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劍
煤炭是我國的主流能源
我國能源資源量的特性是“多煤、少氣、缺油”,這也決定了煤炭長期以來成為我國能源系統中的主流能源品種。
我國煤炭消費量快速增長。隨著近年來“中國號”經濟動力機組的快速行駛,我國原煤產量和煤炭消費量也在不斷攀升,原煤產量從1990年的1080百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2523百萬噸,增幅為133%;煤炭消費量從1990年的1055.2百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2503.4百萬噸,增幅為137%,消費增速快過生產量增速,這也導致了我國從煤炭純出口國轉向部分煤炭進口。另外,消費用煤中,電煤在同期也從272百萬噸增長到1338百萬噸,電煤消費量增長近四倍,電煤占煤炭消費量的比重在同期也從25.78%爬升到53.45%,這也說明了我國經濟動力機組的主要推動源是煤炭及煤電。
近年來,煤炭所占比重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有擴大的趨勢。
我國原煤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在1995年前長期高于7成份額,且遠遠高于世界煤炭消費所占比重(低于3成)。進入21世紀后,所占比重有所減小,2002年所占比重為66.35%。但從2003年開始,又開始爬升,到2007年,所占比重為69.4%。
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
煤炭需求回落。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煤炭消費量20.28億噸,同比增幅5.7%,比上年全年回落3.7個百分點,預計全年消費量27.4億噸左右,增長4.5%,增幅比上年回落5個百分點。12月初,全國煤炭社會庫存已達1.84億噸,而五大發電集團的庫存煤達到5000萬噸以上,創歷史新高。
煤價快速下跌。去年7月以來,國際煤炭價格一路下滑。代表亞太地區動力煤現貨價格的BJ指數7月3日創出190.95美元的歷史最高點后快速回落,11月6日BJ指數價格為102.55美元,4個月內價格降幅近100美元。11月,國內煤價經歷了連續4周的暴跌,秦皇島煤價平均每周每噸下跌100元左右。10月27日至11月24日,秦皇島煤價累計下跌270元/噸,最高跌幅高達33.96%。12月初,秦皇島港口的煤價終于止跌趨穩。但在這下跌通道中,高品位煤價格的下跌速率小于低品味煤價格的下跌速率。
與上次金融危機的比較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來,面對國民經濟發展放緩,煤炭行業顯得不堪一擊。此后的三年時間,煤炭行業滑入發展低谷。那么如何認識這次金融危機對煤炭產業所造成的影響,有必要對這兩次金融危機及身處其中的煤炭業進行前后對比。
從宏觀層面看,本次金融海嘯的破壞力更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主要影響了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當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還比較健康,如美國1997年和1998年GDP增速分別為4.5%和4.2%;而此次金融危機發端于美國,并蔓延到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國家,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也將更為顯著。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減緩或出現負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的基礎上,于11月6日繼續下調對世界經濟2009年的預計。2009年七大工業國無一例外,GDP都將收縮,其中以英國最為嚴重,增長率為-1.3%;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增長率分別為-0.7%、-0.5%和-0.2%。發達國家總體而言,2009年的GDP增長率為-0.3%,比先前預測低0.8個百分點,這是IMF自1944年成立以來首次預測全年GDP負增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也被調低至5.1%,其中金磚四國的GDP增長率分別為中國8.5%、印度6.3%、俄羅斯3.5%和巴西3.0%。
從微觀層面看,現今煤炭行業抗風險能力更強。目前的中國煤炭業集中度提高、企業規模結構趨于優化,行業抗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1998年我國小煤礦數量一度多達8萬多個,產量占全國43%,煤炭企業集中度低,經營分散,不僅導致產量連年失控、規模效益差、資源大量浪費、安全事故頻發的后果,而且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使煤炭企業利益受損。
隨著國家對小煤礦治理力度加大,近兩年煤炭行業內關小成效明顯。2005年初以來,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國務院確定的“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解決小煤礦問題”的工作目標,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打擊取締非法生產煤礦、非法采煤窩點1.7萬處次;共關閉小煤礦11155處,約占2005年初全國小煤礦數量的45%,淘汰落后生產能力2.5億噸。2008年上半年煤炭供應緊張從一定側面反映了煤礦安全監管顯效,非法小煤礦生產已受到遏制。
