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凱
隨著國內商業銀行業務處理及內部管理的電算化、數字化,網絡化、數據集中化等信息處理手段和傳遞方式的飛速發展,為實行非現場審計提供了日趨成熟的外部條件,非現場審計開始逐漸成為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審計監督方式。非現場審計,是基于現代信息處理手段和傳遞方式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審計監督方式,具有全面性、時效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它代表了審計的發展方向。建行開發研制成功并已經投入使用的“非現場審計系統”是一個業務數據的調集和分析系統,它通過調集被審計對象的業務數據,進行連續、全面地數據分析,及時發現被審計對象存在的問題、疑點和異常,評估被審計對象的風險狀況,為現場審計提供線索和資料,為制定審計計劃提供支持。其所具有的提高審計效率及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節約審計資源等優勢是傳統審計方法中無可比擬的,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非現場審計已經是審計項目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審計階段,下面我談談加強非現場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非現場審計的優勢
1審計資源得到優化。
非現場審計能綜合利用計算機系統收集被審計單位各方面的基本資料,解決了審計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利用計算機系統開展審計。能很快地發現疑點和異常,為現場審計提供查找問題指南,提高現場審計效率,節約審計人力資源和審計成本,這充分證明審計資源得到了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包括審計人才資源、審計信息資源、審計技術方法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2審計現場管理得到強化。
審計的現場管理與審前準備息息相關,充分的審前準備,周密的審計調查,在“把握總體”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的審計方案是科學的審計現場管理的前提。通過實施嚴謹的非現場審計,審計人員在審計現場只需核實查證重點問題和重大疑點,這樣既減少了大量收集數據和進行報表分析的工作量,又節約了現場審計時間和審計成本,審計現場管理得到了強化。同時,審計現場管理亦能促進非現場審計的開展。從而真正做到從源頭規范審計行為,不斷提升審計質量和審計水平。
二、制約非現場審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1數據質量問題不容忽視。
數據信息是非現場審計的基礎原料,全面、完整、準確的數據信息是實現有效非現場審計的根本。但往往非現場數據存在因各業務系統數據處理方法不規范而引起的質量問題。業務數據從各個業務應用系統數據庫中卸載時,由于多種原因。致使非現場審計系統數據存在差異情況。數據質量存在的問題,是目前各行內部各審計部門面臨的共性問題。
2非現場審計提供的疑點數據“質量”亟待提高。
對初步篩選出來的疑點數據應進行必要分析、歸納、分類。筆數較多且特點雷同的疑點數據應了解、核實其具體賬務處理情況,確認其是否為正常業務,從而進一步進行篩選,為現場審計提供高“質量”的疑點數據。上千筆甚至數萬筆的疑點數據去現場逐筆核實確實是給現場工作帶來較大工作壓力。而如何做好篩選工作,則是較大減輕現場工作量,進一步提高審計效率及質量的有力保證。
3審計人員素質與能力有待加強。
僅僅從非現場審計這個角度來說,審計隊伍缺乏的不是具備較高現場審計知識和技能的審計人員,也不是計算機信息技術人員,而是兼具兩個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實踐表明,高質量的非現場審計工作是兩種知識綜合運用的結果。
三、對非現場審計工作的建議
1建立審計項目中非現場審計信息交流回饋制度,共享非現場審計經驗、成果。對非現場審計信息交流回饋進行制度化,定期開展非現場審計工作研討和經驗交流。對于非現場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組織業務骨干力量,及時分析和處理;對于典型的非現場審計案倒、優秀的非現場審計模型及研究成果,應在內部信息網站上共享,供審計人員學習、研究、借鑒,以增加非現場審計深度、拓寬非現場審計廣度、提高非現場審計水平。
2按審計項目種類和業務單元建立審計模型庫。按審計項目種類和業務單元建立審計模型庫,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收集有效、實用、具有實際意義的審計模型。以豐富模型庫。在內部共享審計模型庫。提高非現場審計系統應用效果。
3開發信息平臺,科學組建問題庫。開發非現場信息平臺,擴大信息收集范圍,加強數據收集日常化管理,充分收集所轄機構的各項數據,包括所轄各機構基本狀況、當地金融環境情況及機構排名、內外部審計及業務檢查問題庫、各年度指標數據及計劃完成情況等。信息平臺的構建必須基于先進的數據庫管理技術,要通過查詢、報表、統計圖形、多維展現、分析挖掘等方式實現對問題庫中數據的快速查找、動態排序及深度加工,籍此向審計人員提供經過整合的審計線索,揭示發現問題分布規律,以利于進一步明確現場審計重點。信息平臺的搭建并結合非現場審計系統的應用將較大提高任期經濟責任等審計項目的效率。
總之,提高非現場數據信息質量,完善非現場審計系統功能,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應用非現場審計系統,加強技術手段在非現場的應用,加強非現場審計經驗交流,加強非現場審計成果、優秀審計模型的共享,相信非現場審計工作效果會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