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竹



5月26日,那是姹紫嫣紅的時節,93歲的漫畫大師丁聰溘然離去。夫人沈峻寫了一封信揣在他的胸前,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夫君作最后的告別。
生前,丁聰說:“來世上走了一趟,很高興做了一件事,這就是畫了一輩子漫畫。”是的,他畫了70余年的漫畫,留下幽默在世上,給幾代人帶來笑聲與思考。
他有一個很別致的筆名:小丁。人們熟悉這個筆名。他就像這個筆名一樣:詼諧,睿智,開朗,灑脫又很風趣。19歲開始使用,用了70多年,一直到離世,還是“小丁”。為什么叫小丁?原來他的父親丁悚是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漫畫家,而小丁又是丁聰作畫時的筆名,這樣畫界便有了老丁、小丁之不同的稱呼。丁聰自己說:“還有一層意思,‘丁在中文里有人物之意,小丁即小人物。我學歷不高,僅中學畢業,從沒當過領導,所以總認為自己是個普通百姓,不值一提。‘小丁這個名字很符合我,提醒我要永遠做一個普通小老百姓。”說得何等風趣。小丁之為小丁,貴就貴在這“小”字活生生道出了他的率性。這個“小”字彰顯他的純真,顯得他仿佛永遠年輕。
在人們的記憶中,丁聰永遠年輕。每逢聚會,只要丁聰在場,關于他的黑發,關于他的年輕,總會成為人們的話題。88歲時,大家感嘆他的年輕,只有他自己頗有今不如昔的感覺。他會這樣說上一句:“不行了!前兩年坐公共汽車沒有人讓座,現在倒是有人讓座了,可見還是老了!”問他保持年輕有什么秘方,回答是:“不鍛煉!不吃水果!不吃蔬菜!吃肉!”
丁聰愛吃肉,聲名遠播。這倒讓我想起他與杭州的一段因緣,他為杭州樓外樓所畫的那張漫畫《筍燒肉》。
2000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內北小街中段的樓外樓北京分店燈火璀璨,嘉賓如云。當一個胖墩墩的老人邁進大門時,專程從杭州趕來的樓外樓的兩位掌門人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丁老,這次一定要請您好好地嘗嘗我們的筍燒肉!”
我早知道丁聰嗜肉。他的養身之道便是吃肉:“我不吃素,不喜歡吃蔬菜水果。腰已四尺四寸多了,至于肥肉,照吃不誤。”一聽到樓外樓的頭兒提起“筍燒肉”,丁聰連連搖手說道:“見笑見笑,東坡先生知道的話是要給我吃手心板的!”
原來丁聰漫畫并配文的《筍燒肉》是他的《樓外樓書系——雜畫人生》的首篇。那是他為慶賀中華老字號樓外樓創辦150周年而作的。畫面中間站著樓外樓的服務員,雙手端著一砂鍋筍燒肉;一邊站著蘇東坡,一邊站著鄭板橋,兩人各執一雙筷子,俯首盯著那缽筍燒肉。丁聰在配文中先引出:“鄭板橋先生平生愛竹喜竹畫竹,與竹為伴,并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丁聰先生卻與鄭板橋反其道而行之,曰:“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兩者針鋒相對,于是又請來“愛竹復愛肉的蘇東坡先生”作協調,說是東坡先生有詩云:“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筍燒肉。”既幽默又調侃,時值樓外樓150周年店慶之際,丁聰請出東坡、板橋二公,令樓外樓服務員端上一缽杭州名肴筍燒肉。于是就有了《筍燒肉》這幅耐人尋味的漫畫。時有杭人吳君即作小詩一首,記錄了丁聰作《筍燒肉》漫畫的情景:“東坡肉,板橋竹,名樓佳肴筍燒肉。蘇、鄭不俗當愛竹,小丁不瘦偏愛肉。”
丁聰的漫畫就是如此吊人胃口。丁聰的《樓外樓書系——雜畫人生》一書的漫畫中,還有不少戲畫,大多是京劇人物的速寫,如《楊小樓·長坂坡》《梅蘭芳·霸王別姬》、《程硯秋·文姬歸漢》《尚小榮·汾河灣》等。原來丁聰的父親丁悚很好客,許多文化人包括一些著名畫家均來他家聚會,丁悚和他的朋友都喜歡京劇,畫家們看戲都帶著速寫本,于是孩提時代的丁聰也學著他們隨身帶著速寫本,邊看戲邊畫京劇人物速寫,這個習慣他一直延續了下來,這樣就有了他的不少戲畫。
丁聰1916年出生于上海。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上海度過的。當時上海的文化是多元的,他父親的藝術沙龍不過是其中一個生動的寫照。張光宇、葉淺予、王人美、黎莉莉、周璇、聶耳、金焰等人都經常光顧這個沙龍。雖然父親是漫畫家,卻不愿意兒子今后也走同樣的路。但丁聰自己卻喜歡上了漫畫。也許就是在那時開始,丁聰形成了這樣的觀念:畫自己心中所想,畫自己身邊眼睛所見。丑惡者鞭撻之,美好者頌揚之。
說到自己藝術修養和風格的形成,丁聰總是會一再提到在上海舊書店閱讀那些歐美時尚雜志、電影畫報的經歷。正是這樣一些雜志,還有不斷上演的好萊塢影片,使年輕的丁聰的思路活躍起來,眼界開闊起來。
丁聰于1945年至1947年間在上海發表過不少較有影響的,以“爭民主”為題材的諷刺畫。新中國成立后,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近30年來,他筆耕不輟,陸續出版了40多種著作,有《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丁聰漫畫系列》《中國漫畫書系·丁聰卷》等。他在《讀書》雜志上開專欄,堅持發表漫畫近30年,這在整個出版和美術史上都是少有的佳話。
就這樣用他的目光,一直關注著每日變化著的中國,用他的畫筆,表達著一個畫家的良知與思考。他的漫畫涉獵廣泛,政治風雨、世態萬象,盡在筆下。自稱“小丁”的丁聰,揮動的卻是一枝如椽大筆。
同以創作諷刺詩而著稱的池北偶先生,也是丁聰的一個長期合作者。他這樣評價丁聰的漫畫藝術:“丁聰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藝術家。他一生坎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幾十年間卻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特別是他的許多漫畫,針砭現實,譏彈世態,充分表現出他對國家和世界命運的關心,體現出他對社會、人民的責任感。”
池北偶特別難過地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與他有許多次合作,他為我的諷刺詩配過將近200幅漫畫。去年年初,丁夫人沈峻為了鼓勵他,特地要我新寫一首詩,他居然真的配了一幅畫。我把他的漫畫選了100幅,每幅配一首詩,編了一本書《世態譏彈》,出版社說這幾天就要出版,沒想書還沒有出來,他就離開了我們。”
為池北偶畫的這幅《看病難》的漫畫,竟成了“小丁”——一個畫了70多年的藝術家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