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建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一枝獨秀的表現,正吸引著各路機構資金靠攏。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去年的大幅調整,A股已凸顯出一定的投資價值。
今年一季度,上證綜指從1820.81點上漲至2373.21點,A股市場以30.34%的漲幅“牛”冠全球。清明節后,基金重倉股集體“暴動”,更是引領滬市強勢突破年線。A股市場的回暖以及持續的漲勢,使其成為全球最被看好的資本市場之一。
國際投資機構加倉中國
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在華規模不斷增加。僅僅去年一年證監會就批準24家機構QFII資格,為自2003年實施QFII制度以來核準家數最多的一年,
今年2月,又有3家外資機構獲得QFII資格,分別是韓華投資信托管理株式會社、新興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和德意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至此,獲批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總數已達到79家。QFII審批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將擴大市場資金的供應量。越來越多具有國際背景資金的進入,將對今后A股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據了解,進入3月份以來,QFII一改2月份的減倉步伐,開始穩步加倉。“量上看并不大,但確實是在買。”一位券商機構業務人士表示,“都是一些零星的交易,幾萬的單子都有。”
與此前大宗交易平臺的風云買賣相比,如今QFII低調搶籌。唯一高調的是大和證券投資信托公司。這家于去年9月11日獲批資格的QFII,日前在日本境內發行了“大和中國A股基金”。媒體報道說,該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以約3億美元(295億日元)的規模成立,上述資產中1億美元將投向中國A股市場。

據調查,QFII的增倉行動去年四季度就已經開始。截至3月18日,滬深兩市370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報顯示,30家QFII至去年年末共計持有43家上市公司4.86億股,合計市值為40.52億元。
得到QFII增倉最多的是鐵龍物流,法國巴黎銀行在去年四季度內大規模增倉693.51萬股,以1174.58萬股的持倉量位居鐵龍物流十大流通股股東的第二位。
截至目前,房地產行業依然是QFII持倉最重的行業。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共有6家QFII持有萬科A在內的3只房地產股殳票,合計比例高達5.65%。緊隨其后的是金屬非金屬、機械設備儀表以及信息技術行業,持倉比例也超過4%。
與以往談論風險較多的報告不同,新一期QFII中國A股基金月報中,對于政策機遇的關注成為主流。日興黃河基金認為,中國政府的景氣刺激政策將使相關行業受惠,包括房地產等行業。因此,該基金表示,對于房地產和基礎建設類股票的關注將大大增加。同時,該基金也明確表態將減持受降息影響利潤減少的銀行股。
內資機構集體做多
自2008年年底開始,內資機構就集體做多A股,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基金公司、券商自營以及券商集合理財均有不同幅度的加倉。
統計顯示,截至3月10日,在已發布年報的257家上市公司中,社保重倉的有24家公司,合計持股1.82億股,持股市值合計約13.48億元,環比增幅近100%。
保險資金緊隨其后。在257家公司中,險資重倉股有28家,合計持股5.35億股,比上期的2.88億股增加85%;持股市僮合計44.43億元,比上期29.85億元增加48%。
基金公司在同一時期既有加倉也有減倉,不過總體仍然顯示凈加倉。截至3月10日,有14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出現基金公司的身影,各基金持股合計85.44億股,比上期的78.61億股略增8%;持股市值合計925.81億元,比上期928.56億元稍有減少。
這輪加倉,除房地產之外,主題類投資也進入了機構視野其中,定向增發、大股東承諾、節能環保以及參股金融四大概念最為機構看好。
統計顯示,社保、險資重倉的股票中,至少有50家公司具定向增發預期。大股東承諾概念股也普遍被機構認同,各機構重倉個股中有47家公司的大股東承諾在一定股價之下回購或不減持,或者承諾自動延長禁售期,如基金、社保、險資共同看好的美克股份。
此外,機構重倉個股中具環保概念的個股有22家。如龍凈環保、江淮汽車、國電南瑞、川投能源等。
參股金融概念也贏得了機構的再次垂青,機構重倉股中共有22家公司具參股金融概念。與之前牛市中火暴的參股金融板塊有所不同,機構去年四季度重點加倉主要集中在參股擬上市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個股,且持股成本僅在1元/股上下。如自云機場投資7800萬元持有光大銀行4400萬股;葛洲壩以不到2元/股成本持有長江證券6743萬股。
中國主題成為QDII基金關注的重點
根據展星統計,3月2日~4月2日,所有中國內地發行的基金區間回報率排名前三甲的均為QDII基金。9只QDII基金凈值平均增長21.15%,跑贏同期A股基金。
僅做內部比較的話,QDII基金的業績差異大致是由倉位、區域這2個方面造成。首先是倉位決定QDII排名的大致位置。依據上年度四季度報告,股票倉位在70%以上的基金分別有上投亞太優勢(86.26%)、嘉實海外中國(84.46%)、海富通海外(73.7%)、華寶興業海外(73.2%)。而在這輪反中彈,這些基金位居前列。
區域方面,9只QDII基金對香港和美國的證券配置占據了81%的份額,其中投資香港占70.97%,投資美國占10.98%。在港股配置上,QDII基金的重倉股配置集中在市值較大的國企股,如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人壽、中國海洋石油以及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這種配置也造就了3月QDII基金整體跑贏A股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中國主題成為QDII基金關注的重點。
其中—部分QDII基金繼續選擇直接投資中國股票。海富通海外基金經理助理楊銘認為,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國際金融市場最困難的6個月或許已經度過,金融危機將逐漸平息,實體經濟逐漸探底企穩,投資者的信心開始恢復,海外中國股票的估值已在歷史平均水平之下,多數經濟體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加之,受中國宏觀經濟“保增長”的各種政策措施,“中國概念”類股票后市仍存在機會。
而另一些QDII基金則在尋找能夠從中國經濟獲益的“中國相關股”。銀華基金境外投資總監謝禮文認為,中國企業股上漲的空間已經有限,估值相對昂貴,但有許多亞洲其他國家的企業同中國做外貿生意,值得關注。他稱,隨著亞洲各國貨幣的貶值,這些出口型企業具備更大的優勢,而它們現在的估值水平較低,是一塊價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