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江

國家投入4萬億巨資擴內需令人振奮,重慶大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很快感到“4萬億內需計劃對我們相關業務拉動作用明顯”,成了大江集團找市場、拓商機的“富礦”。
大江集團公司總經理、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公司董事長楊川表示,國家投入4萬億元及出臺的部分產業振興政策,使他們進一步明確了該上哪兒找市場。迄至2月,大江已敲定的今年新增訂單金額已達15億元,旗下三大板塊主營業務均實現了逆市增長,出現了全國搶大江專用車訂單、大江曲軸市場需求出現“井噴”……眼下火熱的生產經營形勢,為大江以十足的底氣奮戰牛年,順利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難怪去年歲末就有內行人士稱,大江集團“這個冬天不怕冷”。其中的深刻原因,值得關注與探討。
后發制勝,培育了抗風險能力
大江工業集團是由9家軍工企業搬遷到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鎮組成的全國最大三線合并搬遷企業。在全國及重慶市諸多先行一步的軍工企業早已搶占市場先機的不利形勢下,這家于2001年建成的集團公司奮起趕超,以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改革,理清、處理了歷史遺留問題,完成了子公司的改制;制定實施構建軍民結合的新型企業集團,打造三大主導產品,提升發展、贏利和核心競爭力三大能力,實施成本、新品、質量、體系、文化、營銷六大工程的“1336”戰略,已連續數年保持25%~30%的年度增長,短短幾年就從10億元的產銷規模做到了30個億。擁有共同組建的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7個全資、控股子公司,并參股組建了10余個合資公司。大江“后發制勝”的快速發展,受到中國兵裝集團、重慶市委、市政府和業界的廣泛好評。
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來自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內涵素質的提高、良好的生產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的培育及由此造就的拳頭產品。2008年,大江經歷了嚴重自然災害的考驗,更面臨著原材料大幅上漲、資本市場大幅下跌和世界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但在兵裝集團“622”戰略的強大牽引下,大江認真貫徹落實兵裝集團工作會議及徐斌總經理講話精神,按照“好字優先,好中快進”的發展要求,全面夯實發展基礎,不斷增強發展能力,著力打造重車橋、專用車及液壓支架三大產品平臺,實現了產銷雙豐收,全年實現30億元的銷售收入,創造5 300萬元利潤,經濟技術指標創歷史新高,躍升至重慶市80戶重點增長企業第20名,躋身中國機械工業500強第198位,企業綜合規模名列重慶前四,與資深軍工企業長安、建設和嘉陵等前三名的差距越來越小。
在2008年極為不利的大環境下,大江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楊川認為主要在于公司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兵裝集團徐斌總經理提出實施的“124”方針精神,充分認識大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明確“以車為主、為車配套、靠車發展”的方針,理清分三步走打造百億大企業的發展思路,根據去年的市場變化及時轉換思路,對產品進行了換代升級,及時調整了營銷策略,才使得大江的產品在整個經濟不景氣的局面下保持了產銷兩旺,呈現出逆市增長的強勁勢頭。比如,開發高速比、大扭距車橋并對產品進行輕量化改進,使車橋在減輕重量、提高承載能力的同時,還節約了很多成本,其競爭力大大增強。
內治外拓,逆風而上擴市場
楊川總經理告訴記者,“營銷思路上的改變讓我們受益匪淺”。2008年大江實現了從民品到軍品、從地方市場到全國市場、從全國市場到國際市場的營銷擴張。不僅與以往的老客戶維持著緊密的合作,還與中國重汽、鄭州宇通等汽車巨頭結盟,進行產品配置。定位高端的大江邁克車橋在工程自卸車細分領域,為一汽解放、安徽華菱、北奔重汽等提供配套,成為了一汽解放拳頭車型奧威的獨家供貨商,奧威出口的工程自卸車全部采用了大江車橋;在工程機械領域,著名的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也均大規模采用了大江車橋產品。
除民品銷售火爆之外,在軍品市場上,大江車橋也表現優異,2008年僅軍品的銷售就有2億元。楊總說,“在國際市場上,我們也進行了有效突破”,大江的車橋沖破阻力隨整車出口且數量可觀。“除去俄羅斯等傳統優勢市場之外,我們對韓國等新興市場也進行了開發,目前出口銷售已經取得有效突破。”
