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陽


紹興小百花藝術中心呂派花旦吳素英憑借越劇《李慧娘》一戲,成功獲得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當喜訊從5月18日的頒獎晚會上傳出后,素迷們奔走相告,吳素英在接受朋友們的祝賀時,也喜極而泣。這是一朵遲開的“梅花”,但她越發顯得嬌艷奪目。
文武雙全“刀馬旦”
在越劇舞臺上拼搏了26個年頭的吳素英,在熟悉她的觀眾眼里,不僅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紹興小百花最早出名的當家花旦。
文武兼備是紹興小百花從創辦起就打出的特色旗號,也是通過吳素英的演出最早獲得認可的。1985年,當吳素英還在藝校學習時,就結合自己能文能武的優勢,排演了以武見長的折子戲《白蛇傳·盜草》,并帶著這個劇目參加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一舉奪得專家組評分第一名。1986年,吳素英成為紹興小百花越劇團主要演員。從此,紹興小百花因其文武兼備的特色,打出了名氣,贏得了觀眾。
20多年來,吳素英在越劇舞臺上塑造了多個性格鮮明、文武雙全的人物形象,如穆桂英、白素貞、劉金定、九斤姑娘、紅娘、寇珠、竇娥等,她扮相俊秀俏麗,聲色甜美高亢, 唱腔很得呂派(呂瑞英)真傳,舞臺功底扎實,耍花槍、串小翻等高難度動作是她的專長,逐漸形成了“能文能武,清新自然”的表演特色與藝術風格,成為越劇界十分罕見的文武兼備的“刀馬旦”。
挑戰自我“摘梅花”
2004年,在“東方戲劇之星”藝術專場演出中,吳素英成功塑造了5個性格、年齡、遭遇不同的人物,成為她懷孕生子后復出的一次突破。喜愛她的觀眾欣喜地發現,文武雙全的吳素英技藝不減當年!在熱心戲迷的鼓勵下,在老師、領導、同事、家人、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一直懷著梅花獎夢想的吳素英,開始為“摘梅花”做起了準備。此次以“李慧娘”這個人物沖“梅花獎”,吳素英說,主要是看到在李慧娘這一角色身上,有噴火、甩長水袖等大量的動作戲,能夠比較全面地展示出她本人多年積累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和文武兼備的表演特色。然而《李慧娘》這個題材之前已經有昆曲、京劇、川劇、秦腔等多個劇種演繹過,作為爭“梅”劇目,吳素英必須要塑造一個不一樣的“李慧娘”, 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紹興“小百花”是個團結拼搏的團隊。吳素英說,為了能沖擊此次“梅花獎”,全團上下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從選劇目到撰寫劇本三易其稿,召開座談會,邀請著名導演楊小青執導等。尤其是去年開始彩排時,是最熱的七八月份,衣服經常是濕了干,干了又濕,但為了把戲排好,大家誰都不說苦,陪著她埋頭苦練。每當看到這些,她就更是全身心地投入。
身為業務副團長的吳素英,演揮舞長袖、跳躍、旋轉等大量的動作戲,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外,還需個人的意志力。一天排練下來,全身的骨頭像散了架似的,晚上排練到深夜乘車回家,連一動都不想動了,一覺醒來,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在作痛,可排練還得繼續,她必須奔赴排練場。由于心理上的壓力和體力上的透支,在集中排練的兩個月里,吳素英整整瘦了8斤,本來就生得瘦小的她,顯得更加小巧玲瓏了。令她欣慰的是,小家庭也成為她堅強的后盾。兒子很懂事,知道媽媽排練辛苦,每晚都要幫媽媽敲敲背、揉揉腿;而丈夫則默默地包攬了一切家務活。吳素英說,只有摘得梅花獎,才是對大家最好的回報。
