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波
摘要:對于新校區的籌建,智能化校園是重中之重,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通盤考慮,而且對其前期的規劃應該做的越早越好,以滿足現代化教學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為將來更高層次的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論述智能化校園的前期規劃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智能化校園;綜合布線;網絡中心;安保監控系統
(1)智能化校園(弱電)工程是全校性的大項目。要引起學校領導層的高度重視,要總體規劃,分期實施。統籌安排學校各處室,分工協作。要成立專門的智能化校園建設小組,由懂業務的人員來管理,負責方案設計、工程招標、現場管理、工程測試等。只有這樣才能與土建工程同步,才能與學校具體的功能需求一致,保證智能化校園的順利完成。這一點是重中之中,如果你的人員搭配的越合理,管理組織越嚴緊,對以后的發展好處越大。但這也是學校高層容易忽略的問題。
(2)綜合布線是智能化校園的基礎,它的穩定、安全關系到整個智能化校園的成敗,要把它作為工作的中心及重點,比如在一卡通的布線中就采用專網(同校園網隔開,專有的線路,專用的交換機及設備),而沒有采用虛網形式(在校園網絡中,采用VLAN技術,一旦校園網出現問題,也會影響一卡通系統),雖然造價高一點,但是保障整個一卡通系統的穩定性,從而有力地保障了全校數千師生的日常學習及工作。綜合布線中產品要選用中高檔的,綜臺布線中一定要強調強電跟著弱電走,不能說強電你搞你的,弱電你搞你的。否則,弱電中各信息點沒有強電支持,那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3)對于網絡中心的建設一定要有一個全局性的總體考慮及設計,因為網絡中心是智能化校園所有硬件設備的存放點。是綜合布線的所有線路的匯集點,要充分考慮其供電、溫度、濕度、接地、防雷、照明、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如雙路供電、UPS后備電源、強弱電分開、良好接地、雙路照明、溫度濕度監控、網絡式橋架(參考卡博菲)、良好通風系統、精密空調(室外機的安放)、自動氣體消防,后備電源電池間的單獨設計(要求地面承重1000kg,平米)。還有一個是對于后期管理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網絡中心綜合布線的標識系統。良好的布線、理線、作標識,對于網絡中心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綜合布線系統的每一條電纜、配線設備、端接點、安裝通道和安裝空間均應給定唯一的標志。標志可包括名稱、編號、顏色及其他標志。電纜兩端均應標明相同的編號。配線設備、線纜、信息插座等硬件均應設置不易脫落和磨損的標志。有些學校網絡中心的整個設備的布線、理線非常亂,而且只有部分標識,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一個蜘蛛網。而有些學校網絡中心設備就布局合理,理線整齊有序,標識詳細,這樣在網絡切換過程中,只花很少的時間,便全部到位,而且對于以后的網絡管理工作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4)盡量多留信息點的接口。據統計,如果多留出50%的信息點,布管的費用不到整個工程的1%,如果以后再打洞布管,費用要接近工程的50%。所以在設計階段,一定要盡量多考慮以后的功能需求,在不影響整個工程造價的基礎上多預留出信息點(也可以不穿線,只預埋管路),這樣就為以后的智能化校園應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比如某學校由于一開始設計時沒有預留信息點接口,安保監控系統只有幾十個信息點,但隨著安全校園的功能加強。現在要求要有近200個監控點,除了再布明線外,沒有什么好辦法解決。對于會議室及特殊要求的教室、實驗室,可以考慮多預留地插,作為移動投影等設備使用。南財這方面做的很好,有關場合考慮到了地插及投影屏的裝修施工(同背景墻的結合)。
(5)無線網絡對有線網絡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有些人會提出一個疑問:無線網絡是否會取代有線網絡?其實,無線網絡對有線網絡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在圖書館、會議室、展覽館、學術報告廳、體育館、校園公共場所等,都要設置一定數量的無線接八點,作為有線網絡補充,從而提高用戶接入的靈活性。所以無線網絡最終并不會完全取代有線網絡。有些學校這方面的前期規劃就做的很好,每一個公共場合都預留了2 4個信息點及電源插座,為無線網絡做好準備。
(6)對于安保監控系統,現在大部分學校采用數字和模擬技術相結合,以降低成本,在價格及技術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數字化的安保監控系統是發展的趨勢,從發展的角度而言,數字監控部分取代乃至完全取代模擬監控、準數字監控,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為它有眾多的優點:即插即用,監控進入計算機網絡,領導分控均在辦公室電腦上實現,監控圖像、控制及報警信息數字化后進入計算機,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系統管理和圖像處理。
(7)對安保監控中心,沒有必要建設一個大而無用的屏幕顯示墻,最好的規劃是采用監控中心在一間不太大的屋子里,沒有大屏幕,可以無人值守,采用分屏切換,計算機存儲,功能效果很不錯。而且,處于網絡時代的現代用戶,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計算機終端部分地執行監控中心的功能。
(8)對于項目負責人及有關技術人員還要加強學習培訓,還是扎扎實實地把各種細節學習清楚,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才能保障整個工程能安全、穩定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