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華爾街那些呼風喚雨的高層領導幾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其他國家的金融界的高層也大多如此。股價飆升的時候,他們羽扇綸巾,雄姿英發(fā)。股價直落千丈的時候,他們依然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久而久之,人們就有會有想法,金融危機之后許多更產生了聯(lián)想:資本市場妖魔興風作浪,是不是雄性太多?倘若金融機構高層中女性多一些,情況是否會有所改變?有人做了認真調查,結果發(fā)現還是這么回事。
金融危機之后,國際權威咨詢公司麥肯錫做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如果公司的高管中女性的比例比較大,那么與其對手相比,平均將有48%的更多盈利機會。 歐洲的一項調查結果是,資產管理行業(yè)的大多數專業(yè)人士認為,資產管理方面婦女占優(yōu)勢。普通美國人自己理財,女性似乎也勝出男性。1981年美國的購房者中單身女性只占11%,而到2007年該比例上升到21%。2006年美國購房者中有150萬的單身女性,是單身男性的一倍多。 發(fā)展中國家的情況也一樣。孟加拉國的微型貸款主要貸給婦女,因為婦女比較可靠。巴基斯坦總統(tǒng)也表示,政府資金要首先貸給婦女,因為婦女很少攜款逃跑。
如果在金融決策方面,女性確實優(yōu)于男性,那么原因何在?各種抽樣調查也有新解釋。一部分人認為,女性三思而后行、務實、不會鋌而走險,而且女性善于談判,更了解大勢。 還有人以購物作為例子:男性購物常有從眾行為,不是按部就班地去做,而女性則更有目標,按經驗去,會花更多的時間弄清大勢走向。不錯,購物時女性也有貪小便宜的,會在紐約第五大道瘋狂購物。但男性買起游艇和專用飛機也瘋狂。衣服、鞋子再貴,比起游艇和專用飛機來便宜得多。還有,包養(yǎng)情婦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事情之一。
華爾街高層領導中女性幾乎為零。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員中女性也少而又少。金融危機之后,華爾街裁員女性又首當其沖。被人戲稱為“經濟衰退性歧視”(recessionary discrimination)。 華爾街裁人大多是先從職位較低者裁起,而金融機構中女性職位偏低,裁人的時候她們自然是首當其沖。華爾街是一個比較歧視女性的地方,商學院就是男多女少。美國教育界的反歧視一般從名校開始做起。名校法學院中女生已經占到半數或超過半數。但商學院不是這樣。名校商學院的MBA中女性只占到30%。EBMA中的女生更少??的螤柎髮W商學院EMBA中女性只占22%。公司不愿為女員工出錢是一個原因。EMBA這東西花錢,家庭拖累也是一個原因,婦女需要在家中照顧孩子。美國的女權運動很不徹底,沒有給婦女創(chuàng)造出真正平等的工作環(huán)境。
歐洲就不一樣了,北歐國家更不一樣。北歐國家實行彈性工作制,做母親的上班可以遲到早退,做父親的上班也可以遲到早退,兩個人都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家中照顧孩子。而且一些北歐國家的做法是兩手硬,既幫婦女解除后顧之憂,又有提拔和任用婦女的硬性指標。挪威的法律規(guī)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必須有40%的女性,否則公司有可能被終止。其他國家為什么不從善如流,仿效挪威呢?有人會強調文化傳統(tǒng)——我們遇到難題總喜歡強調文化傳統(tǒng)。文化固然影響法律,但法律也可能反過來影響文化。比如,2002年,當提出立法建議時,挪威611家相關公司中,470家公司的董事會中沒有一位女性。
從法律上說,公司高管中婦女比例既不是公司法的問題,也不是證券法的問題,而是男女平等的問題。但在美國,對男女平等事情還真不是很上心。美國同性戀權利遠比男女平等的問題甚至比金融危機都更受人關注。
不過資本市場也有做壞事的婦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女主席夏皮羅便是一個反面例子。夏皮羅主席對資本市場的壞人、壞事基本上是不聞不問。亂世佳人也做賊,資本市場是一個腐蝕性極強的地方,女性在資本市場掌權之后恐怕也經不住考驗,因為權力本身就極具腐蝕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