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林
法國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對罪惡的毒瘤,要開刀,但主刀的外科大夫必須格外冷靜,而不是激烈。”近年來,綠營的代表性人物陳水扁,正是這樣一顆難以清除的政壇毒瘤。對此,藍營從揭發弊案入手,終于使這個臺灣地區前任領導人,嘗到鐵窗的滋味。
阿扁綁架民進黨
前一陣,在臺北有兩幕情景。
盡管受到一連串弊案的重重打擊,民進黨仍然有能力反撲:深綠群眾被動員起來,高呼著口號,在臺北的主要街道上聚集。
發生在2008年10月25日的這場大游行,綠營聲稱有60萬人參加。浩大的示威現場,處處可見陳水扁的身影:一些草根群眾打出旗幟和標語,上面寫著“一邊一國”、“建立臺灣國”、“守護臺灣,阿扁加油”等,與阿扁當政時如出一轍。
已經宣布退黨的陳水扁,身著“入聯公投”T恤衫,出現在游行隊伍中。他還兩度爬上宣傳車,接受深綠群眾“阿扁加油”的歡呼。這場所謂“反黑心、顧臺灣”示威活動,由陳水扁提議舉行,而且,他所在的“第一大隊”,參與的人數最多。
一個月后,阿扁被關進土城看守所。隨即,在臺北圓山公園,近萬名綠營群眾,以“壓不扁的玫瑰”為主題,再度舉行挺扁晚會。呂秀蓮、蘇貞昌、游錫堃等民進黨天王級人物,參加了此次聚會。民進黨臺北市主委黃慶林當眾下跪,為阿扁鳴不平。而晚會的主持人,更是以哽咽的語調說:“陳水扁的手被手銬銬上,大家的心都碎了。”
綠營這兩次聚會,讓旁觀者感嘆:到處濫收黑錢的陳水扁,死而不僵,仍然能夠操縱民進黨。當年阿扁聲勢全盛時,他在島內豈非呼風喚雨、隨心所欲?由于整個綠營被阿扁綁架,國民黨與民進黨改革派面對陳水扁這顆腐敗毒瘤,一時都難以痛下手術刀。
迂回破解阿扁神話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之后發現,作為島內第一大政黨,國民黨連續在2000年、2004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失利,就是緣于很難打破臺灣選舉的“阿扁神話”。
陳水扁頭上,籠罩著島內客家人“出頭天”的光環:自稱是三等貧戶出身的阿扁,21歲時,以第一名考入臺大法律系,以后是島內最年輕的律師;擔任“立法委員”期間,被評為績效第一名;拼掉藍營候選人,當選為臺北市長,之后又獲評為全臺灣縣市長第一名,聲勢蓋過民進黨中央。
那時候,島內一些青年,都以追隨阿扁為榮。2000年,阿扁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競選,以“清廉、勤政、愛鄉土”為訴求,帶領僅有二十萬名黨員的民進黨,戰勝有著二百多萬名黨員的國民黨。阿扁頭頂的“清廉”光環,幫其贏得島內民心。
律師出身的陳水扁,還發明一套選舉說辭:民進黨是臺灣地區的本土政黨,是愛臺灣的;國民黨主要是由外省移民組成的,是外來政黨,他們不愛臺灣。誰不支持民進黨,誰就不愛臺灣。
隨后,每逢選舉,陳水扁就帶領民進黨,挑起島內族群沖突,由此吸引到大批的草根支持者。這一招,打得國民黨幾無還手之力。一些躊躇滿志的民進黨人放言:“二十年內,民進黨沒有敵手。”
針對馬英九的外省籍背景,民進黨主席大造輿論說:“馬英九是作秀的中國馬,本人是深耕的臺灣牛。”馬英九無法正面應戰,只得側面迂回,以破解阿扁神話。
外圍突破攻軟肋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一位陌生人找到爆料大王邱毅,以3000美元的要價,交出一張照片:阿扁的管家、“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的身影,在韓國濟州島賭場的賭桌上,清晰可見。
這宗丑聞,立即于2005年10月,由TVBS電視臺公開披露。新聞媒體的追蹤報道、公眾的壓力,迫使檢調機構介入;一宗涉及民進黨高層的權錢交易大案,漸漸真相大白。
