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正名” 老夫妻奔波20載
現年66歲的河北省邯鄲市民李瑞霞一直以來內心有個心愿:找尋身為烈士的父親李慕賢的埋骨之地。1984年,李瑞霞和丈夫郭占瀛開始了尋找歷程。郭占瀛輾轉河南數個城市,拜訪岳父的戰友、朋友、生前接觸過的當地百姓。最終一名知情人告知郭占瀛,李慕賢和其他的12名烈士被敵人集體槍殺于南陽機場,遺骨就在南陽市13烈士墓中。當他們找到這個烈士墓時,發現只有兩名烈士有名字,其余11人均為無名烈士。找到父親的尸骨,郭占瀛夫婦并沒有停止尋找,他們繼續不懈奔波四處調查,終于找到其余烈士的姓名、身份、籍貫,這11名無名烈士終得“正名”。
(摘自《中原商報》)
老教授打官司討還“戀愛費”
喪偶5年后,上海交大老教授黎林(化名)通過雜志上的征婚廣告與相差24歲的虞敏(化名)開始戀愛。7年后,雙方分手。老教授黎林拿出一份7年間的賬單,要求虞敏支付21.33萬元,并為此訴諸法院。
黎林說,他們確定戀愛關系后,虞敏以裝修房屋缺錢為由向黎林開口要了第一筆錢,并說如果“不結婚”,錢她會如數奉還。有了虞敏的這句話,黎林開始漫長的記賬生涯。而女方虞敏則說,相處7年,老教授始終不公布自己的身份,她也從來沒有收到過貴重禮物,所涉及的支出不過是每個月外出約會一兩次的開銷。
(摘自《東方早報》)
女士愛美 醫生提醒更年期豐胸風險大
53歲的重慶羅女士平時愛打扮不說,年過五旬還要去做豐胸手術。她自稱太愛漂亮了,不能接受自己身上有任何瑕疵。羅女士墊過鼻梁,文過3次眼線,把眼皮都弄松了。50歲以后,她感覺自己胸部明顯下垂,她曾嘗試過服用藥物,可效果并不明顯。在比她小12歲丈夫的支持下,她要求做隆胸手術,院方覺得風險太大,可是羅女士態度堅決,她認為年齡越大,效果越好。
重慶市急救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吳一說,一般來說,18歲以下的(乳房尚未發育完全)和50歲以上的(更年期女性),不建議做隆胸手術。這是因為進入更年期的女性,體內激素水平會出現明顯變化,身體某些器官的機能,不能保持在正常狀態。隨著年齡增大,老年常見病的幾率也大大增加。手術時,如果身體的應急機制跟不上,就容易出現危險。
(摘自《重慶晚報》)
8秒鐘畫出一幅中國地圖
今年64歲的退休教師王連成,住在朝陽市。他能在一張16開的白紙上在10秒鐘內畫出一張中國地圖。王連成酷愛畫中國地圖有20多年時間了,吃飯的時候用筷子蘸水在桌子上畫,出去遛彎時,手里總拿著木棍在地上畫,睡覺前,用手在肚皮上來回練習畫地圖。
王連成認為,作為中國人,如果連祖國的版圖有多大、邊界線有多長這些最基本的知識都不了解,那就是不愛國。他以對中國地理知識了解多少為交友標準。兒子相親時,他還考問未來兒媳婦地圖知識,多虧人家對答如流,要不還真就進不了他家門。
(摘自《華商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