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中國的“黃埔軍校”稱號,更形象的是來自于目前遍布在中國各大跨國公司的高管群體
歲末年初,微軟公司迎來了中國區第六位掌舵人,一向低調行事的前摩托羅拉資深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梁念堅,瞬間成為外界的聚焦人物。
梁念堅引人注目的原因,一方面除了新東家微軟公司在業內的聲望,另外一面則是摩托羅拉正處于風口浪尖的漩渦之中,而梁則是近年來出走摩托羅拉中國區的最高級別高管之一。巧合的是,前微軟中國區總裁陳永正也出自摩托羅拉。
如果結合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發現這一行業翹楚身上的輝煌光環已經慢慢消逝,高管的流失也成為必然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IT業的各大跨國公司中,將近70%的高管曾有著在摩托羅拉工作的經歷,而最為集中的則是手機行業,諾基亞、三星、LG、索尼愛立信等行業巨頭的高管幾乎全部出自于摩托羅拉。
作為第一批投資中國本土研發的國際知名企業,摩托羅拉的確稱得上是中國IT界真正的黃埔軍校——作為行業的黃埔軍校,應當具備兩點,一、人才的培養,二、對產業的推動,特別是對新興產業的推動。
在中國市場期間,摩托羅拉直接和間接推動了中國手機研發以及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測試領域的崛起。九十年代末期,作為摩托羅拉手機部門的資深員工,董德福毅然離開摩托羅拉創建德信無線,開啟了中國手機研發的新階段,隨同董德福一起創業的還包括一批其他摩托羅拉的員工,德信無線在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將中國手機設計水平推向了頂峰。
此外,摩托羅拉也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生產加工的集成電路企業,雖然之后將天津的8英寸晶圓廠賣給了中芯國際,但說摩托羅拉帶動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一點也不過分。
摩托羅拉基因
摩托羅拉的黃埔軍校稱號,更形象地是來自于目前遍布在中國各大跨國公司的高管群體。除了上述的梁念堅和陳永正之外,譬如剛辭任諾基亞的何慶源、AMD中國區總裁郭可尊、蘋果亞太區副總裁盧雷、三星手機總裁周曉陽、LG手機副總裁金愷、百事公司中國區總裁時大琨等等。
究竟是那種原因促使這些精英們紛紛出走摩托羅拉?在采訪中,我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個人原因”。無論是梁念堅,陳永正還是其他眾多的摩托羅拉舊將,他們都表示出走摩托羅拉是為了迎接更大的挑戰。
LG手機副總裁金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摩托羅拉工作感覺一切都被安排了,按部就班就萬事大吉了,但他本人還是希望職業生涯中多一些挑戰,不愿意重復自己。這也是大多數出走高管的真實聲音。
而我們通過新東家的角度,或許能更多了解到摩托羅拉高管流失的真正原因。以微軟為例,陳永正和梁堅念的陸續加盟都證實了摩托羅拉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獨到之處。
據悉,微軟對于梁堅念的評價是:“多元背景、東西合璧、廣博人脈和務實作風。”這也是微軟在下一個十年步入穩健發展時代的不二人選。而微軟當年看中陳永正,則是陳在政府公關能力方面的長袖善舞,陳永正曾總結說摩托羅拉在中國最大的成功是穿著“唐裝”跳舞。當時,有“唐裝”和“陽光總裁”之稱的陳永正,幾乎是跨國公司典型的形象大使。
這就是摩托羅拉在中國的過人之處。在陳永正之前,1994年出任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的賴炳榮就秉承著做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國公司為理念,開始了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的輝煌。這也在無形之中奠定了摩托羅拉在中國的人才基因。
在許多摩托羅拉老員工看來,賴炳榮是一個具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政治家+外交官”。他剛上任沒多久就提出了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四大戰略,即“投資與技術轉讓、管理本土化、配套產品國產化、合資企業與合作項目。”四大戰略的核心簡而言之就是本土化。
