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霖

盡管在最終調查結果出來前,尚難以用誰是誰非簡單概括和定性,但此案值得追問。
2月15日,中資商船“新星”號被俄羅斯海防艦艇持續炮擊后沉沒于遠東海底。24日,俄方宣布搜救工作結束,仍有7名中國船員失蹤,生還希望渺茫。這是近年來比較嚴重的一起海難事件,給平穩的中俄關系帶來不快。
綜合各方零碎信息,可以拼接出“新星”事件的大致過程:該船在俄羅斯遠東最大不凍港納霍德卡港卸貨前后,與收貨方發生糾紛并強行離港,俄海防巡邏艇接到安全部門通報后追擊,在通過各種方式叫停未果后,持續開槍開炮,致使船體受損嚴重,無法繼續前行,只得調頭返航,并最終沉沒。
此案并未畫上句號,相關方面進入深度交涉、調查取證和法律應對準備階段。相對于死亡數百人的空難及中俄關系大局而言,這或許小事一樁,但事關7名同胞生死,無疑是不能潦草的大案。就案子本身而言,有些蹊蹺和懸念,在最終調查結果出來前,尚難以用誰是誰非簡單概括和定性,但值得追問。
追問一:“新星”號為何強行離港?關于這個原因,有兩種未經證實的說法:第一,該船交付的大米是與供貨條款不符的劣質貨,俄收貨方拒收,并向公司索賠,甚至威脅要求法院扣船;其二,收貨方照單卸貨,卻要求賣主補償數十萬美元,并以此拒辦貨船離港手續,船長則根據期租人要求擅自離港。顯然,“新星”號缺乏離境手續似無爭議,懸念只是為何“闖關”?是缺乏法制觀念,還是另有隱情?
追問二:“新星”號為何寧沉不停?俄方稱,“新星”號12日深夜非法離港,俄巡邏艇即開始追堵迫其返航,直到13日下午17時船體中彈被迫調頭,時跨30多個小時。即使按獲救中國海員所言,俄方開火達“數小時”,“新星”號為何依然不聞不停,延續“闖關”行動?是如俄方宣稱的以船體巨大而藐視俄執法快艇,還是懼怕落入追擊者之手而冒死逃脫?俄方公布另一個說法是:期租人用英語通知船長不能按照指令停船。30多個小時內,還發生過什么?
追問三:俄快艇開火是否違法?外籍人員、貨物和交通運輸工具進入他國領土、領空和領水,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東道國執法機關依法管轄,此乃天經地義。但是,涉外執法既要依據國內法律,也要遵守國際規約和雙邊關系準則。俄炮艇先后對一艘民用外國商船發射500多枚槍彈,無論是履行海事行政管轄權還是刑事管轄區,是否都涉嫌濫用武力?哪個層面的指示?深層動機何在?另外,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2海里領水范圍的規定,“新星”號下沉處早已超出這一范圍,俄方顯然已將追擊和軍事行動延伸到公海,是否違反了國際法和海洋法?
追問四:“新星”號沉沒的關鍵原因是炮擊還是浪擊?長98米、寬約15.8米,滿載排水量為5000噸的大貨船遭遇一般風浪不會輕易沉沒。俄方公布的錄像顯示,在其巡邏艇追擊、射擊乃至“新星”號明顯傾斜的時段,海面略有風浪,“新星”號沉沒的主因顯然是炮擊嚴重損壞船體導致船艙大量進水而側翻、沉沒,是人禍無疑,絕非俄方所云的天災。
追問五:中俄關系能受多大的影響?“新星”號為中國浙江某公司所有,由廣東某公司運營,被香港某公司租用,注冊塞拉利昂,由印尼管理層掌舵,普通船員為中國人,供貨對象是俄羅斯人,前后的商業關系和組織結構復雜但也清晰。由于受害主體是中方人員和財產,中國政府從前后方兩條線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并多次交涉,敦促俄方盡快查明真相,給個令人信服和接受的說法,體現了外交為民的理念。
有人擔心這一事件會給中俄關系造成不睦,其實未必。這顯然是一起由民間貿易糾紛引起、俄方粗暴執法而激化矛盾造成重大損失的孤立和單純事件,人為拔高缺乏法理依據。我相信,待水落石出,中俄雙方一定會在維護雙邊友好關系大局的前提下妥為善后。但是,作為血的教訓,恐怕需要所有各方痛定思痛,因為此案損失的還不僅有寶貴的生命和財產,還有同樣珍貴的外交資源、雙邊友誼和國際形象。(作者為博聯社總裁、國際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