但大江并未因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和去年以來的逆市擴張而有絲毫的懈怠。楊川告訴記者,企業在管理知識、技術儲備等方面還亟待加強。為此,2008年大江拿出300萬元,在員工、班組長、中層和高層管理人員四個層面進行多種形式的針對性培訓,進一步推進治理和改革,大力提高隊伍素質。“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日漸加深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增進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要做好企業的成本控制,實行精益化管理。“我們強調的不是簡單地加強管理,而是要將企業的成本控制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并使其成為一個長期的控制鏈條”。

開門紅奠基,底氣十足戰危機
大江以內強素質、外爭市場的大力度進取,成為了目前為數不多的“不怕冷”的企業,這從近期大江的豐碩收獲可見一斑——今年2月28日,全國專用車商務大會傳出信息,大江專用車(包括高空作業車、吊車、起重機、自卸車等)在國內供不應求,去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增幅高達178%,今年伊始又拿到了2億元的大訂單,并引起了歐洲專用車巨頭的關注。今年前兩個月獲得的超15億元新增訂單中,液壓支架及相關業務貢獻了4億余元,車橋及汽車零部件業務拿下了3億余元。前兩月的訂單金額已占全年銷售計劃約四成。受國家小排量汽車政策影響,一季度該公司微車發動機曲軸訂單超過8萬件,出現了業界難得的“井噴”,為大江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種大好形勢下,大江集團今年銷售任務有望提前完成;大江宣布,2009年不僅不裁員,反而將逆市擴編,并為員工加薪。
難得的生產經營形勢,不但為大江從容應對金融危機奠定了基礎,也為大江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改造傳統產業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大江專用車公司加快產業升級步伐,目前已完成調整產業結構的技改資金2 900萬元,下一步將投入1億元持續技改,大幅提升專用車的生產制造能力。大江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產品GKH25型高空作業車順利通過總體方案評審,現已全面進入各分系統的設計。集團公司沒有因金融危機減少對環境治理的投入,反而投入203萬元加大治理粉塵排放,使排放達到國家標準并通過了環保局檢測。進一步加強優質服務,啟動了大江信達車輛公司的“暖冬”服務工程,以品牌營銷、服務營銷的理念提升公司的市場營銷能力、客戶響應能力和研發設計能力,力求盡快把“大江邁克”打造成中國特種車第一品牌,并以“立足重慶、做強西部;輻射全國、做強外貿”思路,與全國經銷商簽署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在產品銷售、市場開拓、售后服務、信息溝通等領域廣泛合作,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復合性營銷網絡及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
楊川指出,2009年是全面實現兵裝集團“六年兩步走翻兩番”622戰略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大江由“追求發展速度”向“追求發展質量效益”轉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的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前所未有,必須認識具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嚴峻形勢,增強把握大勢、穩妥應對的能力,從而解放思想,堅定信心促增長;強身健體,主動搶抓新機遇;創新求變,不斷培育核心競爭力;苦練內功,向精益管理要效益。這樣,大江才能在新一輪經濟調整中把握先機,把握主動,贏得勝利。
楊川說:“2009年,盡管金融危機依然在加劇,但我們還是將計劃定在了38.5億元。”為此,大江在去年開始實施“1336”戰略的基礎上,制訂了更為具體的“1233”計劃以推進今年的工作。“1233”計劃即:一集中,集中優勢資源向重車橋、專用車輛、液壓支架等傾斜,培育優勢和贏利產品;二深入,深入打造學習型企業,深入推進質量工程和成本工程;三創新,大力推進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升級創新,并在民品的質量和技術取得有效突破的同時,把重點放在軍用產品的質量改進上,力爭在軍民品兩方面都獲得質量效益型的內涵發展,在2009年的艱難環境中作出大江人更大的新貢獻。
[責任編輯 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