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在這30年當中,中美雙邊貿易額從接近零點的地方起步,已經發展到如今的3000多億美元。以促進中美貿易發展為己任的中國美國商會,也從一個小小的辦事處,發展成為在中國民政部正式注冊的社團法人,并擁有了近2700名會員。
今年4月下旬,中國美國商會發布了《2009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就目前經濟危機條件下中美貿易的現狀進行分析盤點,對中美貿易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展望。本刊特意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美國商會會長柏邁高(Michael Barbalas)。
中國市場日漸成熟
《中國新時代》:中國美國商會為目前擁有的近2700名企業或個人會員,提供哪些服務?
柏邁高:中國美國商會主要為會員提供四個方面的服務。第一,我們給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讓他們通過平臺,認識中國政府及相關行業的人;第二,商會通過會刊、網站、電子郵件等形式,為會員單位提供中國經濟貿易方面的信息;第三,我們和美國大使館攜手開通了簽證快速服務,正常申請去美國的簽證要花2到3個星期時間,會員單位通過我們,只需要2到3天的時間,就能夠辦好簽證;第四,會員單位可以通過商會了解新的國家政策,就一些法律法規與美國或中國政府進行溝通。
中國美國商會的目的是幫助美國企業在中國找到、抓住和利用商機。商會在中美貿易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中國新時代》:根據中美商會的調查,81%的被訪者對未來5年在華經營持樂觀或較為樂觀的態度。中國市場在幫助美國企業度過本次經濟危機方面,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柏邁高:不管你問那個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增長的情況,他會提供一個正數;而你問美國經濟的增長情況,他會給你一個負數。中國的經濟仍在增長,經濟規模還在擴大,這必然意味著商機。
中國美國商會于今年4月下旬發布了《2009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對于商會會員企業的調查顯示,31%的企業對未來一年內在中國的發展表示樂觀,81% 的受訪者對未來五年在中國的發展表示“樂觀”或“略微樂觀”。
在目前經濟危機的形勢下,美國企業仍然顯示出在華實現盈利的能力。調查顯示,中國美國商會74% 的會員企業在2008 年實現“盈利”或“盈利頗豐”。企業在華經營的時間越長,實現盈利的可能性也越大,這表明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需要不斷摸索與學習,逐步適應中國市場。

商會接近三分之二的會員企業表示,進入中國是為了面向中國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而非以出口為目的,這個數字比2008 年的51%有顯著提高,表明中國的消費市場正日漸成熟。
《中國新時代》:中國美國商會2009白皮書指出,中國仍是美國企業首選的投資目的地,但投資熱度較前幾年呈下滑態勢,這反映出哪些問題?
柏邁高:“投資熱度較前幾年呈下滑態勢”并不是我們的結論。我們調查問卷的問題是,中國在您的投資目的地中排第幾位?2007年,51%的受訪企業將中國排在第一位,2009年只有22%的受訪企業將中國排在第一位。
但另一項統計表明,連續5年,78%的受訪美國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
我們的結論是并非中國的吸引力下降了,而是美國企業對別的國家或地區的投資熱情上升了,這些地方主要是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
這主要是因為,以前這些企業已經在中國投資,但在印度等國家沒有投資,或投資很少,處于空白狀態,所以他們會放棄中國作為首選投資目的地,但仍然會繼續在中國投資。
人才瓶頸仍未解決
《中國新時代》: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經常會遇到哪些方面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柏邁高:我們的調查顯示,缺乏合適的人才,仍然是美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
人才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將長期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看到,中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增加大學的招生,建立職業技術學校等等。中國現在每年培養大量的大學生,每年有很多從海外歸來的留學人員,但新增加的人才需求也非常大。
培養人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現在采取措施,5年以后才能解決。估計再過幾年,這個問題會出現好轉。
《中國新時代》:成本增加等問題,是否也在困擾美國企業對中國投資?
柏邁高:成本增加是所有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我曾經問過一些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運營的成本增加了,他們是否會離開中國,他們都回答不會。在歐洲投資的成本比在美國投資還要高,但很多美國企業仍然要去歐洲投資,因為那里有市場。
越來越多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也是為了滿足中國本土的需求。當然,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可能會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或中西部地區去。
《中國新時代》:中國美國商會2009白皮書指出,中國目前已經基本,但尚未完全履行入世承諾,應該如何理解?
