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這些年來最寧靜素雅的生活,寧靜得近乎奢華。早上賴床,吃各種各樣的水果,喝單調的白水,百無聊賴地把春夏秋冬的衣服一箱一箱地投入洗衣機,迅速整理好該送人的那部分。曾經很多友人不解,那么多錢都花到哪里去了,看到這一套套、一件件就會明白,有太多不是真實的需要,而是巧立名目買下只供穿一次或一次也未曾穿過。有一些衣服是越存越顯名貴的,以前我常想這與價格有關,如今也不得不信,還是有經典的便宜貨與昂貴的倒霉貨之說。前天買了L ILA14.8折的毛裙子,第一次試那裙子時是在中秋,那時不知怎么一心想帥起來,拒絕風情曖昧的衣物,即便身邊的友人一再勸說,卻還是忍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ONLY。可是圣誕再試那條裙子,卻又愛不釋手。可能包含了小小的虛榮,我穿著它在鏡子前左顧右盼,沒幾分鐘就招惹來很多女人。售貨小姐說你別走,就穿著它幫我們賣貨。購物欲這件事,就是如此被培養出來的,小虛榮,加上對少年時期的心理補償感。
在整理衣物時發現好些有趣的事:比如第一批被扔掉的,多是與心情有關而購買下來的衣服。當時的心情和發生了什么事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那件衣服也就成為一般,沒有留下的必要。我曾買過一件特別不適合自己的天藍色體恤,如今我連洗它的心情都沒有。我那揮之不去的感性控制著消費。第二批扔掉的,是那些被突然而來的寒流或暖流襲擊而心生害怕所產生的衣物。我就是會在突發事件時顯得緊張,然后為了單純的目的而忘記好看。到現在我都還是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人,心智不太成熟。最終留下的衣服,它們有差不多的顏色,有一些款式一樣,洗滌方式也大體相同。可以成群結隊地放到洗衣機里,有微小的色差,卻不會造成彼此的侵害。它們多是淺淺的米色,藍灰或白灰,杏色或淡橘色。它們是一些個性全無的顏色,卻一而再地罩住華年里的江河日月。或者,我心中隱隱藏著些淡定安然的想法,希望今后的時日是沉靜又清白的光陰。
不知從何時起,我越來越在意好看這件事。前日與好朋友匆匆一面,想說的話都沒說,在倉促中竟說:我只聽說你到上海后越來越好看了,就想著見你該穿什么樣的衣裳。那天,我穿了一色的黑。她說果然很好看。這對話之中,隱藏了很多外人不可能聽懂的玄機,眼波流蕩處,只有我與她是明白的。好朋友欣欣家的公主據說最喜與我見面,喜歡我的水晶和指甲,一天有女孩送她假的水晶項鏈,她扔到一邊,我要200萬的。僅僅是6歲頑童,見識與我當年真是不同。可我想,能要200萬水晶的女孩,日后是不會因一勺羹而下嫁一個男人的吧!女孩,能守住自己已經算好。
有沒有人把穿好衣裳當成人生理想?這個理想是不是太淺薄浮榮?要我說,這也是個不錯的理想,人世間,更符合心性或更接近私欲的理想,實現起來才猶如一棵有根的樹。容易存活并不顯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