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 輝
10日下午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的“中美電影文化交流活動”中,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西德·甘尼斯暢談了他對“好電影”的看法,沒想到這位奧斯卡獎的掌舵人,卻對“藝術電影”情有獨鐘。
目前,好萊塢大片在商業上非常成功,而在藝術價值上往往不令人滿意。對此,甘尼斯表示,一些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已經很好地找到了這個平衡,給觀眾帶來新奇和非同尋常的感受,從而在票房上獲得成功。可以說“藝術”最終會占據上風,而這個“藝術”就是“好故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就是最好的例子。對于這一點,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電影資料館館長艾德·卡特也認為,對于電影本身我們尋找的是一種共通的元素,那就是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而并不需要貼上國別的標簽。
美國動畫電影制片人比爾·科羅爾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說,美國人講非洲故事、愛斯基摩人的故事,中國人也可以講美國人的故事。這就是對電影人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影片能否打動觀眾,“好故事”是贏得觀眾的法寶。
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都有所斬獲,近幾年每年都有中國影片報名參與奧斯卡外語片的角逐,但結果都令人失望。面對多數記者關心的這個問題,甘尼斯表示,每年奧斯卡包括外語片在內的各個獎項競爭都十分激烈,有時最后的結果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例如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頒給了日本影片《入殮師》就讓很多人意外。甘尼斯9日上午觀看了中國電影《白銀帝國》,他把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當作一次讓他驚訝的“冒險經歷”,“作為一名普通的美國觀眾我學習到了很多。”比爾·科羅爾表示,目前整個世界渴望中國電影。20多年前,世界看到了澳大利亞、印度電影,而目前人們把更多目光投向中國,想通過電影來了解中國人,中國文化。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中國,而電影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環球時報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