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洪

奧巴馬的“百日新政”中,動輒數千億的開支項目固然吸引眼球,但其實,他的 “巖上之屋”理念則最具前瞻性。
奧巴馬最近肯定對豬很“感冒”。上周恰逢他執政百日,本想總結政績、展望未來,不想突然鬧出個“豬流感”(現在準確地改稱甲型H1N1流感),害得他不得不臨時變更議題,將如何防治新流感作為“執政百日”記者會的第一要務。
目前的流感,不過是奧巴馬“百日新政”的插曲。但經不起摔打的陶豬儲蓄罐,則肯定是奧巴馬心頭之痛。因為他執政下的美國經濟,與這個儲蓄罐何其相似!
怎么辦?奧巴馬的對策,就是借此打造一個摔不壞、砸不爛的儲蓄罐,或者用他自己的話說,建造一個“巖上之屋”。他近日在華盛頓喬治敦大學的演講中,引述《圣經》中的比喻說,建在沙上的房子會倒掉,但建在巖石上的房屋卻能依然屹立。
奧巴馬事后解釋,美國必須重建經濟基礎。在過去10年中,40%的美國企業利潤來自金融領域,這是不可持續的;美國經濟必須深刻轉型,政府將通過制定新的教育、醫療衛生、能源計劃,為經濟新的騰飛奠定堅持的基礎。
奧巴馬的“百日新政”中,動輒數千億的開支項目固然吸引眼球,但其實,他的 “巖上之屋”理念則最具前瞻性。奧巴馬正打算以這次危機為突破口,使美國經濟進行深刻轉型,其結果,不僅對美國經濟,也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以總額7870億美元的奧巴馬“新政”為例,其中很多是短期的刺激經濟行為,但更不乏長遠著眼之舉。比如,“新政”中相當部分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研究,這也將是艾森豪威爾總統開始州際公路建設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對醫學、數學等基礎科學領域的投資,用奧巴馬的話說,也是美國歷史上投入最大的一次,將促進一系列的“新發明和新突破”。
投資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奧巴馬認為,在當前美國經濟形勢下,對新能源的開發將誕生一個全新產業,并為美國創造數百萬就業崗位。更重要的,這將增強美國能源安全,標志著美國能源政策的重大轉變,這也可能是“新政”中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產業項目。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告訴我,在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目光應著眼于長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也向我坦言:“當前危機帶來了破壞,但也為之前的難題提供了突破的機會。我們不能錯失這樣的時機。”
從目前的一系列措施來看,奧巴馬看到了當前的挑戰所帶來的機遇,并正在努力抓住這個難得機遇。《華爾街日報》助理總編Gerald Seib就認為,就如同外界將“邪惡軸心”視為小布什外交政策的總結一樣,“巖上之屋”也將成為奧巴馬經濟政策的代名詞。
當然,在不能全盤推倒美國經濟這座危房的前提下,還必須全面加固其巖石地基,難度也可想而知,攤子鋪得太大,改造過于猛烈,甚至還有造成突然垮塌的可能。所以,奧巴馬在“百日執政”記者會上也坦言,這需要政府持續不懈的努力。而在改造地基之時,政府也必須小心翼翼。
但我總認為,知道必須改造危房,總比自以為是地認為危房安全更為可取。只要不發生災難性的政策失誤,奧巴馬至少可以對墻基有所加固,至于他本人,有可能會因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危機而被載入史冊,而他的“巖上之屋”,則將有可能成為一個經濟學名詞寫入歷史教科書。
當然,作為經濟運行中的必然規律,任何經濟體都不可能杜絕經濟危機;不管是“巖上之屋”還是“泥上之屋”,也仍會有遭遇風雨侵蝕以至墻基松動的可能。但有了這次金融危機風暴的洗禮,有了奧巴馬洗心革面的重新整固,美國這座經濟房屋將會更能經風雨,至少在短期內,應該不會像陶豬儲蓄罐那么容易摔碎了。當美國人開始加固經濟“房屋”時,其他經濟體該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