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踏進了一個“美元陷阱”,但是這不成為越陷越深的理由。
一個通俗說法是,如果你欠了別人100美元,麻煩是你的;如果你欠了別人100萬美元,那就是債主的麻煩了。對中國而言,這個麻煩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今年3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7680億美元,還不包括美國兩大聯邦住房按揭擔保機構發行的具有準國債信用的債券。保守估計,中國對美國政府的債權至少有1萬億美元,平均每個中國人約700美元。日前美國財長蓋特納訪華,FT中文網載吳錚文章說,作為美國政府的首席賬房先生,拜會自己的最大債主,蓋特納北京之行的意圖非常明顯。按照美國財政部官員的說法,就是向中方保證,盡快減少赤字,維護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的投資安全,并以此說服中國繼續借錢給美國政府。
奧巴馬政府想借更多的錢幫美國擺脫經濟危機,因此加大了發債規模——那中國應該相信蓋特納的安撫之辭嗎?文章說,中國不能太當真。相反,中國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貶值風險應當有清醒認識,逐步減持或至少不再繼續增持美國國債,同時減少長期國債所占的比重。
文章說,美聯儲現在正憑空發行美元,買入美國的長期國債,長期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中國踏進了一個“美元陷阱”,但是這不成為越陷越深的理由。不論中國是否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中國手里的美元資產都將貶值——美國政府已經選擇用更大的赤字來擺脫這場危機,而這場危機本身就是美國政府和家庭長期赤字的結果。中國繼續買入美國國債在未來可能蒙受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