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雪
發展是最好的節育手段。
馬爾薩斯在《人口學原理》中提出幾個命題:人類和動植物一樣聽命于繁殖沖動,這種沖動造成了人口的過度繁殖;如果沒有限制,人口呈指數速率增長,而食物呈線性速率增長,人口快于食物增長將使人類陷于饑餓;只有自然原因、災難、道德限制和罪惡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我們曾經舉國批判馬爾薩斯,如今更有理由擺脫馬爾薩斯,因為世界人口增長速度近10年來的放緩,上海持續10余年的戶籍人口負增長,都再次印證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學說的偉大。
由于子女在成年后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因此可以把子女看作一種生產資料,如果一個家庭仍在為解決溫飽努力,那就有強烈的動機制造更多生產資料,如果制造生產資料的成本非常低廉,那這個家庭就很樂意生育一大堆子女——所謂養兒防老。作為人類繁殖自己種類的工具,子女將給家庭帶來重要的非經濟效用——所謂天倫之樂,因此子女又是一件耐用消費品,如果維護這件消費品的成本超越家庭經濟水平,那么家庭就有強烈的動機抑制購買沖動。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幾年前的數據,一個北京孩子從幼兒園長到高中畢業,僅教育這塊就要消耗20萬元以上,按照一般水平還得再加15萬元生活費,再加上讀大學甚至出國的費用,養育子女的成本對大城市平民來說相當昂貴,這還不包括犧牲的時間等其他機會成本。而養育子女的經濟和非經濟收益呢?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啃老、役老而非養老的事例。
計劃生育政策是比較有效的節育手段,因為增加了超生的養育成本和機會成本。竅以為,計劃生育政策并不是最理想的節育手段,因為它以降低超生家庭的生活水平為杠桿,對超生并沒有怎么降低生活水平的闊佬和貧民失效。因此發展才是節育的硬道理,發展才是最好的節育手段。只有不斷轉化和消滅低收入家庭,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經濟和教育水平,我們才能徹底打敗1798年的馬爾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