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何 晏 陳東來
兩名美國記者近日在朝鮮被判處12年勞改,這再次增加了世界媒體對朝鮮勞改營的關注。不過,盡管這些媒體對朝鮮勞改營的描述“繪聲繪色”,但基本都是小道消息或者來自“脫北者”的講述。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日登載的一篇文章稱,在美國朝鮮人權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中,研究蘇聯勞改營的專家安娜·阿普利鮑姆根據曾被關押者的描述稱,朝鮮人因一些政治罪行,比如閱讀外國報紙,哼唱韓國流行歌曲或者冒犯朝鮮領袖權威等被捕,接受“不可能完成的巨量工作負擔”。該文章說,據美國國務院2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朝鮮勞改營的處罰形式包括伐木、采礦或在惡劣條件下耕作,還包括背誦金正日演講。該文章援引美國國務院的數字稱,朝鮮目前共有約15萬至20萬名政治犯接受勞動改造。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的一篇報道稱,據估算,朝鮮目前有6至8所大型勞改營,還有數十所小型勞改營。有人權組織聲稱,這些勞改營條件極端惡劣,折磨和虐待廣泛發生,數千名兒童與他們的父母一起被迫勞動。人權組織還根據接受勞改的人的描述認為,朝鮮勞改營中的罪犯每年會死掉20%至25%。很多犯人都是從事開礦、伐木等勞作至死。還有人權組織的報告稱,勞改營的犯人們被故意置于一種半饑餓狀態,被迫從早晨工作到深夜,稍有違規就會遭到毒打。
美聯社的報道還援引“脫北者”的消息稱,朝鮮還有一個涉外勞改營,該勞改營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是為了應付國際人權組織的檢查而建立的形象監獄”,據稱該監獄建筑結構比普通朝鮮政府部門都好,而且電視、冰箱、床等設施齊備。有消息說,兩名美國女記者很有可能被送到這個勞改營。
對于外界紛紛揭露的朝鮮勞改營的信息,遼寧社會科學院朝鮮研究專家呂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由于朝鮮方面很少對外提到有關勞改營的消息,因此外界對勞改營的了解基本都是通過“脫北者”或者曾在勞改營服役人員傳遞的,而因為這些人難免對朝鮮政治帶有情緒,所以他們描述的情況“到底真假各有幾分,這很難判斷”。一位匿名東亞研究專家稱,曾與一些“脫北者”有過交流,但總體感覺是,“你怎么問,他們就怎么說,很會迎合詢問者的好奇心,夸張的成分肯定有,具體真假很難說”。該學者還說,比如一些媒體也報道過,有被關押的人說,勞改營里還發生過強制墮胎和強奸,甚至發生過納粹風格的生化武器實驗,“這聽起來都像寫小說”。▲
環球時報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