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有印 任 軍 陳國棟
國家建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目的,是通過實現科技資源共享,打破科技資源分散、封閉和壟斷的狀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大型公共科技設施、自然科技資源、科技文獻和科學數據等科技基礎條件資源進行戰略重組和系統優化,構筑一個以資源共享為核心制度的全社會科技創新服務的共享平臺。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對增加科學技術知識的供應量,促進現實世界與人類未知世界之間的信息流動,增強人們對未來科學技術的主攻方向的準確判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信息資源共享規范涉及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信息資源交換體系兩部分,通過目錄體系可以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序化組織管理。可以了解和掌握信息資源的基本概況,發現和定位所需耍的信息資源,通過交換體系可以獲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兩部分相互協作,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交換。
1標準規范是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基石
信息資源組織與整合是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是進行專業化知識化服務的重要前提,而信息資源共享標準規范的建設更是基礎中之基礎,是使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信息資源成功實現共享交換、規范化運行、標準化處理及后續推廣的有力支撐和可靠保障,是對政策法規、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有益補充。
1.1實現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可靠保障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強全社會科技基礎條件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各資源擁有單位之間。以及資源使用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整合。目前,不同單位之間共享信息資源面臨信息源多頭采集、重復采集、數據命名、類型、格式差異、數據不能及時同步更新、數據不一致、技術多樣化等問題,通過標準規范及管理制度的約束和規范,各單位在信息化建設中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標準統一,再借助網絡、數據庫等高新技術手段。可望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來自對信息最廣泛的共享、最快捷的流通和最深層次的挖掘,信息資源是信息化的源頭。信息資源本身只有在信息化的過程中逐步標準化,獲得廣泛的一致性,才能實現信息資源的真正共享。要重視對信息標準化工作的指導,保證信息系統的數據質量。建立對頒布標準的指導、監督和執行機制,推動標準的實施。加強對信息資源標準化、規范化的評價,建立科學的信息資源標準化測評體系,提高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
1.2對政策法規、已建標準的補充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過程中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規與標準規范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體系包括政策法規、規范性文件,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技術標準,自制訂標準規范,自制訂管理制度六部分,這六部分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建設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地方、上級業務指導部門要求的同時還需結合建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訂部分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
1.3促進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及運行機制的逐步完善
通過管理制度建設,可以約束各子平臺及建設單位明確職責,促進更高層面的業務整合。面向某個業務主題,各單位要想通過技術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換,必須首先進行業務梳理,在業務梳理過程中,會逐漸暴露出在職責、組織機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圍繞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信息資源標準規范制訂的各種管理制度可以促進整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及運行機制的逐步完善。
2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標準規范建設
標準規范為信息資源一致性和技術平臺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證。應圍繞信息采集、組織、分類、保存、發布與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環節建立規范和標準。要充分了解并兼顧各方因素,深入研究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可實施的模式和方式,不斷研究國際和國家信息資源的相關標準,推進平臺信息資源共享標準規范的建設及應用,為科技信息數據的高度共享及其與其他應用系統的高速通信、聯網創造必要的條件。
條件平臺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中需制訂的標準規范大致如下:
2.1信息資源基本規范
(1)科技信息資源的基本定義
包括信息與數據及數據處理的定義,信息與數據的區別與聯系,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等。
(2)信息資源分類標準與目錄體系
包括分類辦法及標準,目錄編制指南、目錄體系建設總則與技術框架等。
(3)信息編碼規范
包括信息資源標識符編碼規范、信息資源核心元數據編碼規范。
2.2平臺支撐技術規范
(1)對外服務接口規范
規定技術平臺的數據交換服務、目錄服務接口及其調用方法,安全服務與各應用系統之間單點登錄和信息服務的接口定義及其調用方法。
(2)前置交換環境相關規范
對各相關平臺前置交換環境所需的網絡、服務器、數據庫等提出配置要求,規范前置交換機的IP地址、交換節點服務器的命名規則、各項配置要求。
(3)交換中心環境相關規范
對交換中心所需的網絡、服務器、數據庫等提出配置要求,規范中心節點服務器的命名規則、各項配置要求。
(4)技術平臺內部各模塊接口規范
技術平臺由目錄服務子系統、數據交換子系統、平臺管理子系統多個部分組成,還要與CA認證平臺及門戶等做接口,從而實現集中認證及單點登錄。
(5)編碼規范
規范組織機構、角色、用戶、應用系統、前置交換節點等的編碼規則,以標識其在技術平臺上的唯一合法身份。
(6)安全規范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直至安全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安全漏洞都可能威脅全局安全。
2.3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規范
綜合性的平臺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規范的建設涉及信息資源提供方、信息資源管理方、信息資源使用方、技術平臺管理運維單位、技術平臺建設單位等其他相關部門及人員,管理對象包括信息資源、技術平臺。主要包括如下規范:
(1)信息資源公開規范
通過本制度,鼓勵各單位公開內部可共享信息資源,規范約束信息資源提供方及時準確提供最新共享信息資源,明確信息資源提供方的信息公開職責,做到“一數一源”,公開信息資源的備案制度,獎懲考核辦法等。
(2)信息資源動態管理規范
明確共享交換信息資源采集、注冊、存儲、更新、注銷管理辦法,保證共享數據庫中信息資源的鮮活性。對共享數據庫中數據資源實現動態管理。
(3)信息資源安全管理規范
本辦法明確信息資源供需雙方共享交換信息的安全保密協議制度,保證信息資源在采集、存儲、備份、訪問授權、傳輸、使用等過程中的安全。
(4)信息資源共享查詢規范
本制度明確信息資源使用方共享查詢信息資源的管理流程,獲取信息資源后的備案制度等。
(5)信息資源服務規范
規范信息資源的轉換格式和方法,互操作的方法和規則,以及認證、目錄服務、服務接口、圖示表達等各方面。服務類規范包括有信息發現服務標準、訪問服務標準、表示服務標準和操作服務標準等。
2.4平臺管理維護規范
(1)平臺管理辦法
明確信息資源提供方、使用方、平臺運維、建設單位等相關部門及人員在平臺運行維護、日常管理中的責權利關系、職責等。
(2)平臺對外服務指南
本指南說明技術平臺為各部門應用系統提供的支撐服務,技術平臺支持的不同接入方式,每種接入方式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3)平臺安全運營管理規范
就技術平臺部署環境、設備安全、運行安全、信息安全、安全審計等各方面做出規定,全面保護技術平臺安全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