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尖

《傾城之戀》拍成了長篇電視連續劇,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前史構成前面十八集,內容是新版《上海灘》加上一點張恨水。這邊,白流蘇嫁給暴發戶唐一元,小唐改不了游手好閑沾花惹草還亂倫還納妾還鴉片,白流蘇心力交瘁兩頭不是人上吊不果還流了個產。那邊,范柳原的前戲更迷離,他入過黑幫,被人綁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戀,當然,女友死了,他傷心欲絕,從此玩世不恭。
接下來十八集,我們迎來范柳原和白流蘇之間野蠻女友式的相遇,大框架上似乎和《傾城之戀》挺相似,但白流蘇多了兩個追求者,她的妹妹寶絡加入了抗戰而且有了紅色戀人,當然范柳原也不會閑著,因為遺產問題打了場官司,中途對白流蘇生出感情但在前女友的墳頭去傾訴了一場,兩人最后完成傾城之戀前還在炮火中收留了一對姐妹,白流蘇更是如有神助在隆隆轟炸中幫范柳原的朋友接了一次生。
我是真的佩服編劇大人,按這個線索,白流蘇和范柳原的續集肯定得加入抗戰,而且,以范柳原的資歷,還能玩個無間道地下黨什么的。所以,男女主人公一出場,都是浩然正氣,尤其黃覺演的范柳原簡直一落難盧嘉川,他看著女主角的神色,活生生把白流蘇看成了林道靜。沒錯,后十八集就是半部《青春之歌》,傾城之戀2009。
我不熟悉電視劇產業,是不是國家規定連續劇都得三四十集,女主人公起碼得有三個以上追求者,男主人公都有感情創傷有官司在身有007潛力?任何一個國家都改編經典,但像我們這樣一律給經典涂脂抹粉的還是不多。我們把簡·奧斯丁的鄉紳客廳改成首府豪宅,讓曹操為小喬發動赤壁大戰,我們把紅色歌曲改成黃色歌曲,把黃色歌曲改成革命歌曲,反正一言以蔽之,把經典搞亂。亂中取勝,這是電視劇的箴言。
《傾城之戀》的編劇號稱全國第一編,說為此戲花了兩年時間,感覺“仿佛與張愛玲經歷了一次戀愛”,而且很自信,說:“我是加入了現代的觀念,但如果張愛玲在今天,她也會這樣寫。”
編劇大人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就沒話說了。什么是“戀愛”,什么是“現代”,鄒編完全是在兩個水平面上和張愛玲對話,你是風兒我是沙,張愛玲的白流蘇那是古老家族千年修煉的結果,怎么可能有革命女青年的眼神?
完全兩回事。鄒大編劇說,當初找陳數演白流蘇,不為什么,因為她是中國演員中罕見的沒有風塵味的女子。這個當然是贊揚,不過擱在《傾城之戀》這個語境里簡直是奚落。白流蘇孤家寡人在古老家族里拼搏到二十八歲,沒一點風塵味那就成大觀園里的李紈了,或者,用小說原話,“早就該上吊”。但她不僅從七妹手里搶走了范柳原,還和范柳原通過精神戀愛結了婚,那真是傾城之戀的運氣嗎?開玩笑。白流蘇的智慧就是她恰到好處的風塵味。
編劇的不要風塵味,活生生把一個有潛力的女演員變成了五講四美宣傳員,她深明大義救前夫,智勇雙全嫁后夫,除了人稱白流蘇,和張愛玲是一點關系沒有。大概也只能在這個意義上吧,我們可以理解編劇的說法,“好像和張愛玲談了一次戀愛”,也就是說,只戀愛(當然是一廂情愿的事)沒結婚,所以連續劇《傾城之戀》不是和張愛玲的結晶,比較像平鑫濤夫婦的骨血。
但我們反對這樣強暴已經沒有還手能力的作者,沒錯,張愛玲的政治覺悟不如鄒編劇高,但是文德斯告誡過我們,寧愿在小津家里睡地板,也好過給亨利方達當兒子,不是自己的衣服穿上去總是別扭,張愛玲穿上中山裝那是雙重欺騙,既騙張愛玲又騙中山裝。改編經典的態度我覺得可以學習BBC,《傲慢與偏見》拍六集,《理智與情感》做兩集,《勸導》就一集,多少水用多少罐子,《傾城之戀》用這個標準,一百分鐘足夠,就算你對張愛玲有史無前例的愛,也沒必要用三十六集的長度來致敬。
強烈建議廣電總局對電視劇的長度進行整頓,不要光盯著片子的尺寸開展工作。當然了,長度問題并不是要求一刀切,而是要對通過偉哥達成三十集的進行體檢,因為“淫蕩的長度”會很快讓中國電視產業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