼養。特別強調的是同群豬體重不能相差過大。并群的原則是:“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并晝不并。”每頭豬占舍0.8~1平方米。(2)飼喂方法:自由采食與定量飼喂相結合,前期自由采食(60公斤前),后期喂量占自由采食的85%。供給清潔充足飲水,有條件的裝自動飲水器,既保持清潔又節約用水。飼料量隨著體重增加而增加,每天早、中、晚喂3次,早、晚喂配合料,中午喂青料。配合料的用量是:15~30公斤的仔豬每天投喂1.25公斤,30~50公斤的仔豬每天投喂1.5公斤,50公斤以上的豬每天投喂1.75公斤。少量勤添,食后飲水。(3)環境適宜:要求環境清潔干燥、空氣新鮮、溫度適宜。炎熱時注意防暑降溫,可多用水沖圈。冬季注意防寒保溫,減少用水沖圈。豬舍保持清潔,防止皮膚病發生。(4)專人調教:使豬養成在固定地點排便、睡覺、進食的習慣,可簡化日常管理,減輕勞動強度。食、便、睡三固定宜早抓、勤抓。(5)驅蟲消毒:轉群前1周,用3份燒堿加97份石灰撒于地面、墻角、運動場、糞溝等處,進行圈內消毒。轉群適應1周后,按每10公斤體重喂兩片左旋咪唑計算,藥片研細后拌入少量飼料喂豬驅蟲。(6)做好防疫:防病先防疫,防重于治。無病先防,有病早治。各類防病藥都按期注射,可以大大減少疾病發生,一旦發現病豬要隔離治療,對癥下藥,以免造成損失。(安徽省天長市界牌鎮蘇太豬種豬場 郭家瑞 郵編:23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