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波

給公務員發房貼說明如今的房價已經過高,不如降低房價更為有效。
最近媒體報道了某地將為工作滿一定年限的公務員發放房貼,消息立刻引起一片嘩然。焦點地產網的調查結果顯示,62%的購房者對此表示反對。為什么公務員分房“不差錢”?這是廣大群眾質疑最多的一個問題。
筆者認為,公務員發房貼說明如今的房價已經過高,尤其是對進機關不久、家庭收入不高且住房困難的公務員而言。中國高房價原因很復雜,是暴利、保障住房缺位、投機過剩(沒有所得稅和物業稅)、腐敗(主要是房地產領域的權錢交易)等等共同推動了高房價。
中國房地產領域是腐敗(權力和金錢聯姻)的高發區,在這已不是“新聞”,但“炒房處長”、“炒房局長”乃至“炒房區長”們的“前腐后繼”,卻是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的。
1998年中國住房進入商品化軌道,公務員的收入在我國應該算是中上水平,假如公務員都需要房貼(一刀切并不合理,有些公務員本身家庭就不缺住房),那么廣大的工人、農民不是就更有理由需要房貼了嗎?給公務員發房貼有失社會公平。除了廣大低收入者的住房需要納入政府保障體系以外,公務員的房貼花的是全體納稅人的錢,必須要統籌兼顧。
與其發放房貼,不如降低房價。中國的房價收入比(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大約在1:15左右,遠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3—6倍的合理區間,尤其是中國由于長期以來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缺失、住房結構的嚴重不合理(主要是戶型偏大)、投機過剩及人均土地資源的稀缺,住房的供給和老百姓(尤其是占權重最大的廣大中低收入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嚴重不匹配,房價長期虛高,近10年來中國房價幾乎是“年年漲、月月漲”,房地產風險和泡沫日益積聚。
最近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領導都表態“不支持高房價”。但政府面對非理性的高房價還需要更多的作為。“購房退稅”、“購房進戶口”、“賣房降稅費”、“取消經濟適用房”等“托市”政策及呼聲卻層出不窮,有的雖然因為質疑強烈而尚未實質啟動,但也不是毫無來由的。
筆者認為,與其給公務員發房貼,不如引導開發商和投機客主動適應市場、降低房價。中國房地產的剛性需求(有效需求)被更剛性的房價擊得粉碎,當今中國房地產內需乏力,全是高房價惹的禍。
中國房價高處不勝寒。在保障住房嚴重歷史欠賬的情況下,竭力“托市”無異于把高房價的風險轉嫁給中低收入者。無異于讓投資客和開發商“拔高出貨”,這是不公平也是不明智的。決策者們不如加快和加大各類保障住房的建設。尤其在長三角等高房價地區,由于全世界投機客的蜂擁而至,廣大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難問題實際上更加突出,要適度放寬經濟適用房的受益面,并要加強保障住房分配的管理和監督工作,防止出現保障住房分配過程中權力尋租和新的不公平。(作者為中國房地產界獨立撰稿人,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