賴炳榮在自己八年的任期內,成功游說摩托羅拉總部向中國市場追加投資,成為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這一做法顯然迎合了當時中國政府招商引資的大政策,自然順風順水。
隨后,賴炳榮的繼任者陳永正、時大琨都延續了這一核心理念,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也得到了回報,2003年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銷售額達到46.7億美元,占據全球收入的10%,從尋呼機、手機到電信設備,摩托羅拉的產品都獲得了數一數二的市場地位,可謂如日中天。“本土化”讓摩托羅拉在中國步向輝煌,自然也使得摩托羅拉的高管們成為同行眼中的香餑餑。
此外,摩托羅拉的人才基因還來自于這家傳統企業的兩條核心文化,即從創立之初就延續下來的員工道德準則——“保持高尚的操守,對人永遠地尊重”。據說,摩托羅拉的生意原則是絕不允許行賄受賂,無論全球各地的文化如何。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摩托羅拉培養出了眾多優秀人才,卻又無力將其聚攏在自己摩下,歸其緣由則是摩托羅拉自身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
2009年2月4日,摩托羅拉公司發布了2008年全年公司財報。2008財年銷售總額為301億美元,凈虧損41.63億美元。其中,摩托羅拉移動設備部門銷售額為121億美元,同比減少36%,運營虧損22億美元。摩托羅拉也因此裁員約4000人,其中3/4將涉及移動產品分部。
自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手機產品,而摩托羅拉也從美國最大的手機制造商的寶座上跌落下來。為了對抗蘋果,,摩托羅拉推出了觸屏手機Krave,卻再也無法重演2004年RAZR系列的神話。目前摩托羅拉在全球手機市場所占份額已經持續下跌至6.5%,淪為屈居LG之后的第五大手機制造商,而在美國本土,摩托羅拉也是岌岌可危,面臨著來自韓國的三星與LG的圍追堵截。
不可避免,摩托羅拉中國同樣遭受著動蕩。2008年10月30日,摩托羅拉宣布全球性裁員3000人,其中手機部門2000人。據悉,摩托羅拉(中國)已經開始第一波裁員,其南京研發中心和北京軟件研發中心是裁員重點部門。同一天,執掌摩托羅拉移動終端事業部中國區業務5年的總經理任偉光辭職。
五年前,原西門子亞太區手機業務部執行副總裁任偉光接替盧雷,出任摩托羅拉公司副總裁兼北亞區個人通訊事業部中國移動業務部總經理一職,負責GSM和香港業務。當時,與盧雷一同消失的還有摩托羅拉個人通訊事業部中國區的管理架構,原中國區所設的東西南北4個大區將直接向摩托羅拉個人通訊事業部北亞區負責。
2004年可謂是摩托羅拉在中國衰敗的分水嶺,這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必然結果。因為摩托羅拉全球早在2000年底就出現了下滑的跡象,當時時任摩托羅拉全球CEO的高爾文聘請了在通用電氣工作了24年的邁克出任總裁,重振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并在2001年進行了大幅重組,裁員上萬人。
邁克并沒有徹底拯救摩托羅拉,以致跳槽去了北電網絡公司。2004年1月上任的摩托羅拉新一代掌舵者愛德華?詹德也沒有帶領摩托羅拉走出困境,雖然推出了諸如V3等RAZR系列的產品,但最終無力回天。
2008年1月1日,愛德華?詹德正式辭去CEO職位。同年3月,摩托羅拉公司董事會同意將公司分拆為兩家彼此獨立的上市公司的計劃。其中一家公司將集中于移動設備業務,另一家公司將專注于寬帶和移動解決方案。
從最新公布的財務數據看,虧損所帶來的資金緊缺讓摩托羅拉被迫推遲分拆計劃。高盛的分析師評價,“現在,摩托羅拉在手機市場的境況很糟糕,而將來會進一步惡化。”顯然,摩托羅拉的最壞時刻還未到來,等待這家曾經最輝煌的手機巨頭的將是更嚴峻的考驗。
但對于摩托羅拉中國,卻迎來了一次翻身的機會。目前中國市場在摩托羅拉全球已經占據最重要地位,首先是摩托羅拉在中國有重要的研究中心,其次是中國市場的成長空間巨大,加上中國金融相對安全,以及拉動內需等政策啟動,這些都讓中國市場變成全球的亮點。
隨著中國3G牌照的發放以及融合的推進,中國電信業開始進入了以體驗消費為主導的時代。對于邁克時代起就押寶3G時代的摩托羅拉來說,可謂是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