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語


1991年,癡迷國學的李浬從家鄉四川出發,去拜訪大師季羨林。
那天,當李浬尋到季羨林的家門前時,時間已十一點多了。因為激動而心臟狂跳的他真想沖過去敲開季老的門,但是他最終克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季老該吃午飯了吧?飯后也應該午休的吧?因而他便在老人門外的樓梯上坐等,決定到下午3點鐘以后再敲季老家的門。等的過程中,李浬內心依舊忐忑,期待著下午敲門的時刻早些到來,卻又猜想不到敲門之后將會發生怎樣的一幕情景。這時,季羨林散文里常提到的那只他非常喜歡的白貓正巧從門邊跳出來親熱李浬,頓時讓他感到溫暖與親切,才又重新鼓起勇氣,堅定了決心。
下午三點整終于到了,李浬慎重地敲起季老家的門。開門的是一位慈祥而頗有風度的老太太,后來他才知道這位老人名叫李玉潔,是季老的秘書。當李玉潔問明李浬的來意后,輕而極有禮貌地說:“對不起,季老到山東去了,你過兩天再來吧,我是給他看門的工作人員。”
聽了這話,李浬雖然心里有些失望,但又轉念一想,季老這樣的名人豈是輕易可以見到的,他的心情便好了許多。是啊,拜望大師亦如治學,是應該不怕挫折的!沒有三顧茅廬的精神,哪能見得上季老?于是李浬下定決心: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四次,竭己之所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總能見到季老的!
沒想到那天晚上中央三臺剛好播放了倪萍訪談季老的節目,始知季老果真回到山東故鄉祭祖去了。通過熒屏看到老人還深情地跪在雙親墳前顫抖著磕頭時,李浬被季老的德行感動了,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這時,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師就是大師!也更加堅定了一定要拜望到老人的決心。
季老回山東老家了,自己該怎樣給季老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呢?李浬煞費苦心地琢磨著。這時,他突然想起了孔夫子曾經對弟子說過的一句話:“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意思是,你若買上10塊臘肉來見我,我怎么能不見你呢?于是兩天后,李浬特地買了十塊上好的臘肉,再次登門拜望季羨林。他想,凡是要請教孔子的,只要送上十塊臘肉作拜師禮就成,季老先生算是今世的孔子了吧,請教他老人家,這十塊臘肉的薄禮中蘊含的意思老人自是應該清楚,同時也表明自己并非不學無術。
敲開季老家的門,開門的仍是慈祥的李玉潔老太太。老太太告訴李浬季老還未回京,但卻將季老家的電話告訴了李浬,叫李浬過一天再來電話問問。老太太說她先替季老收下李浬的禮物并叫李浬給季老留張條子。李浬虔誠地用古文給季老寫了一封信,簡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眷戀與自學經歷,以及對得到季老指教的迫切愿望,文中寫道:“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茲次來京,若能得先生賜教,則吾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之心愿則不為奢愿也。”并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四句作結。另將自己寫的《三蘇小傳》《論琴南林紓氏之古文》兩篇文章一并交給了老太太。
第三次去季老家時,通過電話從李玉潔老太太口中得知季老已回來,但很累,老太太請李浬最好只與季老談五分鐘。不想李浬懷著忐忑的心情再一次敲開季老家的門時,慈祥的季羨林已微笑著在那里等他了。當李浬剛進門,老人便熱情地與李浬握手,把李浬請到滿是線裝書的書廳里。
見季老如此禮賢下士,李浬感動得給季老倒頭便拜,跪在地上恭敬地磕了三個頭。見此,季羨林也很意外,他連忙扶起李浬,一邊扶一邊說:“你是孔子薦來的,我焉敢不見?快起來!快起來!”當李浬起身坐下后,季老又對他說,他已帶著老花鏡并拿著放大鏡看了李浬寫的信與文章,夸他很有功底,能自學達到這種程度很難得!他又叫李浬不要慕碩士、博士的虛榮,現在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有學問的卻沒有多少。如果李浬鍥而不舍地鉆研下去,自學同樣能出人才。季羨林還舉例說他的老師陳寅恪先生就什么學位都沒有,卻是中國最大的學者。王國維先生同樣也是自學成才。
后來李浬才知道,他在信中所寫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四句也是季老甚為鐘愛的,因而決定擠出5分鐘時間與他見見面。但沒想到兩人一聊便聊了兩個多小時。當李浬唯恐打擾季羨林的休息而請辭時,聽說李浬正在寫一本書,季羨林還意猶未盡地主動表示,愿意給李浬的這本書作指導,并讓李浬留下地址,說需要什么資料告訴他,他會給李浬寄去。
看到老人對自己如此熱情,李浬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激——季老這樣一位飽學的大師,卻如此垂顧自己這樣一個素不相識的后學,沒有淳正的人格是絕對做不到的。因而道別時,李浬再次恭敬地給季羨林磕了三個頭。
當李浬起身欲行時,季羨林忽又想起什么來,叫回李浬說,他想與李浬合影,并叫家人來拍。照相時老人因為穿著睡衣,還連連說“衣冠不整,衣冠不整”,并囑咐李浬回去后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國學,日久必然會脫穎而出。之后,老人目送漸行漸遠的李浬,倚在門口頻頻向李浬揮手,感動得李浬的眼淚再次落了下來。
自此,季羨林便與李浬成了忘年交,不時有書信往來,李浬有什么學術上的困惑,都會寫信給季老,而季老也都一一耐心回復。
后來,李浬成了四川師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老師。季羨林得知李浬從一個初中生成為大學教師之后,很高興,不僅特地打電話夸獎他,新年到來時還給他寄來賀年片:“天道酬勤。贈李浬友。季羨林。甲申冬。”
2003年2月21日,季老因為身體出現不適住進了解放軍301醫院。得知這個消息后,李浬心里很著急,連忙抽出時間前往北京看望季老。之后,又到北京大學季老朗潤院家中,流連再三,于季老書房留影數幀。
2006年早春,李浬又與母親一起進京,到301醫院探望季老。季羨林再次夸贊李浬自學成才,好學有毅力;夸贊李浬的母親賢德,對李浬幫助甚大。此后,每年中秋、春節都通電話,無論怎么忙,李浬也會去電話問候季老,或者去北京看望老人。
2009年春節,李浬還與季羨林老人約定,在自己即將出版的《國學蒙正》一書中,推出季羨林專題,他的提議得到了老人的應允和支持。
從2003年2月住進301醫院后,至今已6年有余。期間,季老曾笑言要活到150歲。2008年10月,他闊別13年的獨生子季承也到醫院陪伴他,讓他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季承每天為老父做兩頓他喜歡的可口飯菜,親自送到病房。季老當時的胃口很好,尤其愛吃胡蘿卜羊肉餃子。2009年春節,季老還同兒子季承及家人在醫院過了個團圓年。
沒想到,老人說去就去了:2009年7月11日7時許,已經98歲高齡的季羨林突發心臟病,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的醫務人員雖進行了全力搶救,無奈老人已年近百歲,還是在一個小時后的8:50左右仙逝。
得知季老仙逝的消息之時,應邀前往西藏講學的李浬剛下飛機。這一噩耗一下子將他打懵了,他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后來通過機場的電視新聞驗證這一事實時,他頓時泣不成聲:“季老,我們有約定,在您的生日到來之時,我要來給您祝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