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81歲的李先生和老伴的晚年生活頗為豐裕,李先生和老伴平日生活消費非常節儉,最大的支出就是購買各種保健品來滋補自己的身體,他們覺得身體好是幸福晚年的基礎。
每次聽到有保健品展銷會,李先生場場必到。多年來,他購買了價值不菲的保健品,可這么多的保健品怎么吃也吃不完。因此李先生家柜子里、床底下、書桌上都堆滿了保健品。有的已經過期,有的還沒開封。過期的保健品讓李先生犯了愁,不過他還是樂意參加保健品的展銷會。
2008年5月,在一個大型保健品展覽會上,李先生遇到了二十歲出頭的保健品代理商吳松文,這個熱情、能干的小伙子給李先生留下很好的印象。吳松文帶著某廠家的名牌,耐心地陪著李先生參觀,不時還幫李先生砍價。吳松文了解到李先生家中的過期保健品堆積如山的情況后,熱情地說,他有門路,能原價回收這些保健品。這一意外“驚喜”讓李先生格外興奮。第二天,吳松文上門為李先生家里保健品進行估價,初步計算達到60萬元!
不過吳松文說:按照“公司規則”規定,要先預交回收保健品總價的20%作為手續費,李先生要向他們公司先交納12萬元,而后返還全部回收款。李先生連想都沒想,就按照對方的要求交了手續費,并馬上和老伴一起收拾剩余的保健品,打包裝箱,等回收單位來取。
兩個多月后,“60萬”始終沒有到位,李先生懷著疑慮撥通了吳松文所在公司的電話,詢問回收款的事,對方解釋說因為汶川地震,公司正在積極組織抗震救援工作,希望老先生給予諒解,待災后便著手返還回收款。
轉眼到了年底,李先生又一次撥打了對方的電話,可這次的“答復”卻是:“您呼叫的用戶已停機”。聽到這個“答復”,李先生頓時感到頭暈目眩,當到公安機關報案時,還仿佛身處云霧之中。
所幸,經公安機關全力調查,2009年初,在安徽省安慶市將騙子抓獲,追回大部分贓款。原來吳松文以前在北京從事保健品推銷工作,辭職后他仍然利用銷售人員的身份,混跡于各種保健品展會,騙取參會老人的信任,當得知這些老人家中存有大量保健品時,便炮制出回收保健品的圈套,實施詐騙活動。這是北京第一次出現以收購保健品為名的詐騙案例,警方提醒老年人,看緊自己的錢袋子,不要輕信退稅、返款、促銷等信息,被騙子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