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柱 卞 茵



由浙江省政協華光影視中心攝制的電影《愛滿長河》最近與廣大觀眾見面了,看過此片的不少人都驚嘆:真想不到在“天堂”杭州的濱江區,居然有這樣一所學校:長河高中。長河高中有這樣一群孩子:宏志班學生。他們沒有富爸媽,貧困伴隨他們長大;可他們比同齡孩子更刻苦、更有宏志。幾年來,他們一個個都成長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創造了“百分百”考入大學的優異業績,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奇跡。電影《愛滿長河》就是根據長河高中真實的材料,塑造了這一群品學超群的宏志生。
貧窮,
差一點斷了求學之路
作為《愛滿長河》的編劇,我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感情,與觀眾一起觀看公映的影片時,也幾次被劇中的師生感動得熱淚盈眶。可是作為文化人,我們對杭州市這一所充滿時代精神和傳統理念的高級中學懷有深深的敬意。
改革開放30年,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了蓬勃生機,我們的社會生活在不斷地變得更加美好。可是,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在我國還有很多因為貧窮而上不起學的孩子,尤其在貧瘠的鄉村山區,一些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優秀農民子弟,他們還在為不能繼續升學而苦惱不已。
我們在采訪、編寫《愛滿長河》這個劇本時,曾經被那些真實感人的求學孩子的故事深深感動:天目山區有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女生,在升高中前夕,父親因摘山核桃從樹上摔下傷了腰,她很無奈地準備輟學去打工;還有一個全縣初中畢業成績名列前茅的男生,因父親嗜賭、母親出走,而上不了高中;更有一個瘦巴巴男孩,家徒四壁,空空的桌子上放著一本翻開的書,而他自己平日里卻在竹編廠打工,希望賺點小錢能夠繼續升學;一個被鐵路工人收養的遺棄在路旁的女孩,為了報答養父在貧困中對她的撫養,她從小學、初中都發奮讀書,希望有一天能賺錢醫治養父的疾病……諸如此類的故事很多很多,不少男孩女孩都從內心喊出:“我要讀書!我要升學!”
正當這些孩子眼看上不了學、面臨人生困境的時候,杭州市長河高中在杭州市教委、一些企業及省市10多家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下,本著“關注百姓困難,倡導刻苦精神,體現教育公平”的理念,于2001年開辦了全省首家面向家庭貧困、學業優良學生的班級——“宏志班”,以幫助這些孩子圓求學之夢,實現自己的宏偉志向。
長河高中宏志班至今已辦了8屆。每當一年一度新學年即將開始,這些寒門學子正為初中升高中發愁之際,長河高中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就讀宏志班可減免學雜費和被褥、校服等費用,還可享受每月300元的生活補貼。這對陷入絕望的窮困學生來說,不啻是愛心天使把他們拉出了絕境。
父母一般的校長、老師
長河高中有位令人們敬佩的校長。我們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多次采訪了陳立群校長,這是一位既有很深的傳統文化底蘊又很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并深受人們愛戴和敬佩的中年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教育界的一位精英!
2001年,長河高中第一次面向那些學業優秀的窮苦孩子打開了大門,辦起了宏志班。那些可敬的領導和教師,把宏志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有的教師放下家里很需要自己照看的孩子而不顧,整天呆在學校里,為宏志生的學業、生活操足了心。首屆宏志班班主任秦慈田,就是被多少宏志生交口稱贊的慈母般的老師。
陳校長不知多少次自掏腰包,給宏志生解決各種困難。即使他們已經考上重點大學而遠走他鄉,陳校長還是不斷地關心著他們的成長。只要知道誰有了困難,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付出他的所有。春節時,陳校長把不回家過年的孩子帶回自己家中去過個快樂的新年……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這樣的關愛也太讓人感動。
長河高中的領導和教師們用盡心思,千方百計為培養孩子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社會的人才。學校舉辦了很多富有創意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孩子們不僅要學業好,品行好,還要學習多種技藝,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做一個真正的人。宏志生入學后要進行軍訓。學校每年還舉辦下鄉活動:讓非宏志班學生跟隨宏志生到他們家鄉去,體驗農村的艱難和農業勞動的辛苦。
陳校長講的一句感人話語道出了教師們的共同心聲:“不需要口號式的承諾,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不需要悲天憫人式的嘆息,需要的是‘上善若水式的付出。”
困境給宏志生力量
在采訪與寫作劇本《愛滿長河》過程中,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困境給我們力量。”這正是宏志生獨特的財富。
貧窮,使宏志生過早懂事;宏志,給了他們信心和力量。自強,是成功的基石,“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些孩子把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誨、社會的救助,黨和政府的關懷都銘記在心,變為自己奮發向上的動力。
經過三年的努力,這些宏志生一個個都大變樣,有的簡直如同換了一個人。不光長高長大了、身體健壯了,而且變得非常陽光充滿自信和開朗。他們對父母特別孝順,對老師特別感恩,對同學也特別友愛。首屆宏志班的高考成績本科上線率為100%,重點大學上線率為84.3%,有的進了清華、北大、浙大、復旦等名牌大學。以后幾屆的宏志班,情況也大體相似。
現在,前幾屆的宏志生已經從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有的到國外留學。他們常在寒暑假回母校看看,并發起捐款成立獎學金,幫助小弟弟、小妹妹們。他們有的是當地村莊的第一個大學生,全村的人都為他們高興,把他們當作教育孩子的榜樣。這就充分說明一個道理:農村要徹底地擺脫貧窮落后,不是靠政府救濟,而要靠文化教育。只有讓農村孩子都受到較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知識,農村才會真正富裕起來。
教育要全社會來關心
現在,這所學校發生了的一切,正在感動著社會上很多很多的人,得到政府、企業、媒體及許多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很多有識之士的共鳴,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編織成了一張濟貧扶困的關愛之網。
著名的美籍華人、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陳香梅女士親自為長河高中“宏志碑”題寫了“宏志”碑文,她還特地趕到學校為“宏志碑”揭幕。她滿懷激情地為宏志生講話,用自己的切身體會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她對長河高中辦宏志班竭力稱贊,并欣然接受了擔任長河高中名譽校長的聘請。
浙江萬利集團出資資助“宏志班”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華業控股集團每年捐助30萬元,董事長華水芳多次與宏志生座談,勉勵他們努力學習。
原浙醫大一位退休教師,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后,主動立下遺囑,要賣掉房子捐給“宏志班”,讓每個宏志生每天能吃上2個雞蛋。一位新加坡的華僑商人獲悉宏志班的消息,特地到長河考察,慷慨解囊濟助100萬作為宏志獎學金。學校也會經常收到一些隱姓埋名的好心人的錢款,更有很多社會上已經富裕起來了的公司集團的老板們無私的奉獻。
我們真誠希望通過《愛滿長河》這部電影,讓“宏志”精神能夠成為一種寶貴的社會財富,讓愛滿長河、愛滿人間的情懷使我們的人格變得更高尚,讓宏志精神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更奮發地大步邁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