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辦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該秉承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發展、溝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等原則。完整、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該由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創造性實踐三大模塊構成。從效度的角度看,這個體系的構建將有利于學生專業意識的增強、專業技能的提高、實現科研創新能力質的飛躍。
關鍵詞: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創造性實踐
新辦高職師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其學生實踐理論、驗證理論和發展理論的關鍵,是其學生貼近實際、體驗專業、激發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主要途徑和手段之一。教育部2001年下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蓖瑯樱瑢嵺`教學在新辦高職師范類專業的教學工作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構建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與體系則是實踐教學取得實效,達成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
新辦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構建科學的
實踐教學體系應秉承的理念
實踐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原則為基礎教育培養高質量的師資是新辦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毫無疑問,其實踐教學內容的取舍與體系的建構也應建于這個基點之上。但作為大多從傳統的中師升格改制而來的高職師范類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既與傳統的中師有別,也不同于其他高師院校,與高職工科類專業差別則更為顯著。因此,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規劃與實施應緊扣培養優秀師資這個總體目標,同時著力在遵循“共性”的基礎上凸顯“特色”。
實踐教學堅持辦學適應社會發展的原則 我國已經提出創建“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未來的教師更應具有創新的品質。因此,新辦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也應不斷開拓渠道,豐富形式,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創新的精神與實踐的能力。
實踐教學溝通理論與實踐的原則 傳統的師范教育模式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重視理論的講授,輕視乃至忽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研究表明,人類的知識可以分為公共知識與個人知識。真正指導教師教學行為的是其個人知識,但教師的個人知識不一定是理性的、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知識,這就需要將公共知識轉化為教師的個人知識。實踐教學以實踐取向、行為取向的課程安排則有效地架設了兩者之間的橋梁,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有效溝通。
新辦高職院校構建師范類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就是指在師范教育中,努力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有目的、有組織地突出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使學生所學的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內化為良好的教育教學素質,進而轉化為合格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技能的系統化的師范課程與教育模式。筆者認為,新辦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由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和創造性實踐三大模塊構成。
基礎性實踐教學 基礎性實踐教學主要安排在一至二年級,這個環節主要包括軍事訓練、生產勞動和基于課程教學進行的實踐性鍛煉。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對剛入校的新生有必要進行軍訓,軍事訓練可占1學分,勞動課也應納入教學計劃。此外,由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該滲透到每門課程、每個教師的教學之中。專任教師應該結合各自的課程教學內容靈活運用課堂講授、問題討論、案例分析、小論文、研究性學習、課下閱讀、課后輔導和網上答疑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使各課程教學蘊涵實踐教學的因素。
專業性實踐教學 專業性實踐是專門化的、制度化的實踐教學階段。這個階段高職院校應為每個學生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以記錄學生的專業發展軌跡。此環節包括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案例教學、頂崗實習等。(1)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筆字”、班主任技能、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多方面的職業技能都是合格教師所必須養成的。高職院校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師范生進行長期、專門的訓練,并且經常性地舉行師范生職業技能大賽以創設氛圍、進行激勵。同時,微格教學對學生的這些職業技能訓練也具有重要意義。(2)案例教學。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教育原理、觀點與方法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作為溝通現實教育世界與大學生學習世界的橋梁,無疑可促使師范生更快地適應工作情境的挑戰。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一方面可以要求所有教師學習研究案例教學法,提高編寫教育案例、組織實施教育案例的能力,改革既有的課程施教方法,在所教課程中恰當運用案例教學。另一方面要組織專門的案例教學活動,搜集、精選典型的教育案例,構建專門的教育教學電子案例庫,實現校內資源共享。(3)頂崗實習。首先是深度合作。借助政府平臺,高職院校與頂崗實習基地結成戰略聯盟,進行深度合作。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的學生將在實習期間頂替基地某個教師的教學崗位,而被頂崗的教師期間將到高職院校參加脫產的專業發展培訓。其次是全方位實習。實習生將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全方位實習,包括備課、教學設計、聽課、試教、評課、課后輔導、批改作業等教學環節,也有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進行日常班級管理、開展班團活動、轉化學生不良思想傾向等班主任實習工作,還包括協助頂崗實習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基礎教育調查研究等等。再次是零距離就業。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在“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下,高職院校應該把實習與就業緊密聯系起來??梢圆扇∩吹貙嵙暋⑸吹鼐蜆I的戰略,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實現就業;同時,通過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實習,學生在實習學校大展身手,一展才情,也會得到實習學校的認可,從而實現就業。高職院校應為每個師范生建立專業發展檔案袋,將學生的代表性教案、實習總結、實習反思總結、聽課記錄本、教師專業潛質發展反思記錄、專業調查報告、實習的考核結果等文字性材料都一一歸檔,作為師范生專業發展軌跡的佐證。
創造性實踐教學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主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設計)、大學生創新杯、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大學生科研立項等方式來進行創造性實踐教學。(1)研究性學習。實踐證明,繼續沿用傳統中師的教學方式,難以很好地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難以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因此,學習方法的創新更顯得重要。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養成科學探究的精神與能力。(2)研究方法的傳授與鍛煉。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應該把《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系統傳授科學研究方法。同時,教師應該創設機會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撰寫課程論文、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大學生“創新杯”、大學生科研立項等都是增強學生研究意識,提高研究能力的好途徑。(3)正規化的論文創作訓練。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應高度重視學生學年論文,尤其是畢業論文的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是師范生知識累積、創造精神、研究能力的重要鍛煉與檢閱。學生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的寫作實行導師制,論題的選擇與論證、材料的收集與典型化、理論假設的提出與驗證等整個論文的寫作過程都由科研能力強,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加以引導,確保學生通過嚴格的教育研究訓練,為其專業發展夯實基礎。
新辦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意義
新辦高職院校師范專業努力構建一個較為科學的、完善的、制度化的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標志著其實踐教學已經開始走出經驗化的摸索階段,對師范生的專業發展將會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有利于學生專業意識的增強 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搭設起了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之間的橋梁,使實踐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畢業前夕的教育實習,而是架構了一種貫徹整個求學過程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專業熏陶體系。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對“我將是誰”的職業意識將會有明顯的增強,對“我將何為”的職業效能感將會產生自我認同。這樣,學生的專業意識也將進一步增強。
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落實,旨在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比如通過專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將更加準確、規范、優美;學生將能夠制作出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微格教學,學生的課堂導入、口語表達、教學板書、組織教學等教學技能將會有大幅度提高。案例教學、頂崗實習、實習反思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對具體的教學情境、管理情境產生自我效能感。學生的教學能力、教育事物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對社會的理解與體驗的能力也將得到增強。
有利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質的飛躍 隨著教師專業化的來臨,教師作為研究者成為教師教育的總體趨向。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把創造性實踐教學作為整個體系的重頭戲,通過教育科研方法的系統傳授、各類性質論文的撰寫訓練、多種科研活動的組織開展等專門化的訓練,達到增強學生的研究意識,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的目的,實現學生科研創新能力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羅三桂.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
[2]孟繁英.對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思考[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3).
[3]王妙.高職課程“實踐型教學”改革探索[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5,(6).
作者簡介:
羅紅艷(1974—),男,湖南洞口人,碩士,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政策。
(本欄責任編輯:孟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