此案引發一連串案中案。對陳哲男的跟蹤調查,將陳水扁妻子吳淑珍、女婿趙建銘的股票內幕交易案,暴露在公眾面前。隨后,一條條內部線索,經過邱毅等揭弊名嘴揭發出來;島內大大小小的新聞媒體窮追不舍;島內民眾先是疑、繼而驚,紛紛要求司法部門對涉及高層的貪腐弊案予以徹查、嚴懲。
牽涉到阿扁本人的“國務機要費”案,也被媒體捅了出來。
島內民眾終于看清楚,他們曾經寄予厚望的阿扁,原來是眾多貪腐官員的庇護者;外表莊嚴的“總統府”,竟然是藏污納垢之地。
眾多親信、民進黨的一些高級官員相繼落馬,堡壘的外圍被攻破,使阿扁惱怒異常。他利用“公權力”,指使“新聞局”對領頭的TVBS電視臺予以打壓,要吊銷其營業執照。藍軍威脅說,要發動百余萬名群眾示威游行,抗議這種壓制新聞自由的行徑,沸騰的民怨,迫使陳水扁收手。
阿扁和民進黨的聲望,急劇下跌。到2005年底,臺灣地區舉行“三合一選舉”,藍營大勝,民進黨慘敗,島內的政治情勢風云突變,奠定了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基礎。
軟刀割肉猢猻散
阿扁及其家人、親信,利用執政地位,從事賣官鬻爵、權錢交易的丑聞,被一樁樁揭露出來,震驚了島內外。連美國媒體,都把阿扁貪腐丑聞,列為年度十大丑聞之一。
2006年9、10月份,島內百余萬民眾自發組織起來,投入到“反貪腐運動”中。他們在阿扁官邸前靜坐示威,要求阿扁辭職。
面對新聞媒體的追蹤報道、司法部門的偵查舉證,阿扁仍然百般否認自己與弊案有牽連,辯稱自己“沒有拿過一毛錢”;還抱怨“司法權掌握在國民黨手中”、“中國人欺侮臺灣人總統”。深綠民眾的對立情緒,又被煽動起來。有的人提出“本土政權就是最高道德”、“世界上哪個地方沒有貪污”,替陳水扁辯解。
阿扁深知,要想擺脫法律對他的制裁,唯有把整個民進黨一起拖下水,藍營才會投鼠忌器。
民間倒扁的呼聲異常高漲,藍營領導人卻態度冷靜。《中國時報》的調查表明,支持罷免阿扁的群眾只有47%,而反對的比例也達到34%。這說明阿扁在部分民眾中還有市場,況且,罷免的議案很難被立法機構通過,因此,藍營方面主張“謀定而后動”,用軟刀子割肉,繼續把焦點集中在對弊案的揭發、偵查、審理上。
此后,阿扁成了過街老鼠。一些與弊案有牽連的機構和個人,紛紛從幕后走到臺前,將阿扁及其親信的丑行公之于眾。
2008年8月,島內媒體《壹周刊》披露,陳水扁家族曾將3億元新臺幣(約4元新臺幣合1元人民幣)匯至國外。對此,陳水扁仍然宣稱:“沒有任何海外賬戶,財產皆交付信托。”謊話剛落地,媒體就將瑞士要求臺北協查陳水扁海外洗錢的資料曝光。
眼見再無抵賴空間,陳水扁終于低下頭,向民眾道歉說:“良心告訴我,不能再繼續騙自己、騙別人,我決定選擇坦白,我曾做了法律所不許可的事。”
毒瘤侵蝕民進黨
扁家弊案海面下的冰山,還在繼續浮現。去年12月,特偵組赴臺北、臺中、彰化等十余地,搜查與扁案相關的證物,并查扣多箱證物。檢方依已有證據確認,扁家不法所得,除起訴書中列舉的7億余元新臺幣以外,另有企業“進貢”的錢,超過10億元新臺幣。
有媒體認為,扁家的不法所得,超過50億元新臺幣。
扁家的貪腐程度,已到了曠世罕見的地步。盡管如此,陳水扁的女兒卻說:“你以為臺灣獨立不需要錢嗎?選舉不需要錢嗎?”仍然試圖混淆視聽。
腐敗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分析它們的源頭,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利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活動,進行權錢交易。二是利用財產關系的調整和變化,將公共財產掠為己有。三是利用市場體制的不規范,利用各種違法違規手段,牟取暴利。
以上三種形式的腐敗,在陳水扁身上都有體現。
(摘自《聯合報》)