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面對高血壓治療的時候,有兩種誤區,一種是忽視藥物治療,認為高血壓不是什么大毛病,不吃藥或者不遵照醫囑服藥;還有一種是完全依賴藥物治療,血壓高不高都服用大劑量的藥物。
其實,高血壓作為慢性病,家庭保健起到重要作用,只需要從心理、飲食、健身各方面進行有效管理。
1.保持良好的心態
情緒激動和持續緊張是使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心態平和,處事樂觀。若感覺肝火上升,可以采取調整呼吸、閉目靜坐的方法,用理智調節自己的情緒。平日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如聽音樂、唱歌等,這些也有利于降低血壓。
2.做一個會運動的高血壓患者
有資料證明有氧運動可以幫組血壓降低,有氧運動是運動時體內代謝有充足的氧氣供應。它可以提高人體的攝氧量,提高心肺功能,如散步、打羽毛球、打籃球、游泳、跳舞、騎自行車、劃船、滑冰等大肌肉群的運動項目。而無氧運動比如短跑、舉重可以增長肌肉,但是對心臟無益,還會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每次運動的時間不宜過長,強度因人而異,要以自身感覺舒服為宜。年紀較大的高血壓患者每天曬太陽或者處理適當的家務也能幫助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尤其不宜突然發力,不宜做突然下蹲、快速搖頭或者跳躍等動作,以免發生意外。
3.飲水和限鹽同樣重要
高血壓患者飲食的關鍵是平衡,注意節食,控制食鹽的攝取量。優質的蛋白如家禽、瘦肉、酸奶有排鈉降壓的作用,應適當吃一些。飲水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腹壓升高,高血壓患者每日飲水應該不少于2000毫升。
4.捏捏脖子也助降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的原因是肝陽上亢和腎氣陰虛。按摩和敲擊經絡和穴位也能幫助血壓下降。每天按摩百會、足三里能增強體質,按摩百會、曲池、涌泉、太沖、太溪各個穴位能起到直接降壓的作用。即使不知道太多的穴位,每天伸手捏捏頸部后面的肌肉,也能幫助疏通經絡,因為幾乎所有的經絡都多少和頸部有關系。
總之,高血壓患者不能只依賴藥物控制高血壓,而應該特別重視非藥物療法,認真又持久的保健措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