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昌
北京有金碧流輝,南京有槳聲燈影,西安有秦唐氣象,成都有蜀漢遺韻……即使是年資稍淺的上海,也有數不清的海派風情、滄桑舊夢。可是深圳呢?深圳太年輕了。這里既沒有悠久的歷史積淀,也沒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既不能用面對文物古跡的心態去感受,也不能用面對名勝風光的心態去游覽。那么,年輕的深圳有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深圳有春光常駐。”
上世紀70年代末,深圳就像一枝關不住的紅杏傲然盛開,引來神州大地的滿園春色。春天的故事在這里越講越精彩,越講越熱烈,越講越動人心弦。古人說“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深圳人則根本不用去追趕春天,因為他們永遠和春天住在一起。蓮花山前,筆架山麓,香蜜湖邊,大鵬灣畔,無論何時何地,到處都是明媚的春光和芬芳的笑臉。紅樹林生機勃勃,簕杜鵑迎風怒放,木棉花、鳳凰花、迎春花、紫荊花等等等等,更是爭奇斗艷,繽紛五彩,共同組成了一幅幅風姿絢麗的春的畫卷!
即使僅僅沿著深南大道和濱海大道走一走,也總能感受到那美麗春潮的洶涌律動和澎湃激情。多么美好的一個地方啊。走在這和煦的春風里,人變得精神振奮,心也好像變得鮮艷芬芳了。
美麗的春光,把深圳裝點得更加時尚,更加富有生機和朝氣。據說深圳人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地北天南的年輕人,帶上五彩斑斕的青春憧憬奔向這夢想的熱土,撲進這春天的懷抱,很自然地成為春天的故事里一個個動人的細節,使深圳的春天更加熱鬧起來,活躍起來,情趣盎然起來。春天是生長的季節,是希望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新的思維在這里抽枝展葉,新的創造在這里茁壯成長。深圳與香港一河之隔,被稱為“香港的后花園”。無數美好的希望,就像春天的種子,在“后花園”里欣欣然生根、開花、結果,匯成一曲曲高亢激昂的青春交響。
雖然深圳不可避免也會有些迷惘、有點困惑,但令人欣慰的是,這里不僅有寶馬香車、流行時髦、名牌名鉆,而且更有春的溫暖和愛。據統計,深圳人有三最:一是全國人均獻血量最多,二是公車上讓座率最高,三是最早成立義工組織,義工組織活動最廣泛。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來自靈魂深處的清新和純潔,讓深圳的春天煥發出更加令人沉醉的燦爛光芒。
確實,這里沒有那么多光陰的故事,也沒有那么多歲月的感懷。到了深圳,你不必去尋找什么名人的傳奇,也不必去采訪什么前賢的傳說,因為在這春天里耕耘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成為傳奇和傳說。短短幾十年,深圳創造出了無數個當代奇跡,這片青春熱土是這樣神奇的一個地方,仿佛隨手撒一粒種子,只要肯去耕耘和澆灌,也一定能夠收獲屬于自己的豐稔和甘甜。因為這個青春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就是一方實現自我的“福田”,就是一個讓人夢想成真的溫馨搖籃啊。
原以為這座新興的城市只不過是鋼筋水泥組成的“石屎森林”罷了。真的走進了這里,才發現這么多激動人心的美麗和魅力。深圳有春光常駐,已足以令人長久地贊嘆和懷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