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面對朝鮮放“星”,大家肚子里都撥著一把小算盤。
朝鮮的一顆“星”,懸住了至少三顆“心”,也激起了旁人的好奇心。
衛星?導彈?這次連高分辨率偵察衛星也難以識別了。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言人說,屆時人們就會知曉。的確,在朝鮮舞水端里導彈試驗場最終噴出火焰之前,各方只能在等待中猜測和準備各種預案。明的暗的,說的做的,聲勢浩大,耐人尋味。
一“星”待發,七艦候場
1998年8月,朝鮮發射了“光明星1號”,事先并未向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和國際海事組織(IMO)通報。這顆朝鮮聲稱的人造地球衛星后來被美韓等認為是“大浦洞”1型洲際導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亞洲地區負責人亞瑟·布朗(Arthur Brown)時任CIA韓國區負責人,他在日前接受韓國媒體采訪時直言:“(當時)我們不知道(朝鮮發射的)是三級火箭,因此感到很震驚。”
2006年,朝鮮發射“大浦洞2號”,同樣沒有做出預警。
而這一次,就在韓美軍隊在韓國境內舉行“關鍵決心”聯合軍事演習期間,朝鮮大大方方地宣布正在為利用運載火箭“銀河-2號”發射試驗通信衛星“光明星2號”而做準備,并通過電子郵件向IMO通報了相關計劃:“‘光明星2號發射預定時間為4月4日—4月8日,時間為每天凌晨2時至上午7時……”
根據IMO轉發郵件中提到的推進器墜落點坐標,韓國有關機構很快計算出,這次朝鮮運載火箭的發射地點是舞水端里;運載火箭由三級組成,第一級和第二級將分別在距舞水端里650公里的東海和360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墜落;如果第二級火箭確實是在預告地點墜落,那就表明朝鮮在近十多年里,將火箭射程提高了一倍以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日本和韓國照例覺得所謂的“光明星2號”衛星實際是“大浦洞2號”導彈。隨著朝鮮在發射臺上工作的推進,三國紛紛作出了大動作。
“關鍵決心”軍演結束后,美國海軍特意將具有反彈道導彈能力的“約翰·S.麥凱恩”號(DDG-56)等兩艘宙斯盾級驅逐艦留在了韓國釜山港,預備屆時進入日本海,與日本艦只合作監視朝鮮衛星發射情況。而另一艘宙斯盾艦Stethem號(DDG-63)已經在日本近海活動。
3月28日上午,日本兩艘搭載“標準3”型海基攔截導彈的宙斯盾艦“金剛”號和“鳥海”號從長崎縣佐世保基地出發,進入日本海制定區域;未搭載“標準3”的宙斯盾艦“霧島”則從神奈川縣的橫須賀基地出發前往太平洋,利用日本最先進的雷達系統監測朝鮮發射物的運行軌跡和墜落情況。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首都東京及周邊地區安全,日本在陸基防空方面也有所鋪墊。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愛國者3”(PAC3)地對空導彈移至陸上自衛隊的朝霞駐營地(東京都)、秋田和巖手營地等,做好攔截準備。
而在韓國,軍方決定向東海緊急派出“世宗大王”驅逐艦。這是韓國軍方的第一艘宙斯盾艦,搭載了由SPY-ID(V)雷達等組成的宙斯盾戰斗體系,可同時探測和追擊1000公里遠的陸海空目標。
三國七艦待命,海面上擺足了威懾架勢,可是朝鮮初衷不改。3月29日,韓聯社報道,據衛星照片所示,朝鮮遠程火箭的上節部分已經打開。
從強硬到改口
從各方關注朝鮮試射到美、日、韓在相應海域布置驅逐艦期間,有些國家的口氣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伍德曾在3月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立場始終不變,無論朝鮮發射什么遠程導彈,都是挑釁行為,均是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的行為……我們將與六方會談與會國及全世界利害當事國合作,阻止朝鮮進行挑釁行為。”
即將退役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總司令蒂莫西·基廷也表示,美國軍方“很有可能”攔截朝向美國領土的任何朝鮮導彈,軍方已經“完全準備好”,一旦接到命令就將其擊落。
然而,基廷的話音剛落不久,3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就在接受“福克斯周日新聞”采訪時改了口徑。對于朝鮮似乎要發射一枚導彈,主持人問道:“我們不做些什么嗎?”蓋茨的回答是:“不,我想說我們不準備做任何事。”“如果我們發現有導彈偏離軌道,飛向夏威夷,或者說看起來導彈正飛向夏威夷,我們就會考慮(攔截它),但是現階段,我們沒有任何攔截的打算。”
緊接著,韓國總統李明博在30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就朝鮮準備發射火箭的動向表示:“反對就朝鮮發射導彈采取軍事應對措施。”“日本表示將攔截(朝鮮導彈),這是為應對導彈落入日本領海的自我保護措施,旨在保護國民的安全,因此無法進行反對。”
好比原本三個人一同站出來宣威,而后來其中兩個人又稍稍往后退了一步。眼下,似乎只剩下日本的態度顯得最為強硬。
由于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脅最直接,日本對朝鮮發射計劃的態度自然要比其他國家都強硬些。在朝鮮宣布發射日期的第二天,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就強烈要求朝鮮中止發射,說不會對飛越日本上空的導彈視而不見。日本政府放出了“只要發射,必然攔截”的狠話,不過,后來的口氣卻略有松動,把摧毀范圍限定在境內——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27日上午向自衛隊發出“摧毀”命令,擊落可能落入日本境內的任何“發射物”。
究竟一場虛張聲勢的政治秀,還是謹慎應對的心理博弈?朝鮮有沒有能力發射遠程導彈?日美能不能成功攔截射偏的導彈?