柏邁高: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政府采購協議(GPA),中國還沒有加入這個協議,這也就意味著外國企業無法參與中國政府的政府采購計劃,中國企業也無法參與外國政府的政府采購計劃。
中國政府制定了投資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一些美國企業對此很感興趣。中國美國商會也希望能夠及時掌握相關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提供給會員企業。由于中國沒有加入政府采購協議,這就意味著美國企業很難直接獲得4萬億投資中的項目。
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加入GPA,同時希望中國政府制定法律法規的時候,能夠增加透明度。對于已經頒布的法律法規,希望能加大執行力度。
中美企業還面臨很多共同的問題,如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中國要建立一個創新型社會,要鼓勵創新,就必須有效保護知識產權。
目標“三個一萬億”
《中國新時代》:中國美國商會今年為中美經貿關系在今后30年的發展定下了“三個一萬億”的目標,即:到2039年實現美國對中國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美國公司在華年度銷售額超過一萬億美元;中國公司在美國年度投資額超過1萬億美元。商會如何推進這些目標的實現?
柏邁高:今年1月,中國和美國慶祝中美建交30周年,我們有機會和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國務卿基辛格進行交流。我問他們,30年前,中美建交的時候,你們是否預見到中美貿易會發展到今天的水平?
當然,他們沒有想到中美貿易今天會出現如此繁榮的局面。30年前,他們在討論中美貿易關系的時候,想不出來能從中國進口什么商品。現在你去美國的商場里看一看,有大量中國生產的商品,30年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今年1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建議中國美國商會預期,30年后的中美貿易將會是怎樣的?并且建議商會認真研究這一問題,不要犯和過去同樣的錯誤。
2000年美對華出口額為163億美元,2008年是770億美元,8年增加了5倍。中國美國商會進行了大量的專業研究后認為,中國經濟會持續發展,30年后美國對中國貿易額增加15倍,達到1萬億美元,完全有可能,甚至可能會超過我們的預想。
目前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美國企業,每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達1000億美元。30年后增加10倍,達到1萬億美元,完全有可能。
目前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數量不大,30年后達到1萬億,是我們的一個愿望,當然我們也愿意為此做出努力。中國美國商會正在呼吁美國政府開放市場,放棄貿易保護主義;另外正準備與中國的相關機構合作,給中國企業提供去美國投資的信息,指導他們去美國投資。
《中國新時代》:目前大量的中國企業還沒有將美國市場納入其視野,如何推動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
柏邁高:美國公司到中國來投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從考察調研,做可行性分析,再到投資,中間有很多環節。我曾經就職于安德魯電信器材(中國)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到中國來投資,僅前期的準備工作,就花了5年時間,原因是當時我們不了解中國的情況。
現在很多中國企業也面臨同種的狀況,他們只知道美國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有很大的市場,但那里有怎樣的市場機會,當地有怎樣的優惠政策,中國企業都不知道,他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美國市場。
《中國新時代》:如果有中國企業想去美國投資,他們是否可以向中國美國商會尋求幫助?
柏邁高:我們正在和美國的一些州政府建立聯系,希望建立一個通道,中國企業通過這個通道,可以獲得投資美國的信息和必要的聯系方式。
將來,中國美國商會不但要為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提供支持;也為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提供幫助。已經有中國企業通過中國美國商會的渠道,獲得了去美國投資的信息。
中國美國商會今年的一項工作重點就是和中國的一些商會及行業協會建立聯系,幫助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搭建一座新的商橋。
《中國新時代》:據了解,您本人在中國已經生活近20年了,如何看待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
柏邁高:最近有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到中國來考察,他和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談完之后,他總結說,我是他近期遇到的人當中,最為樂觀的。
我從今年1月份開始,去很多中國城市考察,足跡遍布中國的東北、華南和西南地區。每到一個地方,我都發現,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當地政府在應對經濟危機、增加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還有一些創新。比如說,杭州市政府官員,每月工資90%發現金,10%發購物券,鼓勵他們進行消費。
廣西欽州正在建設一個大型的港口,連接港口,他們還建設了多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把整個華南地區都連接在了一起,除了通往云南、湖南、廣東,甚至還可以連接東盟。這些基礎設施投資,既創造了就業機會,解決短期的就業問題,對于未來的經濟發展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

《中國新時代》:您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樂觀,對于推進中美貿易及政治經濟交流,您還有哪些具體的建議和想法?
柏邁高:我們的中長期目標是推動“三個1萬億”,當然中美貿易關系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如世界經濟的衰退、甲型H1N1流感,但這些問題對經濟貿易的影響都是短期的。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短期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如果中國企業看到中美貿易的長期發展趨勢,將會對投資前景更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