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源 黃瑩娜 楊春欣
摘要:針對我校圖書館數據資源的日益豐富和重要,介紹了SAN架構在我館網絡存儲中的應用,分析了SAN架構在網絡存儲中的優越性。
關鍵詞:網絡存儲;SAN架構;圖書館;數據資源
1背景
近年來,隨著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蓬勃發展,圖書館借還書系統以及各類數據庫系統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我們調研了直接存儲(Direct Attached Storage,簡稱DAS)、以LAN接口連接的網絡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簡稱NAS)和以高速光纖通道連接的存儲區域網(storage Area Network,簡稱SAN)等三種方案,分析各自的特點、存儲效率以及可擴展能力等,最終我們認為選擇SAN架構的數據存儲、備份方案,更能滿足我館數據量大、傳輸速率要求高、可擴展能力要求強的特點。
2SAN技術
SAN(存儲區域網)是指獨立于服務器網絡系統之外,近乎有無限存儲容量的高速存儲網絡,采用FC+SCSI的應用協議作為存儲訪問協議,它通過專用的集線器或交換機和網關,建立起與服務器和磁盤陣列之間的直接連接。從物理結構上來看。一般由三個基本的組件構成:接口(SCSI、FC等)、連接設備(光纖交換機、光纖路由等)和通信控制協議(IP和SCSI等)。這三個組件再加上存儲設備和服務器就構成SAN架構的數據存儲。備份系統。
SAN有很多的優點:首先SAN走的是FC(光纖)協議,這種協議采用的是直通數據流方式,不像TCP/IP和ISCSI協議那樣。一個一個包地發,還得打包,或者還得排列數據塊,所以速度上快了很多。SAN采用的是集中式管理模式,能充分地應用存儲空間,也不必宕機和中斷與服務器的連接,便可以增加存儲。SAN可以更好地控制存儲網絡環境,滿足圖書館系統在性能和可用性方面的需求,SAN利用高可靠和高性能的光纖通道協議來滿足這種需要。開放的、業界標準的光纖通道技術還使得SAN非常靈活。SAN克服了傳統上與SCSI相連的線纜限制,極大地拓展了服務器和存儲之間的距離。改進的擴展性還簡化了服務器的部署和升級,保護了原有硬件設備的投資。
3網絡存儲在我館的應用
我館在2003-2005年之間,應用的是SAN存儲區域網絡(也就是把多臺服務器和多臺存儲設備構成了一個網絡,只是這個網絡用的是光纖協議)。SAN由FC卡、光纖跳線。FC(光纖)交換機,光纖存儲設備等組成。當時我們應用的是大恒FS8200雙控光纖磁盤陣列2臺/2TB的存儲,加上我們原來的愛迪普磁盤陣列2TB的存儲,一共是6TB,分別分給六臺服務器使用。IBM445(小型機服務器)主要用于圖書館的VQD點播等視頻應用。寶德服務器用于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應用。其他同方服務器我們分別用于CNKI期刊、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醫藥信息系統。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CBM、SCI等檢索軟件,還有一些其他的中外文數據庫的應用。
系統主要特點:在SAN環境下,每臺主機都可以直接訪問備份設備。系統在執行數據存儲操作時,通過配置相應的存儲管理軟件,可以直接通過SAN存儲。共享、備份數據,釋放了傳統存儲方式對LAN資源的占用。
主要存儲設備:大恒ACCSTOR DS800oF磁盤陣列、BROCADE3200光纖交換機。
我館現在的網絡拓撲結構采用的是雙鏈路冗余的光纖SAN架構。采用7臺服務器、3臺大恒光纖存儲設備、2臺博科的3200光纖交換機、13塊光纖通道卡連接而成。每臺服務器配置兩蛺光纖通道卡,每塊光纖通道卡分別連接到互為冗余的SAN光纖通道交換機上。同樣地,每臺磁盤陣列設備也通過兩條光纖通道連接到SAN光纖通道交換機上。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了每條鏈路的暢通,沒有單點故障。如果一臺交換機或磁盤陣列出現故障,服務器就會通過另外一條鏈路連接到交換機和磁盤陣列,保證了圖書館網絡的安全運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數據的可用性。今年我們又增加了一個大恒的DS5412存儲設備,4TB容量。采用的是直鏈方式。主要用于一些重要的圖書數據、流通數據和讀者數據的備份,防止數據丟失。
4結語
在數據資源日益重要的今天。選擇一個好的網絡存儲方案,是至關重要的一件大事。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隨著圖書館自動辦公系統的應用,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廣泛開展,數據庫資源越來越豐富,數據量越來越大,數據資源越來越重要,我們更應該建設好我們的網絡數據存儲系統。SAN架構的網絡存儲方案在我館的應用減輕了硬件、軟件系統維護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壓力,使得軟硬件資源實現集中共享,保障了數據資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