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策略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今年公司計劃新增人數比去年大幅度減少。不過面對不期而至的銷售高峰,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已經連續多次調高了今年的銷售目標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管理部人力資源室經理朱士萍建議】

企業裁員時,有必要及時就相關的法律法規向法律顧問或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咨詢,但不宜找中介具體操作,因為中介對公司的整體情況不了解,對員工的真正想法也不了解,容易激化矛盾。
遇到經濟危機或企業遇到其他困難的時候,日本企業的做法往往是把形勢說得很嚴重,但在員工降薪或裁員等問題上強調有情操作,不搞一刀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08年一汽豐田乘用車的銷量排名位居全國車企的第四位。然而今年1到4月,一汽豐田乘用車的銷量排名卻下降到了全國車企排名的第十位。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由一汽集團和豐田汽車合資成立,主要銷售一汽豐田生產的品牌汽車。對于乘用車銷量排名的下滑,該公司管理部人力資源室經理朱士萍解釋,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2007年5月,一汽豐田的主力車型卡羅拉上市之后,一直是全國銷售最好的車型之一,但后來一汽豐田的競爭對手也推出了相關產品,并且具有價格優勢,導致卡羅拉銷量下滑。
另一方面,2008年年底,由于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一汽豐田對2009年乘用車市場的預期不樂觀,認為經濟危機對乘用車市場的影響可能會維持到2009年上半年。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國家在今年1月公布了小排量車的優惠政策,乘用車市場迅速迎來了新的銷售高峰。中國汽車市場在今年一季度已經戴上了全球汽車產銷量第一的皇冠。”朱士萍說。
由于2008年末的市場預期比較保守,乘用車市場忽然回暖,一汽豐田從調整計劃到生產、物流,再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反應速度慢了半拍。今年一汽豐田推出的部分新車型,如RV4、普拉多等,上市之后,銷量非常好,訂單已經排到三個月之后。但產能達不到市場的要求,調整產能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導致一汽豐田銷售量排名大幅度下滑。
為了跟上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速度,一汽豐田正在增加自己的產能,并且已多次調高了今年全年的銷量目標。市場預期,等一汽豐田的產能恢復了,擴大銷量應該沒有問題。
新增人數大幅減少
去年年底做計劃的時候,由于預期受經濟危機影響,市場可能會繼續下滑,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的人力資源策略也作出相應調整,今年公司計劃新增人數比去年大幅度減少。
據了解,去年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新增加了110名員工,員工總數達到519人。今年公司計劃新招40人,增加的崗位主要是維修技術、人員培訓、客戶服務等與市場銷售直接相關的崗位。
朱士萍介紹,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今年會分兩次招聘,第一次招聘已在4月完成;第二次招聘計劃在8月完成。第一是招聘公司急需的人才。第二次則是對第一次的補充,招聘已經計劃但還沒有招到的人才。兩次招聘的總量會控制在計劃內。目前,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已新招了20多人。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新招聘員工的工資,并沒有受到目前市場銷量的影響。”朱士萍介紹,為了統一入職標準,減少人為薪酬,也節省時間,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在招聘時,一般會將工資標準公布出來。只有招聘高級管理人員時,才會采取薪酬面議的方式。
公司對新人培訓一般需要十天的時間。培訓的內容包括公司的規章制度,一汽和豐田兩家公司的背景,兩家公司今后合作的展望,以及公司的行為規則、內部的溝通方式等內容。
相對特殊的是新招人員需要去經銷店和工廠實習,經銷店的實習包括了解銷售的各環節,工廠實習就是要讓新人了解汽車生產的沖壓、焊接、組裝、涂裝四大工藝。
朱士萍介紹,今年新招的人員中有30%左右是應屆畢業生。對這些人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實行指導人制,為每個應屆畢業生配一個專門的指導人,過去叫“師傅帶徒弟”,或者叫前輩指導后輩,利用半年的時間,對新招的人進行必要的指導。
員工離職率很低
今年1到4月,一汽豐田銷量排名下降,對員工的工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據朱士萍介紹,按照相關規章制度,一汽豐田員工的工資是固定的,只有10%的收入與銷售業績掛勾。假設原來的工資是1萬元,其中的10%,即1000元作為機動工資,銷量達到考核指標時,員工既可拿到這部分工資,若達不到,則拿不到這部分工資。
前幾年一汽豐田銷售火爆的時候,經常超額完成銷售任務,銷售公司的員工曾經最高拿到過25%的浮動工資。今年一汽豐田汽車銷售公司根據市場的情況,已經連續多次調高了銷售目標,目前的目標為銷量比去年增長13.6%。
