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2009年2月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告,已擬定《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人保部表示,“兩個辦法”直接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
此次公布的“兩個辦法”扣住農民工和城鎮職工這兩個群體養老保險繳納的核心問題。文件中,城鎮職工部分重點針對跨地續繳作出詳細規定,而農民工部分則主要圍繞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和能銜接的原則解決這一群體的參保問題。
跨地轉移可帶走統籌賬戶60%的金額
一直以來,在養老金跨地轉移續繳的問題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統籌賬戶部分如何做到跨地區的轉移。過去,養老金個人賬戶可以根據本人工作地點的變更“隨身攜帶”,但統籌賬戶中的資金,也就是工作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部分如何處理成為各界爭論的焦點,也成為養老金跨區續繳的核心難題。人保部6日發布的文件對這一歷史疑難問題給出答復。人保部表示,跨省流動就業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時,統籌基金的轉移量,確定為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的12%左右。同時,個人賬戶儲存額仍然全部轉移,具體計算為,1998年1月1日之前個人繳費累計本息加上從1998年1月1日起計入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按照國家目前規定,工作單位為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額為本人實際繳費工資的20%,因此,個人實際繳費工資12%的轉移比例意味著地方養老金統籌賬戶中60%的金額,可隨本人轉至最終退休地。也就是職工原工作地區的社保機構,將要劃撥60%的資金交給該職工退休地區的社保機構。個人退休后,將從退休地區的社保機構領取養老金。
此外,在文件中,人保部還對養老保險關系接續、退休地如何確認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其中,年滿50周歲的男性和已滿40周歲的女性的跨區續繳問題作出特殊安排,這部分人群將建立“臨時養老保險繳費賬戶”,以保證其日后養老保險待遇不受損失。
農民工也可以領養老金
繳滿15年養老保險費將有資格領取養老金的規定將不僅適用于城鎮職工,其范圍將擴展至農民工群體。人保部的文件明確指出,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以上,符合領取條件后,由本人向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機構提出領取申請,社保機構按基本養老保險有關規定核定、發放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此外,農民工達到領取年齡而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參加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由社保機構將其基本養老保險權益記錄和資金轉入戶籍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關待遇;沒有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比照城鎮同類人員,一次性支付其個人賬戶養老金。
不過,與城鎮職工的繳費標準不同,農民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作了下調。用人單位繳費比例為12%,農民工個人繳費比例則為4%~8%,可以根據本人的收入情況合理選擇和確定。人保部表示,這種規定可以大大降低農民工及其用人單位的經濟負擔,以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工納入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
同時,由于農民工的工作更具流動性,因此其跨區續繳費問題更為突出。文件指出,農民工離開就業地時,原則上不“退保”,由當地社保機構為其開具參保繳費憑證,由兩地社保機構負責為其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其養老保險權益累計計算。
同時,社保全國查詢系統也正在建設之中。人保部將首先從農民工做起,完善這一系統,并逐步推廣到全部參保人員人人都有社會保障卡,個人身份證號碼作為其本人全國通用、終身不變的社會保障號碼。今后個人可以通過密碼,在全國各個社保經辦機構都能隨時查詢到本人的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等權益記錄信息。(北京 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