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泰
上一波的地產盛世,讓我們顛覆了許多常識,現在要講回歸,并不十分容易,就像將一度放縱的諸位神仙請回原位,一樣的不容易。
今年過年賀歲,應該感謝馮小剛,講了個非常好玩的故事:“非誠勿擾”。
2008這個冬天,寒氣逼人,前所未有。馮氏笑料和葛派幽默,調就了這么一道搞笑大餐。電影票房的收獲是一回事,讓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各種身份的人們,都開心地釋放一下嚴冬之下的陰沉和憂郁,是另一回事。
大概因為房地產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巨大影響,善于植入廣告的馮導,很不避諱地為杭州西湖邊的一個樓盤,做了煽情的推介。至于那個很不靠譜的推銷墓地的應征女郎,假如推銷別墅,“秦奮”會不會動心呢?猜想下來,馮導說不定掂量過這個構思,但是一旦卷入地產業太深,故事也許就不好講了。
因為2008年的地產,委實難以讓人興奮。業內有人士總結,2008之中國地產:六神無主。
一是主管部門手忙腳亂,調控、救市金牌不斷,民生保障和市場供給的天平,總是搖晃不定,怨聲四起。二是開發商焦頭爛額,從暴利飛揚的云端里跌將下來,大呼“豬堅強”也罷,痛罵“拐點論”也罷,總之樓市不振,備受煎熬。三是銀行首鼠兩端,當初的房貸寶貝,一下子成了風險包袱,或想小開閘門,一怕有違禁令,二憂“肉包子打狗”,道不盡的為難。四是自住用家,觀望猶疑,期待一跌再跌,終究心神不定。五是投資買家畏懼縮手,心冷如冰,投機炒客深度套牢,心焦如火,罵聲不絕。六是地產輿論左右生風。其中,各方媒體唯恐沒有焦點話題,“斷供”、“崩盤”一類的刺激不厭其煩。民間話語則是非常生猛,義憤多于思考。而一直代表主流聲音的某些經濟學家們,不是以“破窗理論”來深刻觀照地震之后的房地產機會,就是面對金融海嘯高談“我們需要感謝這場危機”,為中國地產開了許多方子。對他們的“學術立場”,民眾多半表示失望。
所以,馮導沒有過多植入地產細節,是一種聰明。要是真為地產拍一部賀歲片,業界多有熱心大勢研判的人士,大綱文本,洋洋灑灑。我比較喜歡的是一個簡明設想:諸神歸位。
一來政府做好保障房的文章,解決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問題,斯為“抱好自己的孩子”。至于市場的復蘇、消費需求的刺激,還是多用經濟杠桿,適時、有度。二盼開發商面對樓市的深度調整,從自身做起。造出令人滿意的房子,拿出令人心動的價格,珍惜房價合理調節之后交易放量的暖冬氣象,洗滌暴利思維。洗滌不力,就要接受行業洗牌,此等洗禮,誰也難免。三望銀行擺好身段。政策層面既然允許盤子有所松動,理當非常專業地用好頭寸,而且需要面帶微笑,歡迎地產融資多元化的實際動作。當然,嚴控風險,任何時候都是第一位的題中之義。四愿剛性需求買家,挑得心儀的物業,該出手時即出手——天底下基本沒有神仙,能夠算定何時最宜抄底。五勸投資客,四面試手未嘗不可,權利享有與風險擔當,是一個銀幣的兩面,心態平和而理性,輸贏皆認,方為好境界。至于投機客,探頭探腦,聽憑率爾為之,不要想主宰世界,先主宰好自己的內心就可以了。六說地產輿論,或許還是忽風忽雨,一律清心寡欲,很難。但是媒體為天下之公器,肩擔道義和心懷責任,是起碼職業操守。堅持正面傳播,盡管言易行難,還是要努力去做。草根聲音,當然擁有自由,但是也當知道,直言之可貴,在于追從真理,放任而無邊界,至少是不可愛了。至于一向喜歡為中國地產立言的某些經濟學家們,出于尊重,希望在屁股未從利益板凳上抬起的時候,多研究些學術,少攪和些地產。中國地產這一潭水,遠沒有到清澄如詩的境地。學術尊嚴無比寶貴,何必輕擲聲名?地產俗事,還是讓不能免俗的人等去呼喊與出汗吧。
這或許就叫“諸神歸位”,也叫做“一切回歸常識”。當然,上一波的地產盛世,讓我們顛覆了許多常識,現在要講回歸,并不十分容易,就像將一度放縱的諸位神仙請回原位,一樣的不容易。怎么辦?唯有拿出人皆可備的誠心來。還是化用一下馮導賀歲片的名字:有誠無擾。(作者為資深地產評論人,深圳星彥地產品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