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燕
詩人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就像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就像在沙漠中尋找綠洲;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就像在失敗中尋找方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就像在邪惡中尋找正義。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失落的低谷中綻放自信的笑容,讓痛苦化成歡樂的樂曲,讓幸福洗滌黑暗的心靈,讓鮮花開滿大地,讓失敗成為前進的動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化黑暗為光明的基石,敲醒沉睡的心靈;化磨難為新鮮的養分,滋養干涸的心田。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不要畏懼,不要膽怯,因為海倫·凱勒會鼓舞你前進。在無助時,她只需要三天的光明,而你已經擁有了一個明亮的人生。在黑暗中,她會告訴你,光明也如影隨形。黑暗并不能阻止你前進,你會明白黑暗其實也是一種動力。既然“長風破浪會有時”,何不“直掛云帆濟滄海”?“詩仙”李白面對仕途的失意,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不幸中尋找快樂。大詩人蘇軾被貶黃州,“明月幾時有”使他“對飲成三人”,飲著美酒,對月作詩,頗為豪爽,這是一種超凡的曠達與灑脫,是一種最具詩意的人生。
幾經波折未曾低頭的陸游,在黑暗中豁然感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黑暗中他依然深信,痛苦和磨難是在考驗人生,凄風苦雨總會過去,幸福終會來臨。看透塵世污濁的陶淵明,遠離高官厚祿,面對人生的失意,卻毅然不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獨自看那“山氣日夕佳”的美景,享受那幽靜恬淡的田園生活所帶來的欣喜,他喜歡南山下那金色的黃菊,喜歡體會“草盛豆苗稀”的人生樂趣。黃色的菊花叢中斷然沒有榮華富貴,卻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怡然自足。
人生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永遠狂風暴雨,不管世界多么險惡,不管你曾經有過多少坎坷,你都應該揚起自信的風帆,在黑暗中尋找勝利的曙光。人生就是這樣,“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面對困境,你要堅信美麗的彩虹終會出現,黑暗中光明的火焰一定會越燃越亮,你的生活也會更加精彩,更加燦爛。
點評
開篇以顧城的名句引入主題,運用排比和比喻把抽象的“黑暗與光明”進一步具體化,形象生動地闡明了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道理:面對人生困境,應該堅信自我,看準方向,積極進取。巧妙化用古代詩人的名言名句,猶如一粒粒珍珠一線貫穿,環環相扣,使得本文活潑奔放,充滿激情,構成詩意般的意境,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顯示了作者不凡的語言功底。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內容緊扣題意,結尾呼應全篇。
【指導并置評: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