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當地時間6月2日,美國通過已13年之久的《經濟間諜法》首次在法庭被引用。然而,更引人關注的是,站在加利福尼亞州地方法院被告席上的是一名華裔。他被控向中國泄露有關航天飛機、火箭和軍用運輸機等敏感資料。專家表示,美國此舉目的是“向中國和其他間諜發出警告”。
據美聯社6月1日報道,這名現年73歲的嫌疑人名為鐘東凡(音),出生在中國,已加入美國國籍多年,目前居住在加州。鐘東凡1996年到波音公司工作,退休后又被返聘。報道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是在調查另一起間諜案時發現了鐘東凡的名字,從此開始對他調查的。檢方認為,鐘東凡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加入美國籍后,便開始充當“中國間諜”。證據之一是他在1979年致哈工大的一封信中表示“愿為四個現代化做貢獻”。FBI在搜查鐘家時,發現了25萬頁的航天及國防技術資料,涉及航天飛機、Delta 4型火箭和C-17運輸機等。
據了解,自FBI的調查開始后,鐘東凡就遭到了波音的解雇,并于2008年2月被逮捕。當時美國司法部甚至特別為此召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美國媒體也進行了大幅報道。美國檢察官指控鐘犯有8項經濟間諜罪、3項對聯邦特工撒謊、1項共謀成為外國代理人和1項妨礙司法的罪名。鐘東凡拒絕認罪,在交納25萬美元的保釋金后被保釋。
美聯社報道說,一家非黨派機構專家理查德·費雪稱,鐘東凡在波音的資歷使他成為非常危險的人物。前FBI特工阿佩爾認為,鐘的行為可能對波音乃至美國產生很大危害。鐘東凡的辯護律師向法庭提交的文件說,鐘被指控的信息不足以稱為商業機密,或者他本人沒有意識到這是機密,而且波音自身在保護信息方面存在缺陷。
美國《經濟間諜法》于1996年通過,主要針對商業信息和非機密的國防信息犯罪,最高監禁15年。在貿易機密訴訟和美中關系方面的專家表示,或許是鐘東凡的“間諜”經歷漫長,導致檢方決定對他采取更嚴厲的措施。此前美國檢察官也起訴過6起類似案件,但都在審判前達成和解。另一起涉及向中國出口敏感計算機芯片的案件,將在6月17日審理。
中國著名軍事問題專家戴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抹黑中國。這個機構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蘇聯解體后,就拿來對付中國。這個案件本身沒有什么目的,但無數個案背后就有了目的。美國的心理戰體系就是用廉價的手段實現國家利益,它的任務就是拿筆蘸著墨水涂抹潛在對手,給對方制造困擾、形成壓力,使其屈從,從而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雖然美國動用了《經濟間諜法》,但如何獲刑現在還不好說,要看給對手制造的困擾程度如何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表示,這種間諜報道不是新鮮事,我們不用覺得丟臉,應該一笑了之。▲
環球時報20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