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從不為食物發愁
2009年“六一”前夕,受國內一家電視臺委托,筆者一行到南太平洋群島拍攝一部反映當地土著居民生活的紀錄片。從澳大利亞悉尼轉機,向東飛行約3小時,就到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瓦努阿圖。
這個面積為1.2萬平方公里的袖珍島國,由86個島嶼組成(其中20多個為無人島),全國人口不足20萬,多為美拉尼西亞人。20世紀中葉,這里散居著幾十個原始部落,1980年才宣布成立瓦努阿圖共和國。
從空中俯瞰當地最大的埃羅芒阿島,可以看見湛藍澄澈的海水映襯著美麗的海岸線。岸邊的沙子晶瑩剔透,潔凈而亮麗,沒有絲毫污染。除了寶塔螺、蛤蜊和蚌外,沙灘上還有五顏六色的貝殼,美麗異常。最有趣的是,近海部分的海水很清,黃魚、鶯歌魚、海帶魚、鰻魚、龍蝦及各種珊瑚隨處可見。往往在沙灘上就可望見成群的魚游來游去,夜間還能看到龍蝦成群探出水面的奇景,綠光點點,相當漂亮!
據當地人講,瓦努阿圖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國內價格昂貴的海參、墨魚、鮑魚和金槍魚等,在這里即使用最原始的方法都能輕易捕捉到,并讓你大飽口福。
車子沿著崎嶇山路往島上去,很快就進入一望無際的綠色熱帶雨林。令人驚奇的是,這里鳥類極多,信天翁、鳳頭阿蘭、鸚鵡等隨處可見;香蕉、椰子、檸檬和猴面包樹之類的野生果樹,更是密密麻麻。鳥聲啾啾,野果飄香,置身其間,仿佛走進了《西游記》中的花果山。
在叢林中沿著小路行走,路旁便是從山中瀑布流水下來匯聚而成的溪水,小溪越來越寬,眼前會出現一個個碧幽深潭。
到斯潘采訪時,根據瓦方有關部門的安排,部落長者羅迪先生接待了我們。第二天,好客的主人邀我們一起去釣魚,這次經歷,讓人大開眼界。
這是個天然的釣魚場。遠處的瀑布氣勢磅礴,分流成若干小河、小溪,水草豐美,魚兒在清澈的水中徜徉。下游不遠處有幾位十六七歲的女孩在洗澡、嬉戲,羅迪用土語大聲喊了些什么,她們飛快地離開,撒下了一串銀鈴般的笑聲。羅迪準備的魚餌是那些小片的火腿腸,還有一些黃瓜片。他讓我們直接把魚鉤甩出去。湍急的河水里,這么簡單的辦法能把魚釣上來嗎?
出乎意料,不到3分鐘,他旗開得勝,一尾約兩斤重的馬哈魚活蹦亂跳地被甩上了崖。我也接二連三地釣起了色彩斑斕、叫不出名字的小魚。
不到3個小時,我們收獲頗豐,做一頓“魚宴”已綽綽有余。羅迪把剩余的魚餌撒進水里,魚兒歡快地來搶食。
當地人飲食簡單,崇尚天然,市面上買不到生姜、小蔥等,羅迪的夫人僅用鹽巴,就給我們煮了一鍋“世界上最美味的魚湯”。
說到食物,瓦努阿圖人十分自豪,別看非洲經常鬧饑荒,他們卻從不犯愁。因為島上有著厚厚的鳥糞,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再加上雨水充沛,隨便往土里丟些小麥之類的種子,就能獲得好收成。再者,除大海里取之不盡的肥美魚蝦外,這里瓜果遍地,木瓜、芒果、橘子、香蕉隨手可摘,站著躺著都有好吃的!
“蹦極”發祥地,我愛玩
我快樂
由于瓦努阿圖氣候炎熱,當地土著居民住的是四面透風的茅草屋,穿的是沙灘褲和短裙。有的部落,年輕女孩系著用椰樹葉或芭蕉葉做的“草裙”,脖子上帶著用貝殼串成的項鏈,透著一種時尚和野性之美。
由于吃穿住無憂,平時人們總愛折騰點事,從中尋找快樂。其中一個很奇特的風俗叫“死亡跳陸”,它最能展示男子漢的勇敢和威猛。據說這種活動已進行了1500多年。每年5月收獲季節到來之前,各地都要舉行這種大賽。
令人震驚的是,挑戰者要站在約40米高的臺子上跳下來,不是跳在水里,而是跳在陸地上!高臺是用木架依靠一株大樹搭起來的,正式跳陸時,參加者先舉行海浴儀式,然后全身抹上一層椰油,再以樹葉裝飾身體,脖子上掛一串豬牙。之后用一種長長的很結實的藤蔓系住腳腕,其藤蔓長度正好和高臺的高度相等,不致造成摔傷。這時不參加跳陸的男人和附近村落的女子,都身著盛裝紛紛前往觀看。
儀式開始,男孩手持弓箭邊唱邊舞,女孩吹口哨助威。男子在跳下之前可扔下一片葉子,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如果有少女將飄下的葉子撿起來,即表示鐘情于他。因為這項活動實在太驚險刺激了,一般人站在高臺上往下一看就會嚇暈。所以,參賽者即使臨陣脫逃也不會有人責怪,不過許多小伙子不愿失去這個代表個人尊嚴和女孩愛慕的機會。站在高臺上的跳手緊握雙拳,貼在胸前,昂首向臺前猛撲,好像一只俯沖的鳥從高空飛下來,下面一片歡呼鼓勵。只見跳陸者將要著陸時,他腳腕上的藤蔓正好牽住他,讓他輕輕掠過松軟的土堆。如果動作十分優美灑脫,臺下就會報以熱烈的口哨和尖叫聲。族人將他高高舉起,女孩子們更是圍著他跳舞,以示崇拜。
自古美女愛英雄,也許這充滿陽剛之美的驚險一跳,就會得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妻子!恐怕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今風靡全世界的“蹦極運動”,正是源于這個小小島國。看來,勇敢者的游戲是不分國界的!