另外,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四部門2008年10月17日聯合發出了《關于下達“十一五”后三年關閉小煤礦計劃的通知》,提出“十一五”后三年,全國再減少小煤礦4000余處,其中徹底關閉2500余處、擴能改造(包括大集團整合改造)1500余處,力爭實現到2010年小煤礦保留1萬處以內的目標。
由歷史經驗可知,當遭遇大的經濟周期波動時,煤炭行業的調整難以在短短一年內完成。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達到了17.2%,煤炭行業持續低迷了三年時間后才逐步走出低谷。在這一次面臨全球性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煤炭行業的調整周期也將持續到2010年。但由于目前煤炭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增強,因而不會出現上一次金融危機之后所出現的整個煤炭行業虧損的局面。
我國煤炭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思路
在全球金融危機、經濟減緩的背景下,我們應當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按照中央政府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的調整思路,在以下方面積極應對:
——科學、正確認識煤的需求及煤價的未來走勢。國內煤價的長期走勢將是樂觀的,這主要是基于我國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對能源需求非常旺盛,而煤炭又是我國主要的能源,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好于工業化已經完成的發達國家。國際煤價的長期走勢也同樣看好,這是基于全球能源日益緊張的大背景下,能源稀缺性日益顯著。但從目前來看,煤價將在現階段水平繼續盤整,以消化近三年的泡沫。泡沫消化殆盡之后,煤價將可能在2010年走強。
——在生產領域,限產、整合、補課、提升。其一,限產。通過限產,可以在短期內控制煤炭總量,從而減緩目前供大于求的局面,保持供需平衡,保持煤價企穩。其二,整合。煤價拐點出現后的煤價快速下跌,實際上也為我國現行的混亂無序的煤炭生產領域帶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各大型煤炭生產企業應當利用自身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借助于市場“無形之手”,通過并購、聯合等手段來整合煤炭的生產能力。其三,補課。利用這一難得的調整機遇來補回在前期快速發展中所缺失的“科學生產與安全生產”課程,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技能升級、管理完善,加強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地方小煤礦的力度。其四,提升。從今年各品種煤的價格波動來看,優質煤的波幅相對低質煤的波幅較小,從今后來看,優質煤的市場競爭力將較優。因此,澳大利亞在煤炭科技開發和金融服務方面具有較多優勢,我國煤炭企業可在這方面與澳大利亞展開充分合作與交流。
——流通領域,加速推出全國性交易平臺。我國煤炭市場具有“分散生產、集中消費”的特征,目前居國內煤炭產量前4位的企業僅占全國煤炭產量的17.34%,大量中小型煤炭生產企業存在無序競爭。多年來,我國一直通過訂貨會的方式配置煤炭資源,即煤、電、運各方一年聚攏一次,商談價格及運力配置。2006年起,國家開始放開煤價,2007年起,國家發改委不再舉辦訂貨會,煤炭訂貨會官辦色彩完全褪去。目前區域交易市場已開始啟動,如廣州、秦皇島、太原等分別作為銷地中心、集散地中心和產地中心,開始組建煤炭區域交易中心。因此,在煤炭區域交易中心組建及實踐的基礎上,在實際供需缺口不大的情況下,需要一個統一的平臺來協調巨大的煤炭市場的產供銷,建立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中心,目標功能可定位于“匯集信息、發現價格和充當調控平臺”,通過供需雙方的長期供貨合同,在該平臺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并及時平抑不合理價格波動。
——針對下游的電力企業,抓住有利時機,推進電煤改革,及時理順電煤深層次矛盾。由于電煤價格并沒形成市場聯動機制,煤炭價格事實上存在雙軌制,發電行業被動接受煤價高漲,行業性虧損嚴重。建議把握國際、國內煤價下調時機,有針對性地理順電煤深層次矛盾,促進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為國民經濟保持良好增長提供動力支持。
——科學合理地利用稅收手段進行調節。稅收手段也是政府調控商品價格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但稅收政策具有剛性效果,所以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其方案的科學性、出臺時機的適宜性。目前,對煤炭生產企業而言,應該是2009年即將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方案,該方案明確規定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
擇機出臺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盡管目前的煤炭資源稅稅率較低(1%),也由此導致了煤炭資源的盲目開采十分普遍,大型煤礦回采率不到50%。改革方案中由從量稅轉為從價稅,這是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平抑非合理價格波動。但在出臺時機方面要謹慎,目前的供需格局以及2009年的增值稅轉型方案已不適于出臺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