在做出同比增長13.6%的決定之前,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已經和生產、物流等環節進行了溝通,一汽豐田下屬5家工廠會盡快調整產能,完成今年的銷售指標。與此同時,一汽豐田銷售公司也在采取銷售利潤率高的精品車,及增加售后服務等方式,以提高公司的銷售利潤率。
朱士萍表示,一汽豐田銷售公司薪酬策略的底線是保證員工的工資不下降,會通過給員工考核晉級,增加工資等措施,保證員工的總收入是增加的,目的是吸引員工,維持員工隊伍的穩定。
一汽豐田銷售公司每年的員工流失率很低。完全不適合工作崗位,公司主動要求其離職的員工很少,每年也就有一兩人。朱士萍介紹,既然公司決定招聘某員工,就認為他能夠勝任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發現某員工確實不適合其崗位工作,公司就會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勸其離職。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這樣的情況,某員工離職之后,很快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工作得很好。
大規模裁員是下下策
朱士萍1985年開始做人力資源工作,原來供職于一汽集團人事部,2003年被派往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工作。一汽豐田銷售公司成立以來,沒有出現過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但朱士萍在一汽集團時,曾經遭遇過大規模裁員。
朱士萍回憶,她經歷的最殘酷的一次裁員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企業正在進行體制性改革,企業重組,需要裁掉多余的人。那次裁員讓她面對的除了普通員工,還有一汽集團某學校的很多老師。當時是企業辦社會,一汽集團下屬有很多學校,學校老師也屬于被裁的對象。
“那些老師當中,有很多人多年從事教學工作,有很多寶貴經驗,他們其實是企業的財富。”朱士萍說,“很多企業在面對困難,進行裁員時,往往容易出現過激行為,將企業的財富也裁減掉了,這樣做企業是減負了,短期是恢復活力了,但一旦市場好轉時,企業將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朱士萍認為,裁員是最不好、最殘忍的一種方法,企業最好不要采取這種極端的方式。企業應該先看看自己是否還有發展前途,如果只是暫時遇到困難,就沒必要裁人。
企業應該給員工以希望,企業如果遇到了暫時的困難,可以把困難告訴員工,選擇和員工一起共度難關。朱士萍在一汽集團時,有一個下屬企業的員工曾經表示,他們可以暫時不拿工資,為企業白干活,希望企業不要裁掉他們。后來這家企業只有1個月沒有給員工發工資,就渡過了危機。這件事給朱士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朱士萍認為,每個員工進入公司時都想好好干,如果企業真的遇到了困難,難以為繼,可以把公司的成本、虧損情況告訴大家,取得員工的理解,可以先采取減少工資的方式應對困難,但同時要考慮哪些人是公司的核心人才,即使公司再困難,也要想辦法保證這些人的利益,這樣才能夠留住人才,圖謀發展。
零仲裁原則
朱士萍介紹,如果實在避免不了裁員,一汽豐田有一個原則,就是要實現零仲裁。
2007年,一汽豐田銷售公司的效益很好。這時候,一汽豐田要成立一家物流公司,為了讓物流公司能盡快運轉起來,一汽豐田決定將銷售公司的61名員工轉移到物流公司去。
由于物流公司剛成立,大家預期物流公司效益不好。要轉移的員工中,有不少銷售公司的老員工,他們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提高了公司的業績,又讓他們去一家新的公司重新起步,他們此前創造的業績將無法享受,因此對工作調動有抵觸情緒。
公司希望平穩圓滿地處理這件事,既不傷害公司的利益,也不傷害員工的利益。人力資源部門為此召開了十幾次說明會,向員工說明情況,并承諾盡量對他們予以補償。
經過測算,公司給將要離開的員工每人平均4萬元,以彌補他們去新公司可能會受到的損失,并且盡量幫助這些員工解決他們可能遇到的養老金、公積金等問題。最后,他們當中只有一人選擇辭職,其他人都去了新的物流公司。
雖然這只是一汽豐田內部的一次人員轉移,但和裁員的情況相似,如果企業管理層只想盡快把這些人攆走,麻煩就會隨之而來。企業在裁員時要有責任感,要替員工著想,這樣員工才愿意和企業就裁員問題展開對話。
對于裁員,企業高層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同時也需要有能力的人來處理這項工作。當然這時候企業也不能一味姑息員工,不能不講原則、什么條件都承諾,而是要以現實為依據,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準繩。當企業與被裁員工就各項事宜達成協議之后,需要員工最后簽字確認。
朱士萍建議,企業裁員的時候,有必要及時就相關的法律法規向法律顧問或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咨詢,但不宜找中介具體操作,因為中介對公司的整體情況不了解,對員工的真正想法也不了解,容易激化矛盾。
遇到經濟危機或企業遇到其他困難的時候,日本企業的做法往往是把形勢說得很嚴重,但在員工降薪或裁員等問題上卻強調有情操作,不搞一刀切。
年初時,一汽豐田銷售公司給員工宣講,告訴大家今年經濟形勢嚴峻,業績增長有困難,員工的工資也許會受到影響。面對這樣的形勢,員工的期望值普遍不高。但今年員工的實際收入并沒有受到影響,甚至有可能增加,面對這種情況,員工的積極性同樣會提高。朱士萍認為,這也不失為一種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