如同西方紳士酷愛英國純血馬,他們的太太鐘情波斯貓之類的寵物一樣,瓦努阿圖人非常喜歡豬,并視之為財寶。在當地,養豬是品位的象征,當地人還會定期舉辦一些豬選美之類的活動。這同法國人的“狗狗秀”一樣有趣。
好玩的是,在當地誰家擁有的豬多誰就是富豪,誰的地位就高。瓦努阿圖的土著居民普遍對鈔票沒什么興趣,他們更喜歡把豬當硬通貨幣進行交換,比如可以用它換來糧食、牛羊和海鮮等任何物品。就連娶老婆送彩禮也不是“瓦圖”(本國推行的貨幣),而是送可愛的豬。在這里,豬比美元受青睞!
有趣的是豬本身的價值大小也不同,其價值規律依長出的牙齒大小而定。每頭豬都有獠牙,獠牙呈環狀的豬價值最高。一頭環狀獠牙豬可換30頭普通豬,因為環狀獠牙是最難長成的,往往需要7~8年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豬長出環狀獠牙后一般不能宰殺,要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殺它。如果豬的獠牙長成雙環,那么其價值更高,婦女戴雙環獠牙項鏈,表示她有高貴的身份。
“知道鉆石為什么昂貴嗎?因為同普通石頭相比它非常稀少。豬的雙環獠牙也是如此,其實它同象牙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位年輕姑娘笑著向記者這樣解釋。
有人說瓦努阿圖人太愛玩了,在金融危機下他們還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為什么不開工廠、做貿易賺大錢?因為當地人最看重的是快樂。2008年,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低到全球之最,可是,總部設在倫敦的英國智囊機構“新經濟基金會”,在對178個國家進行的“地球快樂指數”排名中,瓦國卻名列榜首(英國排108位,法國排列129位,而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僅排在150位)。如果有人問哪里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那就是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小小島國!
美女如云,無人“傍”大款
在瓦努阿圖人家里做客時,我們吃過一頓烤全豬,其烹飪方法堪稱一絕。他們先在地上挖個深坑,在坑底和四壁鋪排平整的石條,然后往里放木柴。等石條燒得發紅時,撥開炭火,將一只約40公斤重的小野豬,用香蕉葉包著送進去,然后埋上泥土讓其慢慢悶烤。大約1小時后,扒開泥土和香蕉葉,發現野豬肉被烤得焦黃透亮,香氣撲鼻。在另一個地爐里,烤的還有大海蟹和馬哈魚等。本以為這頓豐盛大餐是專門招待我們中國貴賓的,沒想到鄰居們也聞香紛紛跑來,風卷殘云般吃得有滋有味。主人竟未覺得有絲毫不妥。
后來才知道,當地有“好東西共享”的古老習俗。串門不用敲門就可以進去,食物隨便吃。誰家沒有木薯了,盡管到鄰居家去拿。
在首都維拉港,記者發現每月兩次發工資的日子到處是大量購物的人,似乎都想把錢立刻用光。他們從不擔心揭不開鍋,因為隨時可以弄到香蕉、椰子、木瓜、芒果等,四季不斷,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更好玩的是,維拉港的大中型超市和很多雜貨店都由華人經營,一方面因為華人刻苦、精明,另一方面與當地人太善良有關。凡有瓦人開店,親戚朋友常來白吃白拿,在他們看來很自然,而日久天長,商店就賠得無法生存了。在這里工作的外島人常會賣當地沒有的食品、用品,瓦人買回到家里與部落的人共享,所以很少有積蓄。
值得一提的是,也許因氣候溫暖濕潤、常吃海鮮和水果的原因,當地女孩大多身材高挑勻稱,再加上棕色的陽光肌膚,卷曲的黑頭發,一個個顯得性感迷人。
去年,一位維拉港女孩到法國留學,一不小心就成了路易威登旗下的模特。另一位叫卡佳的姑娘更厲害,早在幾年前就成了香奈兒香水的形象代言人。這個島國雖然不大,卻美女如云。
也許從小受“大家庭”親情氛圍的影響,瓦努阿圖女孩對金錢看得很淡,至于為了得到名車、別墅和名貴首飾去傍洋富翁的,更是聞所未聞。“我本來就生活得很幸福,干嘛要嫁給大款,那樣我會活得不開心的!”很多女孩都這樣說。
雖然民風純樸,但這里的性開放程度還是讓人有些吃驚。在瓦努阿圖,無論城市或鄉下,如果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有了私生子,沒有人覺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不會說長道短,大家對這種所謂的“出格”,都抱著一種寬容的態度。
在當地采訪時,最讓記者心動的還是那些至今仍保持著原始氣息的無人島。在瓦努阿圖,因地廣人稀,這樣的小島有20多個,如果某一天離開喧囂繁雜的都市,到無人島上當“魯濱孫”,在這個未被觸摸的地球天堂里享受純粹的自然與寧靜,生命是不是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