雖然日美共同制定過彈道導彈防御體系,美國也多次進行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攔截試驗;雖然韓美軍隊在“關鍵決心”的模擬戰爭中,順利除去了假想敵朝鮮的戰斗力,并首次挺進鴨綠江附近地區,但軍事演習和實戰檢驗畢竟還是兩碼事。
日本一名高級政府官員在對日本媒體談到攔截朝鮮“導彈”問題時,將其難度比喻為“不可能用一把槍發射的子彈擊中另一把槍發射的子彈”一樣;而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也說:“日本以前沒有這樣做過。它以什么形式飛來、怎么飛來、飛往何處,這些我們不知道。”就連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也承認,如果要實施攔截,誰也不敢百分之百地保證成功。
從國際法層面講,如果朝鮮發射的火箭沒有偏離預定軌道,沒有進入別國的領海領空,那么別國的攔截行動就是缺乏依據的。而在朝鮮這一方,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是照章辦事的。
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如此,誰都不敢貿然發“火”。
各撥各的算盤
大家肚子里都撥著一把小算盤。
金正日于1997年10月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次年又當選國防委員會委員長。也就是在1998年,朝鮮宣布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今年4月,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即將召開。中國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樸健一認為:“這10年當中,金正日體制下朝鮮究竟取得了什么成就,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成就的機會。”
國際分析人士認為,每當朝鮮希望華盛頓或首爾在對朝談判中讓步時,就會打出“核牌”等增加籌碼,以獲取新的經濟援助。曾任“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辦事處主任的彼得·貝克(Peter M. Beck)認為:“歷史經驗讓他們(朝鮮)覺得,他們表現得越挑釁,就越能受人關注;越是受人關注,得到的就越多。”
朝鮮導彈籌碼之所以有分量,就是因為背后連著核問題。1998年,“大浦洞1號”使得克林頓政府專門與平壤進行談判,之后平壤承諾暫停導彈試射。2006年,朝鮮籌備試射“大浦洞2號”導彈再次引發了一輪外交角力,朝鮮一方面想通過強勢行動,吸引國際社會的注意力,為六方會談增加籌碼,另一方面是要迫使美國打破2005年底對朝實施金融制裁、雙方對峙的僵局。果然,朝鮮迫使布什政府重啟雙邊談判。同年年底,美國表示,假如朝鮮愿意放棄核武器和核技術,美國將提供一系列經濟和能源援助措施,包括韓國、美國和日本的糧食支援,也包括要解除匯業銀行(BDA)的金融制裁等。
有專家認為,這次朝鮮提前半個多月宣布發射衛星,不排除要與美國進行秘密談判的可能性。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朝鮮發射衛星的可能性大過導彈:在與奧巴馬新政府打交道時,導彈牌似乎過于冒險,一顆衛星力度恰恰好。
至于美、日、韓三方,除了考慮本土安全問題,背后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即使朝鮮的火箭沒有偏離軌道,對于美國海基反導系統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探測、跟蹤練兵機會;日本說不定也想借此為軍事“松綁”找到更好的理由;而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可以在對朝立場的拿捏力度上做一個更好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