然而,在短短兩個月的集訓期,要塑造一個豐滿、完整的人物,談何容易。在去年9月份初次公演后,導演楊小青嚴肅地告訴吳素英:“不行,你沒有把李慧娘真正的個性表演出來,你只表現了她的柔弱、萎靡,卻忽略了她內心的剛強。”其實吳素英自己也感覺到了這點,怎么辦?壓力就是動力。一向最能吃苦和富有韌勁的吳素英,決定從頭再來。吳素英再次細細閱讀劇本,觀看不同版本、不同劇種的《李慧娘》錄像,揣摩李慧娘這個人物的思想內涵,在導演逐字逐句、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的講解、示范下,吳素英漸漸地找到了感覺,走進了角色的內心,抓住了人性的復蘇與解放的主題。另外,吳素英在表演樣式上也尋找突破,力求把人物表現得張揚和鮮活,除了保持越劇傳統的表演外,還加入了符合人物情緒特點的現代表演樣式。如在肢體語言上,應用了舞蹈動作,在唱腔上應用了鼓點伴奏等。梅花香自苦寒來,當吳素英把一個美麗、多情、剛強的李慧娘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時,“梅花”為其怒放。
德藝雙馨“育新苗”
吳素英如愿以償捧回“梅花獎”,戲迷們興奮得要為她開慶祝會,然而,吳素英謝絕了,她表現出更多的是低調和感恩。她說:此次獲獎,只是自己藝術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她愛越劇,愛小百花,所以接下來她人生的重心仍舊是如何把戲演好,把接班人培養好。
紹興小百花第一任團長洪春臺在吳素英獲得梅花獎后,激動地回憶起吳素英剛進藝訓班的往事:那時,因為高強度的練功,吳素英扭傷了腰,其父母在不知情中從海涂趕來看她,見她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才知女兒練功傷了腰。母親心痛得淚流滿面,執意要把女兒帶走,即使家里再苦,也不忍心女兒為演戲受苦。但小小的吳素英回答很堅決:“好馬不吃回頭草,一旦決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堅持。”
而恩師呂瑞英眼中的愛徒,最大的優點是踏實、坦蕩,有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持之以恒的信心,這是做一個優秀演員最基本的條件。
在張琳和陳雯婷等“小百花”新生代演員的心中,吳素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姐,一位樂于奉獻、甘當綠葉的老師。每當劇團的年輕演員要去參加全國比賽,吳素英總是跟別的老演員一起,一對一地輔導她們,犧牲難得的休息時間,放棄陪伴兒子的歡樂時光,卻不要任何回報。張琳,工小生,越劇界剛剛涌現的一名新秀,說起吳素英為她配戲,非常感動:“我一般多演才子佳人的書生戲,有一次要扮演呂布,這是一個武將戲,我感覺壓力很大,吳老師不僅給我配戲,還幫我設計動作,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覺得她的藝德非常好。”
吳鳳花是吳素英“臺上的夫君,臺下的姐妹”,為了心愛的越劇,20多年來,她們一起流血、流汗,相濡以沫,苦樂共享。“吳素英為人很謙和,不擺架子,一心幫助別人,顧全大局。曾經有演員突然受傷不能演出,吳素英就替她演,在同一出戲中飾演兩個情感反差很大的角色,不僅要速度很快地換戲服,還要冒演不好砸了招牌的風險,但吳素英都出色地完成演出任務。德藝雙馨,用在吳素英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吳鳳花如此評介。
吳素英擁有許多榮譽:紹興市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三八紅旗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這是人們對她的肯定。但在她自己的心里,藝比天高!越劇表演已經成為她生命中重要的內容。她曾獲得全國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選賽“最佳演員獎”和“越劇之星”稱號;浙江省戲劇小百花會演“金藝獎”及“優秀小百花獎”;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金獎”等;今年得到中國戲劇梅花獎,是對她演技實力的再一次肯定。吳素英覺得自己的藝術生命還年輕。“我要趁藝術青春還在,多演戲,演好戲獻給觀眾,盡力擔負起培養新人的責任,來報答關心和支持我的人們。”這就是她獲得梅花獎后的真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